新闻中心 > 青岛新闻 > 正文

“双减”一学期,学得好不好?青岛教育以“加”促“减” 期末亮出改革成效

2022-01-07 13:04 责任编辑:中石 来源:青岛日报
分享到: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1月7日讯 1月5日,青岛福州路小学开启了为期三天的“福娃”乐评嘉年华——低年级期末闯关,以游戏的方式“替代”期末考试。

2021年秋季学期接近尾声,学生们进入复习阶段,准备用期末的考评为一学期努力画上句号。这个学期,“双减”政策深刻改变了每个学生的学习生活。作业量少了,课外培训少了,轻装上阵的一个学期,孩子们究竟学得怎么样?市教科院的调研听课跟进表明,课堂教学提效、丰富课后服务的“加法”和科学规划作业、减轻课外培训负担的“减法”相互配合,让学习扎实推进。

“减法”实实在在,作业和培训明显减少

“双减”,指的是要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2021年下半年,一系列政策让“减法”行之有效地开展起来。

作业量减少,学生有切身的感受。为落实“双减”政策,青岛全力推进校内减负“三大革命”,第一条就是作业管理革命。小学“书面作业不出校”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成为现实。青岛市实验小学从学科拓展作业、周末项目作业、家庭群组作业三个维度建构“非书面家庭作业”的设计生态链;青岛富源路小学设计“作业比对估时表”,安排作业“督查员”,推进作业减负;青岛城阳区礼德小学减少随意性、单调性、碎片化作业,通过开展探究式学习、校内作业计时、作业跟踪指导、作业天天清、书包谁最轻挑战赛等措施,减少纸笔作业和考试单一评价格局;青岛市即墨七级学校通过实施“免上交作业”“免作业卡”“免做不会的题”和“小组课堂过关”的“三免一过关”策略减负增效……

课外培训机构纷纷转向,“减”的项目有实实在在的数据,例如市南区教育体育局公示的2021年市南区民办学校办学基本信息显示,500余家民办学校中,40余家民办学校终止办学,16家民办学校失联。培训机构数量减少的同时,课外培训给家庭带来的教育成本也大幅下跌。按照青岛市发改委公布的义务教育及高中阶段校外培训收费标准,10人以下班型基准价格45元/课时·人次,10-35人班型基准价格36元/课时·人次,35人以上班型基准价格27元/课时·人次,上浮价格不得超过10%。

初二学生家长秦女士算了一笔账,从前孩子每周上语、数、英三门学科培训,一门艺术特长培训课,学费总计1020元。这一学期,因为学科类培训机构不能在周末开课,而孩子平日里还有作业、复习等任务,只能选择放弃语文辅导;加上学而思退出学科培训,数学课也停了;英语课目前仍按照160元/90分钟的价格进行,每周花费变成560元。“孩子从四年级开始上数学辅导班,停课之后的几次课堂练习发现,成绩并没有波动。”秦女士说,打算看看孩子课上学习效果,再考虑要不要增加课外辅导。她也担心,限制课时费后培训机构便无法再用高薪笼络住优质师资,培训质量会下降。

“加法”正在创新,学到的知识校内消化吸收

“双减”不单是给孩子和家长减负,也在重塑良好教育生态。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丰富课后服务内容是和政策配套的“加法”。作业负担要靠课后服务革命来根治,课外辅导负担靠课堂教学革命来解决。如果学生能在课堂上掌握所学知识,在课后获得答疑解惑的服务,作业和课外培训带来的压力便迎刃而解。青岛市教育局副局长姜元韶介绍,青岛正在课后服务上下功夫,下一步将推广公益辅导机制,让学生在课后托管的时间里有效解决学习问题。

青岛市教科院副院长李一日常参与调研听课,他介绍,老师讲的每节课要在交流研讨基础上至少改三稿,从老师上课使用的事例到实验所需的器材,每个环节都要求精心设计,精益求精。比如教研人员会建议物理老师利用身边材料做实验,用饮料瓶演示碘的升华、空气压缩等,让学生建立起物理原理和生活的联系。学校每个月要集中进行基于问题导向的“回头看”活动,研讨交流改进的具体措施和办法,提升管理水平。“为缩小学校在新冠疫情期间产生的教学差距,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了能够帮助学生赶上学习进度的三种策略:重点讲授特定单元中最重要的知识技能;教师面授或线上分层教学;一对一小组教学。其实说的就是精准教学。这个学期,在了解学情的基础上,开展精准教学是所有学校都在进行的探索。”李一介绍,越来越多的学校通过优化课时安排提高课堂效率,并利用大数据分析,实现学生的个性化教育。比如市北区教育发展中心带领全区老师变革课堂教与学的方式,老师从课前课中课尾课后四条路径关注学情,课堂上用好两个“黄金等待期”:教师抛出问题后、学生回答不顺畅时,让学生更多参与课堂活动。

指向优质均衡,农村娃村委办公室上托管

“双减”之下,基础教育的差距在弥合,这也是政策出发点之一。农村学校通过延伸课后服务、创新教育方式解决学生的学习问题,让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有了新的抓手。

小张是平度兰底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学校地处农村,每天,他和300多名同学分别乘坐校车回家,但四点半到家时,务农的父母还没回家,即使他们在家,也无法对小张作业中遇到的问题给予帮助,因为父母两人的学历均为初中水平。同学中和小张一样状况的不在少数。根据学校统计,学生家长当中高中及以上文化学历的占18.6%,小学文化的有5.4%,作业辅导存在较大困难。

“双减”之后,平度市教育和体育局创办社区小学堂、探索课后服务新模式,把课后服务办到学生家门口。小张家所在的清河社区有了小学堂,地点就在村委办公室,志愿老师在小学堂,同年级的学生组成学习小组一起研讨,做完作业再由家长接回家。小学堂还组织家庭教育讲座,破解了农村孩子课后服务难题。根据平度市教体局对清河社区的孩子们的追踪,这些孩子假后“收心”快而有效,课堂有规有矩,作业有质有量。家长们也反映,假期负担明显减轻。目前,兰底小学已经建起13个“社区小学堂”,265名孩子参与其中。

教育大家谈:

“双减”之后,教育走向何方

一段时间以来,教育被资本裹挟,寒门难出贵子,想考高分就得付高价在培训机构请名师,甚至有人换算出“多少钱能换得考试中多拿一分”。“双减”之后,教育回归本真。“减”出来的时间我们应该做什么?未来,教育会走向何方?在近期岛城举办的一场发展战略研讨会上,中国陶行知研究会会长、新教育实验发起人朱永新,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陈玉琨,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执行院长、教育学部教授张志勇等众多教育界大咖“云”聚首,探索教育的未来走向,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

朱永新:现有的“机器化生产人才”方式要打破

现在学校正在进行的学习方式必须要打破。这种办法是机器化生产人才的方法,一个教室几十个孩子,一部分孩子完全不感兴趣,早懂了;一部分孩子根本听不懂,坐那里很难受。而且每个人需求不一样,对同一学科不同知识点,每个人掌握程度也不一样,同样考80分,每个人能力也不一样。这时候一定要有个性化的学习方式。无论深度学习还是社会情感学习,很重要的一个理念就是重视人的全面素养提升,而不仅仅是知识的提升。美国很多优秀学校已经没有传统课堂,学校请各个领域最顶尖的发明家、科学家、艺术家到学校,精英们到学校先不上课,而且是打破年级,根据主题和孩子们一起完成项目。这比目前的走班制改革更深入。在学习的内容上,要特别注重社会与情感学习,这远比知识教育要重要得多,对一个人一生成长影响也大得多。

陈玉琨:培养创新能力是教育最高阶的目标

在教育目标分类中,创新无疑是最高阶的目标,我国中小学因基础扎实而享誉全球,同样也因创新能力培养不足而饱受诟病。因而要把创新能力的培养放在人才培养最重要的位置上。

世界在最基本架构上是相通的。万物本来是综合的,只是因为人类认知能力的不足,才把事物分门别类地加以研究。应当培养对各学科融会贯通、善于迁移、敏于跨界的复合型人才。

张志勇:同理心、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将成教育新支柱

长期以来,读、写、算是世界所有教育体系三大基本支柱,现在必须在此基础上再增加三个支柱,即同理心、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这将成为未来教育新三大支柱,也是应对未来社会不确定性的关键素养。同理心、社会情感为什么越来越重要?因为未来社会充满不确定,更需要同理心,更需要健全的积极社会情感。为什么要培养批判思维?因为未来社会源于自媒体的信息传播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和非真实性,学校教育要给未来公民寻找真相的能力,必须培养未来公民的独立人格和批判性思维。总之,未来教育要从应试教育的“确定性教育模式”中走出来,走向开放的不确定性教育的新范式。(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赵黎)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中石
分享到: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