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青岛新闻 > 正文

他想用一生守护团岛灯塔!这个博物馆藏着王炳交的灯塔精神

2022-05-18 06:00 作者:宋波鸿 来源:青岛新闻网
分享到:


【青岛新闻网独家】

(记者 宋波鸿)

青岛是一座海洋城市,灯塔可以说一直都是青岛的一大象征。在青岛的老一辈人当中流传着一个传说,每逢雾雨天都会听到“海牛”声。其实,这正是团岛灯塔的电雾号,而就在团岛灯塔的附近,就有着这样一个独特的博物馆——针路航海博物馆。

从今年开始,青岛针路航海博物馆正式开放预约参观。在国际博物馆日到来之际,记者特地探访了位于团岛三路16号的针路航海博物馆,面对面专访了那位守护团岛灯塔半辈子的“传奇塔长”王炳交。

他说,“我守护了团岛灯塔这么多年,我的人生可以说就做了这么一件事,我特别骄傲和自豪我做了这件事。退休了之后,我准备继续守护灯塔。当了这个博物馆的名誉副馆长,继续传播灯塔精神和青岛的航标文化。让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对航海文化产生兴趣!”

他是团岛灯塔“守护神”

对于青岛人来说,海并不陌生,然而作为一个从小在海边长大的青岛人,也许并不一定能够了解青岛的航海故事。

针路航海博物馆里,则蕴藏了大量的航海藏品。这里原本是具有百年历史的青岛海岸电台历史建筑,建筑总面积约500平方米。建成博物馆后,于2019年7月正式对外免费开放,在2021年12月,经文旅部门正式批准为“青岛市南针路航海博物馆”,是青岛首个航海主题博物馆。

退休后的王炳交,就成了这里的名誉副馆长。说起自己的守塔经历以及青岛的航海故事,今年65岁的王炳交显得兴奋而激动,“我觉得这是每一个青岛人都该知道并且了解的。我们是一座海洋之都,需要更努力地普及宣传航海知识。”

团岛的岬角之上,团岛灯塔就位于青岛港的咽喉部,是船舶进出青岛港的必经之地,王炳交从19岁开始,便在这里守塔守了40多年。固定的作息让王炳交即使每晚不值班,也会固定时间醒来,习惯性地望向他守护的灯塔。

他说,因为工作习惯,年轻时候甚至一时见不到灯塔亮着就心慌,于是就把家安在了灯塔脚下的一处小房子里,还给屋顶加装了玻璃天窗。只要看到灯塔亮着,心里就倍感踏实。

儿子接班守护奥帆灯塔

针路航海博物馆收藏了航海文物近600件,对外展出近400件,最远可追溯到宋代,古老的航海天文钟、罗盘、船灯、沉船瓷器等珍贵展品摆放其中,每一件展品的背后都是历史,每一件展品都有耐人寻味的故事。

虽然不能近距离观看团岛灯塔,但是指着贴在墙上的青岛几座标志性灯塔,王炳交说,“青岛这几座灯塔,可以说就是青岛的海洋标志。”无论是栈桥附近的小青岛灯塔,还是他自己守护了40多年的团岛灯塔,甚至是位于情人坝的奥帆灯塔,可以说都是青岛的独一无二的航海象征。

说起奥帆灯塔,那正是王炳交的儿子王龙强正在守护的灯塔。在王炳交的耳濡目染之下,儿子王龙强也成为了一名守塔人。

“现在的小年轻,可能都不愿意一辈子当一个守塔人。我儿子在我的言传身教之下,也对灯塔有了感情,并加入到了守塔队伍当中,这也是我感到特别荣耀的地方。”王炳交介绍说,从2015年开始,王龙强正式接过了父亲的班。

身体力行传播“灯塔精神”

“这个博物馆的意义,就是希望通过它,让更多青岛人,乃至全国人都更多地了解青岛的航海,中国的航海。”王炳交说,“每次有学生或者年轻人来参观,我都特别愿意给他们讲解介绍那些十分特别的航海物件。”

“从老式的航标,到现在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灯塔也在一次一次地进行着技术革新,那么我们守塔人,更是需要跟上这样的步伐,不断完善知识和技术,才能更好地服务于航海事业。”王炳交说。

除了在博物馆内,平时为青少年讲解航海航标知识。王炳交还多次走进高校,为青年航海爱好者们科普航海知识,他的航海讲座,特别受到年轻人的欢迎,而每当讲起航海,王炳交总是慷慨激昂,有着说不完的故事。

王炳交的微信网名叫“耐塔”,他笑着说,“耐塔”的意思就是——耐住寂寞,守住灯塔。

“我觉得做什么事,还是需要一份热爱。你必须喜欢、热爱你从事的事业,你才能做得久,就像灯塔精神。”王炳交说,“我认为的灯塔精神,可能就是热爱并且专精做好一件事,过程中不畏辛苦,不甘寂寞吧!”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