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种迹象表明,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将进一步加码提速,正在步入难得的“政策机遇期”。于城市而言,其间蕴含着不少机遇。
9月2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有关情况,回应各界对当前基础设施建设的关切,明确提出“坚持适度超前推进重大工程建设”,并透露了交通、能源、新型基础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重点领域下步支持重点。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三重压力,摆在首位的就是需求收缩。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既是补短板的有力举措,也是提振需求的有效手段。
今年以来,中央对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的态度更加坚决、措施更加给力。2022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6400亿元。在前期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基础上,近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再次提出19项接续政策措施,明确要求继续做好基础设施建设。此前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也分别就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进行了部署。
从实际效果看,一揽子政策起到了立竿见影的作用,提速的基础设施建设在扩大有效投资、助力稳住经济大盘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大批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的实施,撑起了今天的青岛,但无论是体量规模,还是便利化、精细化、智慧化水平,都还无法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和市民群众的期待。踏上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新征程的青岛,要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再上水平。
今年以来,围绕增强基础设施承载力、更加注重强化大城市功能,青岛发起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一大批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工程迅速推进,城市功能品质明显提升。1-7月份,全市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11.8%,远高于固定资产投资平均增速,对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正在显现。
此番,国家发改委再次对基础设施建设作出要求和部署,给出了导引和路径。青岛在很多领域有着良好的基础,应着眼长远发展需要,站在未来看今天,更多地对接国家需求,寻求用好中央政策红利,适度超前规划建设一批重点项目,发挥好基础设施拉动城市建设的先导作用,为实现新的城市梦想开路。
01
交通:服务好国家战略
要想富,先修路。“人享其行、物畅其流”,大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方便了人们的出行,畅通了经济循环。
蓝谷至胶东国际机场快速通道项目效果图
到2021年底,我国综合交通网总里程突破600万公里,其中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5万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16万公里……这张巨大的网,成就了中国奇迹,还将持续巩固和放大中国优势。
青岛交通区位优势明显,在国家交通体系中居于十分重要的位置,去年成功跻身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行列。
青岛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突出“枢纽型”发展导向,就是要放大开放通道作用,深度链接国内外资源和市场,打造国际门户枢纽城市。
今年,青岛发起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是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的八大领域之一,安排实施了一大批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工程。
近期,《青岛市贯彻落实<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加快建设交通强市实施方案》和《青岛市建设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实施方案》相继印发,青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进入快车道。
把蓝图变成现实,需要实干,也需要巧干,尤其是要加强与国家战略规划的衔接。此番国家发改委明确提出,加强沿海沿边沿江等战略骨干通道建设,加快构建高质量综合立体交通网。
建设中的济青高速中段
作为沿海开放城市,青岛有着东西双向互济、陆海内外联动的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这也是青岛能够入列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建设名单的主要原因。因此,青岛在规划建设交通基础设施时,要立足自身实际,更要提高站位,把“青岛交通网”对接融入“国家交通网”,在服务国家战略的同时,更好地享受国家战略的红利。
资源永远是稀缺的,必须集中力量办大事、办要事。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上,中央的导向很明确,就是要强化支撑引领,增强对国家重大战略的服务能力。
此次,国家发改委明确提出,增强对区域重点战略、区域协调发展、乡村振兴战略的服务保障能力,加强互联互通和一体衔接,推动城市群和都市圈交通率先实现现代化。
青岛国家战略叠加,在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中肩负重大使命,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在打造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中处于重要地位,上合示范区、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等重大开放平台为青岛服务国家战略提供了新机遇新路径。同时,青岛还是山东半岛城市群和青岛都市圈的核心龙头。
在交通基础设施规划建设上,要紧扣上述国家战略,增强对国家重大战略的服务能力,顺势、借力,进一步提升青岛交通在全国交通大局中的地位。
02
新基建:以用促建
第二个重点领域是新基建。这是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全社会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的基础性、公共性设施,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在社会各界的共同推动下,我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已取得初步成效。移动通信从“4G并跑”到“5G引领”,网络规模和应用水平全球领先,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加快布局,智慧设施正赋能千行百业。
为加大对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今年6月,国务院出台利用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支持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专项政策,近期又启动了专项再贷款与财政贴息配套支持部分领域设备更新改造的工作,这两项举措都将新型基础设施纳入支持重点。随着这些政策的落地,一批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将加快启动实施,为稳定投资、扩大内需发挥积极作用。
此番国家发改委提出,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从四个方面支持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统筹规划、加大投入力度、补齐短板弱项、强化以用促建,此举将对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产生进一步的利好。
近年来,青岛加快发展5G商用、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2021年青岛新建开通5G基站1万个,总数超过2万个,居全省第一,网络质量全国领先,工业互联网快速发展。
青岛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对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作出部署,着力加快构筑“千兆宽带”“万物互联”“E级算力”等智慧城市新底座。
今年5月19日,青岛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建成开通,为青岛工业互联网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网络基础,提升了青岛新型基础设施在国家新型基础设施网络中的节点作用。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一头连着扩大内需和改善民生,一头连着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对于优化投资结构、以高质量供给创造新的需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规划建设要侧重于“以用促建”,明确新型基础设施的布局重点和建设次序,优先支持建设满足群众迫切需求,对实体经济带动作用突出的新型基础设施。庞大的用户规模、丰富的应用场景,将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肥沃的土壤。
03
能源:瞄准绿色低碳
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支撑。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已成为世界能源生产第一大国,构建了多元清洁的能源供应体系,形成了横跨东西、纵贯南北、覆盖全国、连通海外的能源基础设施网络,有力保障了经济社会发展用能需求。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发展改革委、能源局正在加快“十四五”规划的重大项目建成投产,积极拓展有效投资空间,预计“十四五”期间能源重点领域投资较“十三五”增长20%以上,为扩大有效投资、促进经济平稳运行提供强劲动力。
国家发改委此番提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重点从3个方面推动能源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一是加大新型电力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二是强化能源安全保供基础设施建设,三是推动能源基础设施数字化智能化升级。
9月2日,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支持山东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到2027年,山东能源结构、产业结构显著优化,增量能源消费主要依靠非化石能源提供,重点行业和企业能效水平全国领先。
很明显,对于能源基础设施而言,安全是底线,绿色低碳是方向,建设绿色低碳型的能源基础设施是大势所趋。
青岛新能源产业发展基础好,在风电、光伏发电、生物质能、海洋能、地热能等能源开发生产方面有优势、有基础,需要进一步深耕,突破关键技术瓶颈,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供给能力和水平。
《青岛市“十四五”能源发展规划》到2025年,青岛市煤炭消费比重将下降至23.5%左右,煤电电量、清洁能源电量、市外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优化到21.5%、27.0%、51.5%。
为实现上述目标,青岛要加大新型电力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清洁低碳转型、促进能源结构优化,强化绿色节能发展,推进质量效率提升,用绿色能源促成绿色发展。
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事关大局和长远。当前,“政策窗口”已经开启,机会难得,青岛要以更大力度加强基础设施规划建设,打造一批经得起历史检验的精品工程,为打造宜居宜业宜游高品质湾区城市提供坚实支撑。
(作者 观象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