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青岛新闻 > 正文

营收破万亿,“新面孔”不少!山东百强出炉,“青岛军团”拿下17席

2022-12-04 06:12 来源:青报观象山
分享到:

它们是山东400多万家企业中的佼佼者,是山东作为经济大省最大的底气所在。

12月2日,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企业联合会公布了2022山东企业百强名单,包括综合百强企业和工业百强企业,对全省企业第一阵营进行了全方位展示。

山东能源集团、山东魏桥创业集团、海尔集团位列综合百强榜前三,2021年营收分别为7741.19亿元、4111.35亿元、3327.37亿元,代表了山东企业的最高水平。

企业是市场的主体,是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企业强,则经济强;企业稳,则大盘稳。

百年变局叠加世纪疫情,各种超预期因素频发,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不少企业发展面临困难。在多方努力下,山东企业尤其是大企业经营状况得到改善,展现出较强的韧性。

2022山东省综合百强企业入围门槛提高到237.21亿元,较上年增长了22.67%;上榜企业2021年总营收达到73704.98亿元,比上年增长了15.05%。

截至4月30日,山东实有各类市场主体1368.95万户,其中,企业420.66万户。四万里挑一,百强企业是山东企业队伍名副其实的实力担当。

作为山东经济发展的龙头,青岛企业在这个榜单上一直有着不错的表现。今年,青岛一共有17家企业上榜,全省占比超过六分之一,上榜企业2021年营收总额突破万亿,达到12002亿元,较上年大幅增长31%,表现出较好的成长性。

01

实力担当,百强领航

自2004年以来,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企业联合会已连续19年发布山东企业百强名单。可以说,山东企业百强的成长、演变,见证和推动着山东经济的发展与转型。

为更好发挥大企业的领航作用,引导更多企业做大做强做优,依据企业2021年营业收入年报数据,经企业自愿申报,省企业联合会组织审核,确定并公布了2022山东企业综合百强和工业企业百强名单。

2022山东综合百强企业总营收达到73704.98亿元,较上一年的64063.28亿元增长了15.05%。其中山东能源集团有限公司以7741.19亿元名列第一,山东魏桥创业集团有限公司以4111.35亿元、海尔集团公司以3327.37亿元,分列二、三位。在入围门槛上,2022年综合百强企业最低营收为237.21亿元,比上一年的193.38亿元增长22.67%。

百强头部实力进一步增强。营收突破千亿的企业数量达到13家,较上年增加3家。其中,7000亿档1家,4000亿档1家,3000千亿档2家,2000亿档2家,1000亿档7家。百强前十位2021年营收总额达到2.9万亿元,较上年增长了4416亿元,增幅达18%。

头部企业竞争激烈。山东能源集团增势迅猛,营收较上年增长989亿元;山东魏桥创业集团的表现更加突出,营收较上年增长了1222亿元,增幅高达42%,排名由第四上升至第二;海尔集团营收实现了10%的平稳增长,位列第三;潍柴控股集团营收微增7亿元,排名由第二下降至第四;山东钢铁集团营收增速达21%,排名保持第五不变;山东高速集团营收突破2000亿元,增速高达42%,排名上升一位至第六;海信集团控股营收增长24%,排名上升一位至第七;中国重型汽车集团营收出现负增长,排名由第六下降至第八;万华化学集团是最大的黑马,营收从上年的734.33亿元,跃升至1455.38亿元,几乎翻番,排名由第21位上升至第九位,成功跻身十强行列;山东东明石化集团稳住了第十的位置;上年排名第八位的南山集团下降至第十一位,暂时退出了前十的争夺。

从地域分布上看,综合百强企业分布于全省15个市,济南、青岛、东营三市上榜企业最多分别为20家、17家、14家,合计51家,超过全省“半壁江山”。

近年来,通过有效发挥“市场平台、资本纽带、政策引导”作用,山东加快打造规模大、技术强、品牌响的领航型、生态型企业,推动这些企业进一步向产业链价值链高端迈进。

一方面,坚持推动优质资源向优势产业、特色板块集中,大力度实施战略重组,打造了一批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产业集团,相关企业规模实力、协同效应加速显现;另一方面,借由链长制,领航型企业强化与中小企业的协同创新、配套合作,对整个产业链的牵引作用正进一步增强。

在全国、全球大企业阵营中,山东企业的“显示度”稳中有升。50家山东企业入选“2022中国企业500强”榜单,数量居全国第三;上榜企业营收总额达到54496.6亿元,同比增长13.75%;资产总额达到72591.12亿元,同比增长7.51%;利润总额达到2775.51亿元,同比增长22.47%。此外,有6家山东企业入选2022《财富》世界500强榜单,比去年多了1家。

02

新势力崛起,“青岛军团”扩容

青岛历来是山东百强企业的“大户”,尤其是这几年,上榜企业逐年增加,本年度有17家企业上榜,占全省比重超过六分之一。

17家上榜企业分别为:海尔集团、海信集团控股、山东省港口集团、青岛海发国有资本运营集团、青建集团、山东新希望六和集团、中国石化青岛炼化、一汽解放青岛汽车、青岛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新华锦集团、中车青岛四方股份、青岛西海岸新区海洋控股集团、青岛啤酒集团、青岛西海岸新区融合控股集团、青岛世纪瑞丰集团、利群集团、山东电建三公司。

上榜企业虽然数量与上年保持一致,但整体实力有明显提升:

从规模看,17家上榜企业2021年营收总额达12002亿元,较上年增长了2853亿元,增幅达31%,比山东百强平均增速(15%)高出一倍多;3000亿档1家,1000亿档1家,新增800亿、700亿档各1家,600亿、400亿档各增加1家,300亿档增加3家。

从排名看,山东省港口集团、青岛海发国有资本运营集团、青岛西海岸新区海洋控股集团新上榜,分列第17、第18、第78;其余14家上榜企业中,有7家排名上升,其中,中国石化青岛炼油化工排名上升26个位次,青岛西海岸新区融合控股集团排名上升8个位次,山东电建三公司排名上升6个位次,山东新希望六和集团、青岛城市建设投资(集团)均上升4个位次;全省前20强,青岛企业增加2家至4家。

“金花”海尔、海信持续“绽放”,规模稳步提升,始终是“青岛军团”的领军者。海尔集团营收继上年突破3000亿元大关后,2021年度继续平稳增长,增量超过300亿元。海信集团控股营收接近1700亿元,增幅达24%,正向着2000亿迈进。

今年榜单上有三张“新面孔”——山东省港口集团、青岛海发国有资本运营集团、青岛西海岸新区海洋控股集团,值得关注。

成立仅三年的山东省港口集团一上榜就表现不俗,2021年营收达到839.83亿元,位列全省第17、青岛第3。青岛海发国有资本运营集团是匹黑马,2021年营收792亿元,位列全省第18、青岛第4,资产总额1300亿元。这两家企业都向着千亿迈进,将进一步增强青岛头部企业梯队的整体实力。另一张新面孔青岛西海岸新区海洋控股集团是直属于青岛西海岸新区管委的国有资本控股集团,2021年其营收达到324.96亿元,排名全省第78、青岛第12位。

此外,上年上榜的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分公司、青岛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青岛京东昌益得贸易有限公司等3家公司不在今年榜单上。

在全国大企业版图上,青岛企业的“权重”也在提升。9月6日,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发布“2022中国企业500强”榜单,海尔集团、海信集团控股、山东省港口集团、青岛海发国有资本投资运营集团、青建集团等5家青岛企业上榜,较上年增加2家。这表明,青岛企业在中国企业第一梯队中的竞争力明显增强。

03

让“高峰”挺拔、“群峰”连绵

企业竞争力的核心是资源配置力。大企业有着更强的资源配置力、更强的应对风险挑战的能力,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这样的能力弥足珍贵。

事实表明,一个大企业往往有着带动一个产业,进而带动一片区域的巨大力量。因此,城市的竞争关键在于企业的竞争,企业的竞争“制高点”在于头部大企业的竞争。

与全国先进地区相比,青岛头部企业数量总体偏少,规模实力偏弱,使得青岛企业“高峰”海拔不够高,竞争力不够强。

近年来,青岛持续出台意见建议,支持头部企业做大做强。今年5月,青岛10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培育发展制造业优质企业的实施意见》,提出以海尔“四年5000亿”、海信“五年3000亿”、青啤“百亿投资”为引领,实施产业链“链主”和骨干企业三年倍增计划。

同时,鼓励优质企业围绕主业和产业链上下游通过并购重组、资本运作、战略合作等方式整合产业资源,提升产业链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壮大百亿级、千亿级企业阵容。

目标是,到2025年,力争新培育省级以上单项冠军3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80家和一批领航企业,优质企业梯度培育格局基本形成。

青岛是国资大市、国资强市,国有企业是青岛企业阵营的关键力量。截至“十三五”末,以市直企业为主要构成的青岛市属企业资产总额达到2.54万亿元,市属企业工业增加值占青岛比重、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度均超过40%。全市市直企业资产规模过千亿企业达到7家,资产总额、营业收入、利润总额等主要指标在全省处于龙头位置,在全国同类城市中也保持前列。

当前,青岛正着力推动国企整体或主业板块全面对标一流企业,促进效率、效能、效益全面提升,目标是,到2025年打造3家左右世界一流企业、10家左右行业一流企业、50家左右“专精特新”企业和单项冠军企业。

届时,山东百强、全国500强,乃至世界500强榜单上,将有更多青岛企业的身姿。

市场主体是经济发展的微观基础和源头活水,是稳定就业的重要载体。今年以来,青岛实施一系列优化营商环境改革举措,激荡“市场活水”,激发企业活力。今年前三季度,青岛市场主体保持稳定增长,新登记市场主体20余万户。截至2022年9月底,全市实有市场主体2021643户,其中,企业761423户。

它们正一步步成长、壮大,夯实青岛经济发展的根基,拉高青岛企业的海拔高度。它们中的佼佼者将代表青岛、乃至山东参与全国、全球竞争。

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企业的诞生、存续、成长、壮大,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尤其是在各种超预期因素频发的当下。

企业,要练好内功,不断精进,要有不服输的拼劲、韧劲,攻坚克难,奋力向上生长。政府,则要在优化营商环境、肥沃企业生长土壤上再下功夫,尤其是要审时度势,适时调整、出台管用、好用的政策举措,用政策的确定性消弭形势的不确定性,为企业坚定信心、提供助力,双向奔赴,行稳致远。

作者 |沈默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