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12月21日讯(记者 孙志文)今天下午,青岛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青岛市重点低效片区(园区)开发建设推进情况 。青岛新闻网记者从发布会现场获悉,2022年,青岛市将低效片区开发建设作为推动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的重要战场,全力推动低效用地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截至目前,市北区老四方工业区、李沧区北客站及周边区域等十大重点低效片区(园区)在建项目228个,其中新建133个、续建95个,完成投资额778亿元,全年预计纳统投资额不低于580亿元,超额完成既定目标任务,优化了产业布局,完善了城市功能,提升了城市品质,城市发展注入新动能、导入新产业、焕发新生机。
顶层设计,加强规划引领
青岛密切衔接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优化调整了重点低效片区涉及的17片控规,科学安排人口分布、产业布局、空间利用。聚焦省“十强产业”和市24 条重点产业链,对接专业园、特色园、综合园规划建设要求,为十大重点低效片区分别编制了 《开发建设实施方案》,按照各自发展定位、产业特色实施开发。如青岛北站核心区,依托“高铁+三线地铁换乘”交通优势,对标“虹桥枢纽”,正加快打造TOD 枢纽型城市客厅。
聚力征迁,腾出发展空间
青岛各片区加大腾地力度,对重点区域进行整体评估、成片征迁、逐个破题,统筹拆迁安置全链条工作,依法依规化解历史遗留问题,积极维护群众利益,最大限度让利于民、让利于企,片区征迁工作全面起势、实现突破。今年以来,29个征迁项目全部完成,涉及居民2万余户、企业1200余处,全市腾空土地3.04万亩,腾出了充足的产业发展空间。其中,青岛“最大的城中村”一一崂山区张村河两岸片区河谷地带12个社区,将改造焕新为宜业宜居的“水脉智城”
配套先行,提升功能品质
按照 “先配套后出让”的思路,青岛先行启动片区环境整洽项目、基础设施和公服配套项目,不断完善城市功能,优化城市环境。全年推进道路、教育、公园等103个基础设施配套工程,李沧区青钢、碱厂片区配套道路进一步完善,崂山区张村河两岸片区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海洋大学附属学校等公服设施建设有序推进,西海岸新区王台老工业区京东方配套变电站项目已完成送电。
加快破题,吸引央企参与
青岛多次召开市场资源配置与央企合作对接会,推广政府主导合作、ABO(授权一建设一运营)、“社会投资人+EPC” 等模式,为驻青央企参与低效片区开发牵线搭桥、创造条件。市北区、李沧区部分片区已与保利集团、中车集困、中信泰富、中铁十局、中建八局 5 家央企合作,其中,中建八局与财通集团签订合作协议,成立项目公司,共同推进碱厂片区开发建设;其他片区已与20家央企达成合作意向,如招商局集团、华润集团参与白沙河北岸区域合作开发和代建代运营等。
定向发力,强化项目招引
抓大项目招引、抓产业链延伸、抓新业态导入,瞄准京东方等链主企业、头部企业,针对上下游企业实行靶向精准招商。编印《市重点低效片区(园区)项目推介手册(2022)》,向开发建设企业、产业平台公司等重点招商对象点对点推送。创新开展“云直播”推介低效片区土地,在线观看60万余人次。今年以来,十大重点低效片区共落地项目129个,总投资额1345亿元;签约项目60个,总投资额1238亿元;在谈项目73个,总投资额1944亿元。形成了虚拟现实产业园、光电产业园等一批特色产业园区,为片区发展注入了源头活水。
多措并举,夯实资金支持
坚持政府引导,多方拓展低效片区再开发资金渠道。市级加强财力保障,累计拨付资金30亿元,其中征迁启动资金23亿元(含市级转移支付5 亿元),有力推动了南京路拓宽、安顺路打通、青钢外围拆迁等重点项目建设;各片区筹集资金约440亿元,其中,专项债114亿元,贷款融资289亿元,区级财政投入等其他资金37亿元;积极争取国家新增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重点低效片区16个项目获得超过20亿元资金,有效支持了自贸区地下空问配套工程、董家口化工园区配套工程等项目建设。
政策赋能,破解历史难题
聚焦土地储备、土地前期开发等方面,出台了国有土地收储补偿、低效工业(产业)区升级改造等8项支撑政策,建立了低效用地再开发“1+N〞政策体系,在土地整理、基础设施配套、产业用地供应等方面,对低效片区再开发加强全方位政策支持,有力破解低效片区历史遗留“包袱”多、土地房屋征收难等突出问题。
在十大重点低效片区(园区)开发建设的带动引领下,经过再梳理再谋划,又新增低效片区10片,面积约6.4万亩,三年计划攻坚项目165个,总投资额约1421亿元。目前,已开工建设项目38个,完成投资134.25亿元,纳统投资额94.07亿元,实现了低效用地开发建设以点带面、多点开花、整体成势。
2023年,青岛将进一步加强低效片区开发建设市级统筹,按照三年攻坚行动安排,推进340个重点项目开发建设,推动低效片区开发建设取得更大成效,为全省乃至全国低效用地再开发趟出新路径、打造新样板。一是攻坚征迁 “腾地”。严格片区腾空土地管控,预留产业发展空间,保障重点项目落地。二是攻坚配套 “熟地”。理顺低效片区基础设施建设体制机制,明确建设主体责任和建设资金拨付路径,推动片区城市基础设施、公共配套设施和环境建设,促进土地熟化。三是攻坚资金“活地”。加快资金拨付和清算,加大发债力度,完善市、区两级土地收入分配机制,加强资金统筹,支持片区开发。四是攻坚项目“落地”。协同开展项目招引,积极导入优质高端产业资源,打造新兴产业集聚区。建立市级重点督导推进项目清单,协调联动,强力推进,确保项目当年落地见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