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青岛新闻 > 正文

山东港口2022年货物吞吐量超越16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超越3700万标箱

2022-12-30 15:19 责任编辑:中石 来源:青岛日报
分享到: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12月30日讯 即将跨入2023年,山东省港口集团传来重磅喜讯。12月30日,山东港口2022年货物吞吐量突破16亿吨,集装箱量突破3700万标箱,继续稳居全球第一、第三位,增幅分别达6.4%、8.7%,整体竞争力再攀新高峰,实现历史性全新跨越,向着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的目标又迈出坚实一步。山东港口同步开航半岛速航日本线,启用全国首艘智能拖轮。

综合枢纽功能持续放大

山东港口积极融入、服务新发展格局,利用一体化改革带来的倍增效应,顺应发展大势,打造“五个国际领先”,不断将战略机遇、政策红利、发展潜力等大势优势转化成高质量发展胜势,全面服务国家战略。

聚焦畅通循环,综合枢纽功能持续放大。坚持陆海双向发力,海向新增航线37条,航线总数达327条,其中外贸航线233条,数量和密度稳居北方港口首位;陆向不断提升辐射度,内陆港达到32个、班列达到82条,海铁联运箱量突破300万标箱,连续多年保持全国港口首位;货物吞吐量突破16亿吨,连续四年实现四个亿吨级增长,集装箱量突破3700万标箱,总量继续稳居全球第一、三位,增幅分别达6.4%、8.7%,较全国沿海港口平均增幅均高出5个百分点以上。

聚焦保稳保供,核心节点作用更加凸显。围绕服务“六稳”“六保”,坚决守住“第一防线”,疫情发生以来始终保持畅通,全方位保障能源及原材料运输,原油、铁矿石、铝矾土等货种吞吐量位居全国第一。创新“套泊热接”、无接触式作业等举措,持续提升服务能级和作业效率,青岛港泊位效率稳居全球首位。

聚焦补链强链,现代航运综合服务加快提升。创新集成物流、金融、贸易、航运等全要素,主导建设面向上合的青岛能源交易中心,加快建设中国北方生活消费品分拨中心;围绕上下游构建供应链金融服务体系,为近3000家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支持140亿元;拉动全省外贸额近200亿元。

聚焦投资拉动,支撑保障能力不断壮大。抢抓国家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战略机遇期”,充分发挥基础设施投资拉动作用,积极协调推进用海用地审批、疏港铁路建设,启动港口基础设施、“三区互融”等重点项目59项,总投资达1200亿元。

聚焦转型升级,智慧绿色发展动能强劲。坚持科技自立自强,自主研发自动化码头智能管控系统(A-TOS),创新启用全国首艘智能拖轮,在行业率先发布绿色低碳港口“十四五”规划,构建“公转铁”“公转水”绿色低碳集疏运体系,成功获评“亚太绿色港口”。

聚焦三区互融,辐射带动效能显著增强。加快布局临港产业园区、链式产业园区,主动开展老港区改造、退港还城,携手各市共建对外开放平台,促进海铁陆空“四港”联动;发力“双招双引”,全力推动头部企业合作项目落地,全年税收贡献预计同比增长64.2%。

一年来,山东港口深度挖掘促进贸易往来良性循环平台功能,充分发挥畅通国际物流大通道枢纽作用,在互联互通、保稳保供、延伸产业链供应链等方面担当重要使命,积极助力国家战略在山东落地,打造了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高层次、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强力支点。

一体化改革红利不断释放

一体化改革是山东港口积势聚能、凝聚合力,不断推进高效、稳健发展的动力源泉,是山东港口在更大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在更大空间转换动能、提档升级的最强底气。

组建以来,山东港口紧紧把握海洋强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战略赋能机遇,紧紧牵住一体化改革这个“牛鼻子”,边改革、边发展、边谋划未来,调结构、战疫情、促增长,从胶州湾到海龙湾,从芝罘湾到莱州湾,一体化改革红利不断释放。

一体化改革形成双轮驱动良好态势。港口资源高效重组下,传统业务发展提速,新兴业务增长显著,4大港口与12个专业板块集团逐步壮大,形成了双轮驱动、交相呼应的发展态势,实现了从产业链到产业生态圈层的递进升级,提升了航运综合服务功能,以“虹吸效应”吸引更多货流、商流、资金流、信息流和港航优势资源集聚。

一体化改革造就的平台作用更加凸显。港产城融合发展、产业协同发展效能持续放大。与山东16市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组建港城联合体,加快了退港还海、老港区改造进度,投资近千亿元布局建设临港链式产业园,成为拉动区域经济增长的强力引擎。承办陆海联动高峰论坛,新华社连年发布重磅指数,广泛签约深入合作,为行业、政府搭建起了合作共赢的广阔平台。

一体化改革全面增强市场竞争力和话语权。成立集装箱运营中心,强化集装箱顶层设计,以大港带动小港、以小港喂给大港,以干线辐射支线、以支线支持干线,积极打造“山港快航”品牌,提升航运综合服务功能,实现了集装箱资源更加统一高效配置,吸引了各大船公司纷纷在山东港口增线开线。如今,青岛港集装箱量跃居世界第五,日照港、烟台港吞吐量也分别突破5亿吨、4亿吨,渤海湾港货物吞吐量增长迅速……四大港口集团骨干特色货种全面发展,航线枢纽网络日臻完善,资源统筹协同效应更优,发展潜能不断释放。

得益于此,山东港口高质量发展不断走向深入,融入新发展格局动能更足、成效更显著,对广阔腹地的辐射力和各类要素的吸引力、集聚力、配置力显著增强,成为更具整体竞争优势的世界级港口集群,在疫情严峻的特殊形势下,更加凸显在山东、全国乃至全球物流大格局中的影响力。

构建东北亚国际航运枢纽中心

仪式上,由山东港口旗下航运集团运营的半岛速航日本航线开通。作为山东港航着力打造的近洋航线品牌之一——“半岛速航”,为青岛口岸至横滨的最快航线,实现全航线HDS(HOT DELIVERY SERVICE)快速交货服务,同时可为客户制定个性化定制用箱服务,开通后标志着山东港口“半岛速航”品牌在日本各基本港实现全覆盖。目前,山东港口已着力塑造了中韩日日达(CKDD)、山港快线(FES)、半岛速航(PES)、油运巴士(COS)、南来北往(NOS)五大业务品牌,随着不断发力,将进一步促进RCEP地区货物一般贸易和跨境电商发展,推动RCEP区域外贸集装箱运输,壮大发展规模,增强集聚效应。

一直以来,山东港口始终致力于充分发挥供应链核心节点作用,在打通堵点、连接断点、破解痛点上全面发力,持续放大保稳保供综合服务功能,努力成为连接世界的万能接口和枢纽平台,东北亚国际航运枢纽中心地位更加稳固。

在加快构建现代航运综合服务体系方面,全面突破金融、贸易、航运、港产城融合、网络连通、国际转运等领域,设立中国北方生活消费品分拨中心、中国北方国际油气中心、山东国际航交所、期货公司,布局大宗商品交易运营中心,壮大保税原油混兑调和、保税船供油等新业态,推进公共海外仓破题,发布大宗商品指数、RCEP成员贸易互通指数,构建航运补给服务体系、集聚现代高端航运要素,提速由单一港口运营商向供应链综合服务商转型。

在增强服务实力、提升服务便利化方面,青岛港在马士基全球集装箱码头泊位效率排名中连续六年荣获第一名;自动化码头创出单机效率60.18自然箱/小时生产纪录,第九次刷新世界纪录;日照港全球首个顺岸开放式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船时效率提升26%,堆场作业箱量占比超50%;烟台港实现全球主要商品车码头全覆盖、全联通,继续保持全国沿海第五大商品车物流集散港和第三大外贸出口港地位;渤海湾港在国内首次实现通用干散货码头全流程自动化作业,人工作业效率提升5%以上。此外,多式联运“一单制模式”在内陆腹地加速推广,大吃水集装箱班轮常态化通航,外贸集装箱进口货物“船边直提”和出口货物“抵港直装”效果卓著,实现“船边直提”物流时效零延时,“出口直装”平均缩短到0.5小时以上,为航运业发展提供最优服务。

随着此次双跨越的圆满完成,山东港口沟通南北、连接东西的“棋眼”地位更加凸显,枢纽港地位进一步提升,东北亚国际航运枢纽中心、世界一流海洋港口建设必将实现全新跃迁,在港航综合服务能级全面提升中乘风破浪、再立潮头。

此次活动中,山东港口还同步启用了全国首艘智能拖轮——“青港拖1”轮,成为山东港口以科技实力强化智慧港口建设、提升发展“加速度”的又一重要成果和鲜活案例。据了解,该拖轮是由党的二十大代表、时代楷模“连钢创新团队”带头人张连钢带领团队自主研发的国内首艘“油电混合智能”全回转拖轮。被中国船级社授予6个附加标志,包括“智能航行(N)、智能机舱(M)、智能能效(E)、智能集成平台(I)、混合动力Hybrid、无人机舱AUT-0”等。其中“混合动力Hybrid”和“智能航行(N)”附加标志是国内全回转拖轮首次取得。该轮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5个首次:国内首艘“油电混合智能”全回转拖轮;首次取得智能航行附加标志的全回转拖轮港作拖轮;首次取得混合动力(Hybrid)附加标志的全回转拖轮;首次取得船舶附加标志(6个)最多的全回转拖轮;首次交付即取得智能船舶附加标志的全回转拖轮。“青港拖1”轮的成功投产运营,为航运业科技创新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可借鉴经验,打造了拖轮智慧绿色发展新样板,创造了拖轮绿色作业新模式,为世界拖轮智慧绿色发展提供了“山港智慧”“中国方案”。(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周晓峰)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中石
分享到: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