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视点】
(记者 任俊峰)
青岛的城中村要彻底清零了吗?现在看来,距离实现这一目标已经不远了。
众所周知,今年是青岛市城市更新攻坚行动的第二年,也可以说是“攻坚年”。今年,一大批旧城旧村提上了改造的日程,一个个难点、堵点先后被攻克。
仅今年上半年,就有崂山区的王家村、张村河、中韩片区;市北区的盐滩、河西片区;李沧区的戴家、长涧、十梅庵和东南渠等“老大难”的城中村启动改造,掀起了全市新一轮的旧村改造的高潮,也引发了全市人民的高度关注。
最近,国务院又下发《关于在超大特大城市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在超大、特大城市积极稳步实施城中村改造,是改善民生、扩大内需、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
作为特大城市的青岛,自然也处于该《意见》的号召范围内,这为青岛顺利实现主城区城中村“清零”奠定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青岛被列为特大城市
《关于在超大特大城市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的指导意见》首先明确了青岛的特大城市地位。
根据国务院于2014年下发的《关于调整城市规模划分标准的通知》,城区常住人口1000万以上的城市为超大城市,城区常住人口500万以上1000万以下的城市为特大城市。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于2022年10月公布的《2021年城市建设统计年鉴》,截至2021年末,全国共有超大城市8个,分别为上海、北京、深圳、重庆、广州、成都、天津、武汉。全国特大城市11个,分别为杭州、东莞、西安、郑州、南京、济南、合肥、沈阳、青岛、长沙、哈尔滨。
据统计,青岛城区人口为580万,市区人口733万,被列为全国11个特大城市之一。近两年,青岛主城区人口数量又有明显增长,因此属于特大城市实至名归。
国务院会议指出,在超大特大城市积极稳步实施城中村改造是改善民生、扩大内需、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要坚持稳中求进、积极稳妥,优先对群众需求迫切、城市安全和社会治理隐患多的城中村进行改造,成熟一个推进一个,实施一项做成一项,真正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
可以预见的是,借政策的东风,青岛的城中村改造力度将进一步加强。
69个“城中村”加速蝶变
对青岛来说,“城中村”改造是城市更新绕不开的话题。从表面来看,破落、脏乱、无序的“城中村”与现代化都市的形象格格不入;从更深层次来看,散落在城市中的“城中村”,已然是城市发展的低效地。
借助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的开展,青岛城中村改造工作正在稳扎稳打推进,真正让人民群众得到实惠。
据市住房城乡建设局消息,自去年我市开展城市更新建设以来,全市计划利用三年时间新启动改造69个城中村项目,截至5月底已启动41个,仅用一年多的时间即完成三年攻坚计划的近60%;58个续建项目已完工25个,其中13个项目、1.2万户居民顺利回迁,有力推动城中村改造向宜居宜业蝶变。
在去年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今年青岛继续纵深推进城中村改造——全年计划新启动19个城中村改造项目、涉及1.4万户,年底前基本完成签约。截至目前,6个项目已启动签约,其余13个项目正在开展前期工作。
主城区城中村“清零”就在眼前
伴着机器的轰鸣声,近日河西剩余片原有的“趴趴屋”多数已经被拆,意味着这一区域将迎来新生。未来,该片区将充分考虑居民对学校、文化体育相关配套的需求,打造宜居宜业高品质社区。
作为市北区最大的城中村,河西片区包括河西、河崖两个旧村改造项目,位于黑龙江南路以西、台柳路以东、开平路以南、长沙路以北区域,有居民1222户,所涉及的房屋包括多层住宅、平房等。自去年12月启动河西片区改造以来,市北区委、区政府顶格推进,仅用6天实现河崖村民100%签约,仅用10天实现河西村民99%签约。
除此之外,不少市民所熟知的区域都正在悄然蝶变——市北区最后一个“城中村”盐滩剩余片项目“一地两证”历史遗留问题已妥善解决,搬迁工作已于6月30日启动。
曾被称为青岛“最大的城中村”的崂山张村河片区,目前正在推进剩余4个社区村庄改造工作,将实现区域内现有“城中村”清零……
备受关注的李沧区,近期已启动戴家、长涧、十梅庵、东南渠4个社区旧村改造。其中,戴家社区是主城区第一个在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中启动拆迁的社区,也是全市首个完成整村拆除的社区。接下来,李沧区将全面提速旧城旧村改造速度,推进剩余城中村结合拆迁安置和提升改造的方式进行改造。
除了市内三区之外,城阳区最近的旧村改造力度同样很大。自实施城市更新建设行动以来,城阳区在2022年完成回迁15个社区的基础上,2023年上半年又完成4个社区回迁,下半年还将回迁8个社区。城阳区社区回迁总数达19个,助力1.13万户群众实现安居梦。
城中村改造,一头连着百姓福祉,一头连着城市发展。主城区城中村“清零”是改善老百姓居住条件,提升居民幸福感的必要步骤,也是改善城市品质,弥补基础设施短板,助推房地产投资健康有序发展的重要举措。届时,相信青岛的宜居水平与城市面貌又将迈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