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青岛新闻 > 正文

【青视点】获批四周年 这里稳居全国第一梯队

2023-09-05 20:25 作者:陈志伟 来源:青岛新闻网
分享到:

【青岛新闻网独家】

记者 陈志伟

2019年8月,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青岛片区(以下简称“青岛片区”)挂牌成立,为青岛扩大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注入新动力。

挂牌建设四年来,青岛片区交出了一份亮眼“成绩单”:

累计实现外贸进出口6353亿元,年均增速27.3%,占全市比重由获批前的16%提高至23%。

实际利用外资25.3亿美元,年均增速26.3%,占全市比重由获批前4.1%提高到2022年15.5%。

限额以上批发业销售额13779.7亿元,占全市比重由获批前的18%提高至26%。

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36.5亿元,年均增速65.6%,税比达95%。

新增企业主体3万户、纳税主体1.7万户,分别是成立前1.6倍、1.5倍。

企业主体和纳税主体分别年均增幅27.5%、25.2%,企业主体活跃度为86.2%,比75%的“非常活跃”基准线高11个百分点,市场主体发展呈现数量、质量双提升趋势。

目前,青岛自贸片区新引聚世界500强中外投资项目66个、过亿美元项目29个、过亿元项目662个。

……

“截至2022年,青岛片区以占山东省万分之三的面积贡献了全省6%的进出口和3.7%的利用外资。”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院长崔卫杰表示,综合评估发现,青岛片区最大化发挥制度创新优势,在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全面提升,有效探索了借自贸东风、促全面提升的“青岛模式”,成为践行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的生动实践,全国第一梯队的地位更加巩固。

01

先行先试,善作善成。

挂牌四年来,青岛片区坚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可复制可推广为基本要求,大胆闯、大胆试、自主改,制度改革创新首创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共有9项制度创新成果在全国复制推广,3项获国务院自由贸易试验区工作部际联席会议简报刊发,领先于同批次自贸试验区,综合发展评估进入全国自贸试验区67个片区第一梯队。

厚积薄发,在改革开放创新探索的第四个年头,青岛片区制度创新思路和成果渐入佳境,第四年一共形成51项制度创新举措,数量处于全国前列。在51项制度创新举措中,有25项制度创新举措为全国首创,占全部制度创新举措的49%,远高于全国自贸试验区的平均水平,也高于自身前三年的水平,整体态势良好。

在全国复制推广的302项制度创新成果的基础上,青岛片区将投资、贸易、金融、全过程监管、产业、要素资源等领域的改革创新往前推动了一大步。比如,在投资领域,推动了证照办理、网上办税、不动产登记等取得新突破。又如,在全过程监管领域,推动了海事检查、综合执法机制、财产执行等取得新突破。

对照落实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的三方面要求,青岛片区的制度创新举措契合度高。例如,青岛片区的商业秘密多维度保护创新,围绕CPTPP拓宽商业秘密保护范围、加大处罚力度等方面的要求,构建出一整套适应片区高质量发展的商业秘密保护体系。

获批四年来,青岛片区累计实践形成285项创新案例,12项在获国务院、国家部委全国复制推广,52项在全省复制推广,有效激发高质量发展强劲动能。

面对“改革开放综合试验平台”和“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的期待和要求,青岛片区将继续坚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将制度创新优势更多地转化为发展优势。

02

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是自贸试验区政策制度体系的核心。

挂牌建设四年来,青岛片区积极发挥贸易投资自由便利优势,扎实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开放型经济发展态势得到明显提升。

持续深化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改革,青岛片区对标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做大货物贸易,出台支持国际贸易企业发展政策措施,设立大宗商品交易市场,发布大宗商品价格指数;做强新型贸易,探索开展新型跨境易货贸易试点,构建“离岸达”等贸易平台,推动跨境电商业务流程全覆盖。2019—2022年,青岛片区货物进出口总额由975亿元增长至2013亿元,年均增速27.33%,高于同期10.08%的全国货物贸易年均增速。

青岛片区在全国率先实现大宗散货电子提单进口全程无纸化操作,并对标国际先进水平,形成出口货物“先期机检+抵港直装”、进口大宗散货“船铁直转”、提交验估单证一次性告知制度等新模式。以“先期机检+抵港直装”为例,实现全流程智能查验,直放率超过七成,实现出口企业的“无感”通关,通关用时仅需22分钟,整体效率提升43.9%。

持续深化投资便利化改革,青岛片区全面落实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举措,创新利用外资支持政策,放大综合保税区、国际合作区等开放平台功能,加快建设航贸金融合创新基地、RCEP综合服务中心。引进世界500强投资项目66个,2020—2022年,青岛片区实际使用外资总额由5.33亿美元增长至8.5亿美元,年均增长26.28%,比我国同期实际使用外资年均增速(14.46%)高出11.82个百分点。

依托大宗商品交易等领域的基础和优势,青岛片区积极开展跨境人民币结算先行先试。2022年,青岛片区跨境人民币结算金额达327亿元。同时,青岛片区通过培育发展金融新业态、推动跨境收支便利化等举措,切实赋能实体经济发展。自获批以来,青岛片区引聚各类金融机构230余家,有力支撑了现有的企业和新兴产业的发展。

青岛片区持续打造东北亚国际航运枢纽,培育航运综合服务体系,构筑现代化港航物流生态,挖掘“船舶、船东、船员”全产业链,拓展船供、融资等口岸服务功能,打造船供产业园区,青岛口岸集装箱吞吐量连续超过釜山港、广州港、深圳港,位居全球第五位、全国第三位。

03

实体经济是青岛的立市之本、强市之基。

青岛片区始终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加速构建系统完备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实体经济实现量的稳步增长和质的显著提升。

经过四年的发展,青岛片区的工业年产值从623亿元增长到839亿元,年均增速10.43%。其中研发投入达到了19.16亿元,年均增速达到了76.75%。

聚焦青岛市24条重点产业链,青岛片区结合自身的发展基础和发展的优势,确定了3个主要发展方向。第一是优势产业,即智能家电,第二是新兴产业,即集成电路,第三是代表未来方向的未来产业,即基因科技。

在优势产业方向,青岛片区应用了5G+工业互联网赋能产业发展,驱动传统家电产业向智能家电产业转型升级。通过“建网络、造场景、搭平台、聚生态”等创新做法,走出了一条从应用场景到数字化生产线,到智能互联工厂,再到“5G+智能制造”全连接工业园区的发展路径,体现了“点、线、面、体”的发展格局。

同时,青岛片区积极打造智能制造“灯塔基地”,目前智能家电产业园已集聚9家智能制造互联工厂,年产值超过150亿元,每年保持30%以上的增速。“灯塔工厂”数量占青岛市三分之二、山东省二分之一。

在新兴产业方向,青岛片区推进集成电路聚链强芯,加快建设青岛市集成电路产业园,链主项目晶圆产能提升,电子信息产业园58万平方米新载体厂房封顶,光掩模版、高端智能功率模块、3D车载盖板等一批项目建成投产,高端人才集聚中心、专业人才培育中心、基础设施工程等一批配套项目开工建设。

目前,青岛片区集成电路产业已经初步形成了涵盖各个环节的发展态势,包括设计、制造、封测、材料、设备这些全产业链的发展格局,已经落地的产业链重点项目有22个,其中投产项目有17个,有5个项目正在建设。

在未来产业方向,青岛片区发起基因科技“三千”行动计划,规划建设千亩基因科技产业园,华大基因北方中心、健康产业园、清原海洋生物基因编辑研发及应用等先导项目建设提速。集聚的基因科技科研人才已经超过2100人,其中博士40人,硕士255人。目前,有多位基因科技专家入驻片区,其中特聘的海外专家7人,省级以上人才18人。

04

坚持在开放发展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青岛片区汇聚现代海洋、先进制造等领域科技创新资源要素,激发企业科技创新动能,让科技创新成为推动产业升级、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

青岛片区推动海洋生物产业快速发展,建成国际首个深海生命基因组数据库,中国首家海洋药物生产企业、唯一一个国家级海洋药物中试基地实现突破,国际首个免疫抗肿瘤海洋多糖类药物一期临床试验。

华大智造建成国内首套全自动化大型超低温样本库,建立国内首个多模块、自动化测序酶试剂智能生产线,超大通量基因测序仪、集成式自动化核酸检测移动平台等产品全面投产,突破基因测序领域“卡脖子”问题。华大基因建成运营全球最大时空组技术平台,发布时空组学技术,全球首次实现生命全景时空分子图谱。

青岛片区支持企业开展全球深海、高原冻土和南北极典型极端生态环境下主要物种的测序分析,建设全球最大海洋基因库,为全球海洋资源开发利用做出重大贡献,大幅提升了我国在全球海洋公共资源勘探研究领域的国际竞争力。

推动海洋产学研融合,成立国际海洋基因组学联盟,先后与国内外178个科研院所开展548个项目合作,举办全球基因组学大会,发布全球首个《海洋生物基因组学白皮书》。设立青欧生命科学研究院,与20个国内外科研院所开展合作。

今年6月,商务部发布了自贸试验区重点工作清单,明确青岛片区要推进实施打造基因技术未来产业新高地,推进海洋生物基因测序等重点工作,这是国家部委对青岛片区已经形成的基因科技产业发展基础的认可,更为青岛片区进一步推动基因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下一步,青岛片区将以更大力度谋划和推进高质量发展,持续推进制度创新,推动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更好发挥改革开放排头兵示范引领作用,为高质量推动自贸试验区建设发展提供更多“青岛自贸实践”。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