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9月18日讯(记者 刘文超) 9月18日,青岛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青岛市2022年度市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情况。
一年来,青岛市审计局认真落实中央及省委、市委审计委员会要求,紧紧围绕全市实体经济和招商引资、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提升作风能力和优化营商环境等重点工作,围绕加快落实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确定的“一二三四六十”目标定位和思路举措,强化政治担当,立足经济监督定位,聚焦审计主责主业,依法履行审计职责,做好常态化“经济体检”,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和保障。
构建集中统一、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审计监督体系
始终坚持审计工作的政治属性,在市级预算管理情况审计中,揭示了财政资源统筹、转移支付资金下达使用、政府投资基金管理、存量资金核算等方面的问题,促进积极财政政策加力提效;在部门预算执行审计中,进一步拓展审计监督覆盖面,揭示了一些部门和所属单位的结转结余资金未及时清缴、专项资金绩效目标未按规定公开、绩效目标设置不规范、公务支出结算不合规等问题,促进提高制度执行力;围绕上级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国有资产管理和治理决策部署和工作安排,在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审计中持续揭示市属企业国有资产、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和国有自然资源资产3个方面存在的问题,落实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监督的部署要求。
强化财政资金、国有资产合规绩效情况的审计监督
工作中,遵循法律法规赋予的经济监督职责定位,聚焦财政财务收支真实合法效益主责主业,紧扣上级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等工作要求,种好“责任田”,干好“分内事”,强化对财政资金全过程监督、对重点专项资金绩效深度监督、对国有资产管理持续监督,在关注资金资产管理使用“对不对”的基础上,更加关注用得“好不好”,做到常态化、动态化震慑如影随形。在市级预算管理情况审计中,揭示了乡村振兴市级奖补资金统筹安排不合理、1.36亿元上级补助资金拨付区(市)后使用不及时等问题,推动财政管理提质增效;在新增政府专项债券审计中,揭示了部分项目发债后进展缓慢造成资金闲置等问题,促进盘活债券资金用于新的项目;在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审计中,揭示了会计信息不实、直管公房管理不严格、自然资源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不到位等问题,推动加强国企国资领域的监督管理。
强化重大政策、重点项目、民生资金的审计监督
围绕全市实体经济和招商引资、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提升作风能力和优化营商环境等重点工作,沿着“资金—项目—政策—政治”主线开展审计,贯彻新发展理念,保障重大决策部署落实、重大项目落地。在“稳中向好、进中提质”政策落实情况审计中,揭示了支持零售、餐饮业首店经济发展政策实施细则出台不及时等问题,促进重大政策落地见效;在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攻坚项目审计中,揭示了多计工程结算价款、个别项目未取得历史建筑及文物建筑修缮审批意见即开工等问题,助推攻坚项目规范建设。在职业教育、供热领域低碳、文旅融合等政策和资金审计中,把监督跟进到“最后一公里”,揭示了重点任务推进、资金管理使用等方面的问题,及时督促整改;在市级预算管理情况审计中,揭示了优抚对象抚恤和生活补助等5项到人到户资金3.13亿元,未通过惠民惠农财政补贴“一本通”系统发放问题,推动资金便捷安全支付。
扎实做好审计整改“下半篇文章”,放大审计监督成效
坚持边审计、边建议、边督促整改,构建起优势互补的整改总体格局,审计整改工作权威进一步树立、成效不断提升,以高质量的审计成果为市委、市政府提供决策参考。健全审计查出问题整改长效机制,基本建成全面整改、专项检查、重点督办相结合的整改工作体系。2022年报告的问题已基本整改到位,整改问题金额38.36亿元,推动项目加快实施65个、完善制度措施90项、追责问责13人。2023年报告的问题已通过多种方式整改13.59亿元,建设单位调整工程价款6.33亿元。加大对重大违纪违法问题的揭示和查处力度。对部分企业涉嫌骗取财政资金、部分公职人员涉嫌失职渎职、私存私放公款等方面的15起违纪违法问题线索,已移交纪检监察和公安机关,涉及单位30个、人员33名;对部分企业涉嫌少缴税款、承租人违规转租直管公房等方面的19起问题线索,已移交有关主管部门和区(市)政府。一体推进揭示问题、规范管理、促进改革。针对重大问题、重要事项共向市委审计委员会呈报审计专报、综合报告31篇,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同志作出批示44次,要求有关部门单位认真整改,并举一反三,完善体制机制,推动审计结果权威高效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