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12月4日讯 冬季来临,随着各类取暖设施的使用,一氧化碳(CO)中毒事故进入易发期和高发期。近日,青岛市疾控中心发布健康提醒,除了生活性一氧化碳中毒事故,工作中更是要注意谨防职业性急性CO中毒事故。
市疾控中心专家董晓玮介绍,职业性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是指作业人员在较短的时间内吸入较高浓度一氧化碳后引起的急性脑缺氧性疾病,少数患者可有迟发的神经精神症状,部分患者亦可有其他脏器的缺氧性改变。炼焦、炼铁、锻冶、铸造和热处理;合成氨、丙酮、光气、甲醇的生产;矿井放炮、瓦斯爆炸;碳素石墨电极制造,内燃机试车,金属羰化物生产等作业岗位易发生一氧化碳中毒。
职业性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典型症状按照严重程度有以下表现:轻度中毒以头痛、头晕、耳鸣、眼花、恶心、呕吐、四肢无力等脑缺氧为主要表现;中度中毒在轻度中毒症状的基础上,出现面色潮红、多汗、走路不稳、意识模糊、疲倦乏力等症状,部分患者对光反射和角膜反射迟钝;重度中毒患者出现肺水肿、意识障碍、昏迷,严重者出现去大脑皮层状态,伴有高热、四肢肌张力增高和阵发性强直性痉挛,患者多有脑水肿、肺水肿、心肌损害、心律失常和呼吸抑制,可造成死亡。
职业性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现场急救应注意,首先迅速撤离现场,将患者迅速移至通风良好的地方,避免继续吸入一氧化碳。同时,要确保患者保暖,并密切观察其意识和症状变化。当怀疑一氧化碳中毒时,市民应及时呼叫120急救中心,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及时进行就近就医救治,如使用呼吸兴奋剂或进行高压氧治疗,防止出现不可逆的损伤等医疗措施。
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的预防措施为,对可能产生CO的工作场所加强自然通风和局部通风;做好对空气中CO浓度的监测,配备CO报警装置;加强个人防护,劳动者进入高浓度一氧化碳的环境工作时,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佩戴一氧化碳过滤式防毒口罩或面具;相关单位应开展预防CO中毒的科普宣教,普及自救、互救知识。(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黄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