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12月8日讯 周末即将过去,大家准备好迎接新一周的工作了吗?还是莫名为周一的到来感到心累。近日,青岛市疾控中心发布健康提醒,职业倦怠虽然不是疾病,但是正在以一种很隐匿的方式蚕食着大家的身心健康。市民应学会正确地识别和缓解职业倦怠,如果出现相应的心理症状,要提高警惕。
《国际疾病分类》(ICD-11)将“职业倦怠”定义为职业环境中的一种现象,是由于未能妥善控制的长期工作压力造成的一种综合征,表现为:精力耗竭或耗尽,心理上与本人工作的距离感加深,或对工作消极或厌倦,工作效率下降、缺勤。总的来说,所谓“职业倦怠”是一种心理上的疲乏。
“心累”是职业倦怠最突出的感受,比如对自己曾经喜欢的事物甚至任何事物都失去兴趣和耐心;情感变得脆弱,易陷入自我怀疑和自我否定;人际关系淡漠,拒绝倾诉;还有可能出现崩溃感等等,严重影响心理健康。
在这种心理状态的长期驱使下,就有可能会引发不良心理的躯体化症状,比如暴饮暴食,以此来暂时缓解焦虑,但同时会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长期的职业倦怠还可引起不明原因的头晕、头痛、心慌、乏力,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甚者出现恶心呕吐、免疫力下降、易生病、强迫计数等情况。
市疾控中心专家高梦玉提醒,市民要学会正确地识别和缓解职业倦怠。如果出现相应的心理症状,要提高警惕,仔细甄别自己是否掉入了职业倦怠的“陷阱”。但是也不要因此过度焦虑,可以把职业倦怠作为是一种信号,提示大家的心理以及与工作的关系出现了问题。
市民可以从以下这两方面入手,来缓解职业倦怠。首先为自身因素,大多数职业倦怠与身体健康状况、性格和心理承受力是密切相关的。大家要让身体得到休息,应做到作息规律,清淡、均衡饮食,进行强度适中的体育锻炼,比如八段锦、散步、慢跑,保持身体健康,逐渐找到对自己身体的控制感;其次要让精神得到休息,多关注自己的需求,适当放空情绪,比如每天冥想5分钟,多去体验有益身心的新鲜事物,转移注意力。此外,市民还要学会与家人和朋友分享心理状态,积极寻求外界的帮助。
职业倦怠是个人与工作之间的失衡引起的,因此处理好与工作的关系是缓解职业倦怠的关键所在。市民要允许自己犯错,许多职业倦怠者也是严格的完美主义者,应尝试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减少精神内耗,工作也需要适当的“松弛感”。对工作失控也是焦虑的重要来源,市民要学会合理安排工作进度,增加对工作的掌控感,避免进入“职业倦怠”期。(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黄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