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青岛12月14日消息(记者 唐磊)跟随旋转门的转动,走进青岛市民中心,宽敞明亮的大厅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为人民服务”五个大字,后面的LED大屏滚动播放着青岛市优化营商环境的相关政策、举措。抬头看去,“青岛营商环境会客厅”几个大字表明了这里的“身份”。在这里,记者直观领略到了“人人都是营商环境”的深层内涵。
青岛市民中心(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营商环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土壤。近年来,青岛市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促进高质量发展的“生命线”抓紧抓实。早在今年2月份,青岛市委书记曾赞荣专题调研营商环境优化提升工作,提出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为推动全市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今年的11月1日,是第四个“青岛企业家日”,在当天召开的全市优化营商环境暨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上,曾赞荣强调,要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为民营企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为此,青岛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牵引,成立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市营商办设在市行政审批服务局,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攻坚,着力推动解决经营主体关心的突出问题,全力推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提升。
“青岛高度重视营商环境工作,升格了青岛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把办公室设在青岛市行政审批局,我觉得主要还是对营商办的一个定义,起到政企沟通的一个连心桥的作用。”对于营商办的作用,青岛市行政审批局政策法规处处长于斐告诉记者,“营商办就是企业的‘娘家人’,希望企业在有困难、需要的时候,都能想到营商办,营商办能推动解决企业在经营发展中的一些问题,让企业感受到政府对企业发展的支持。”
青岛营商环境会客厅(央广网记者 唐磊 摄)
有了“娘家人”,那如何为企业家打造一个可以畅所欲言的“娘家”?青岛市营商办基于该需求创新推出“营商环境会客厅”。“营商环境会客厅最初的想法是想打造一个政府和企业沟通的一个实体化的阵地,但是我们又希望这个阵地是去行政化的,想让企业家觉得来到这个会客厅就好像回到自己家一样,就是让企业愿意对政府说一点实在话。”于斐介绍,青岛市营商办在重点园区、政务服务场所、商协会组织、产业链链主企业等搭建11处“青岛营商环境会客厅”。围绕经济形势和企业发展需要,定期邀请市级领导、部门负责同志与经营主体、专家学者、商协会等现场做客,针对当期主题面对面沟通,实施现场办公和接诉即办。
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围绕着企业经营发展、项目招引落地、招标投标、法治营商环境等主题开展会客厅活动140多次,线上线下参与企业2100多家,有效回应和解决各类问题建议1400多个,“实现了解决一个问题,助力一个行业的发展的作用。”于斐表示。
除了营商环境会客厅,青岛市营商办还牵头组建了市营商环境专家委员会、媒体观察员、体验官“三支队伍”,“主要是发挥在营商环境建设过程中意见建议的‘参谋员’、营商环境的‘宣传员’、企业诉求的‘调研员’的作用。”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三支队伍”共有成员300人左右,广泛覆盖政产学研商和各区(市),参与政策制定、成效评估价等重点专项活动200余次。
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事事都是营商环境,处处都是营商环境。所以,没有一条政策能够适配所有人、所有企业,那如何能够让政府政策在最大程度上满足不同企业主体的需求?在此情况下,“政策计算器”功能应运而生。在实际操作中,通过大数据采集分析,智能预测企业喜好和需求,实现“千企千面”的个性匹配和“看到的都是想要的”精准推送,由“企业找政策”变为“政策找企业”。此外,于斐介绍,为了防止出现政策内容太过专业,企业看不懂、记不住、用不好,青岛市行政审批局的工作人员便将政策中的专业术语、法律术语转化为通俗易懂的“百姓语言”,同时在对外公开的政务服务事项办事指南中,同步提供既往案例样板,便于企业参照,努力实现政策让企业“看得懂、记得住、用得好”。
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张大为正在为企业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此外,今年以来,青岛加快推进营商环境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健全“高效办成一件事”重点事项清单管理机制和常态化推进机制。同时,结合企业群众需求,延伸服务链条、拓展服务范围,打造企业开办、项目开工、竣工验收等特色“一件事”,推动办事时限、材料“双减少”,让企业放开手脚搞经营、心无旁骛谋发展。
市民正在办理业务(央广网记者 唐磊 摄)
具体而言,深化“个转企”、证照联办、跨区迁移等改革,近千家个体工商户升级为企业,3万余家企业实现市内跨区经营。在全省率先开展企业信息变更、大件运输等集成化改革,办事材料压减67%、办理时限压减55%,惠及经营主体15万余户。在退出端,推出简易注销、代位注销等8项个性化举措,在省内率先落地企业注销登记“一件事”;聚焦“一网通办”,青岛推动更多高频事项网上办、掌上办、一次办,实现从网上可办向好办易办转变。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青岛聚焦聚力深化法治领域改革,推进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环节相互配合、协同联动,推动各类经营主体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
作为国际化大都市,开放是青岛的基因,是这座城市乘风破浪始终高扬的风帆。在开放的过程中,势必要推动营商环境国际化,青岛瞄准最高标准、最高水平,不断提升对全球优质要素资源的吸引力;以“涉海”“涉外”两大特色发力建设青岛中央法务区,打造现代法务生态圈,为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保驾护航。在政策举措方面,今年,青岛发布新一轮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创新举措,在口岸服务辐射功能、口岸通关物流效率、智慧口岸建设等6个领域发力,进一步提效率、降成本、促发展。
此外,为让国内外企业、人才在青岛留得下、发展得好,青岛还在出入境、人社、科技、医疗保障等领域推出一批“实招”“硬招”,推动国际化营商环境优化提升。
梧高凤必至,花香蝶自来。青岛为优化营商环境做出的尝试与努力收获了回报,在10月25日举行的2024企业家幸福感营商对话活动中,青岛再次获评“企业家幸福感最强市”,体现了企业家们对青岛厚植营商环境沃土的肯定。
“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营商环境建设是一件久久为功的事,需要不断坚持。”于斐表示,2025年,青岛市营商办想重点明确三个导向、建立三项机制,一个是以满意率为导向,健全以解决问题为重点的工作推进机制;一个是以获得感为导向,健全以企业评价为主体的评估机制;第三个则是以参与度为导向,健全以全社会共同参与为目标的协同共建机制,“通过这些平台,更好地让企业家参与到营商环境建设中来,讲好营商环境‘青岛故事’,推动青岛营商环境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