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正文

擦亮民族团结进步品牌 李沧这个社区打造“136”工作机制

2024-12-17 17:26 作者:孙志文 来源:青岛新闻网
分享到:

青岛新闻网12月17日讯(记者 孙志文 通讯员 李娜)李沧区沧口街道紫荆苑社区是目前青岛最大的单片安置区,辖有35个楼座、6353户,居民14000余人,有商业网点300余家,众多少数民族居民在此定居。一直以来,社区坚持党建引领,凝聚社会各方合力,强化社区服务效能,积极营造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互嵌式”社区环境,巩固擦亮“七彩紫荆·和合邻里”民族团结进步品牌。

坚持“一个核心”,把稳民族团结“方向舵”

社区将民族团结进步工作主动融入城市基层党建大格局,积极吸纳辖区单位、物业公司、社会组织等扩充社区大党委党建联建,开展“攥指成拳”聚资源结对共建行动。如,携手青岛银行揭牌幸福邻里亲子乐园,链接沧口街道卫生服务中心为各族居民送健康,还将创业培训课堂、法律服务工作室、“嵌入式”养老院、助老大食堂等引入社区,“联盟共创”互嵌式社区。

定制“三个妙方”,织牢邻里守望“同心结”

社区广泛吸纳党员、青年、网格员、新业态新就业群体、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等人员,组成“先锋红”“活力橙”“巾帼粉”“银龄白”“流动黄”“平安绿”“网格蓝”七支不同类别的志愿服务队,走实“三步法”开展“添彩计划”。采取“入户探访法”,利用晚上、周末等大多数群众居家时间登门走访,通过听动静、听家常、看伤情、看异常、看心态“两听三看”方式精准收集信息,落实利民惠民政策,把关心关爱送到各族群众身边。巧用“活动互联法”,孵化培育了6支高水平“红石榴”艺术团队,依托“我们的节日”“我们的舞台”等载体,开展“同唱一首歌、同跳一支舞、同过一个节”等“以邻为伴·与邻为善”系列活动,持续为各族群众互帮互助、交往交流搭建平台。践行“协商议事法”,小到一日三餐、增设停车位、充电桩,大到城区规划、市容市貌,各族居民与社区“两委”、物业、网格员等零距离共商共议共治。

优化“六个模式”,绘就全域互嵌“新成色”

优化空间交融模式,社区利用现有沧口记忆展厅、文化活动室等公共文化服务场所赋能“红石榴·邻里中心”阵地,加强各族居民群众间的联络联谊。社区还设有1处“红石榴公园”,“一刻钟便民生活服务圈”差异化配置民族特色餐饮、教育培训等业态,促成各族居民就业与生活的“双向奔赴”。优化思想领航模式,发挥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阵地功能,积极开展党史、民族政策解读等宣传教育,并每周组织安全生产、文明创建、法律知识等培训,夯实互嵌式精神动力。优化资源共享模式,依托“石榴籽会客厅”“小板凳议事会”等,协调解决小区路面破损、楼道积水倒灌、困境学子募集善款等问题20余件,促进各族居民更好融入社区。优化底蕴培植模式,社区开展“百年沧口石榴红 共筑民族团结梦”等各类文体活动6次,举办“红石榴课堂--普通话培训”、趣味运动会10次,将民族团结进步的主题元素,融入到居民日常休闲娱乐、文化生活中。优化多元体系模式。强化社区党组织统筹功能,组织带动党员干部、各族群众开展健康义诊、理论宣讲、环境整治等形式多样的便民服务60余次。优化为民服务模式,社区紧盯各族群众“问题清单”,常态化发动为困难群体上门理发、独居老人邻里照护、困境儿童点亮微心愿行动等项目48场次,通过“一月一大集”等方式,着力在服务群众中凝聚引领群众,燃亮互嵌式幸福底色。

紫荆苑社区将“邻里守望和合”理念落实在民族团结进步工作中,打造全面互嵌新样本,让各族居民实实在在感受到了家门口的个性化、多样化服务,让各族居民邻里连心“一家亲”。下一步,社区将不断探索运行“136”工作机制,持续丰富和完善互嵌形式和内容,让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不断贡献“基层力量”。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