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青岛新闻 > 正文

大省挑大梁·青岛走在前 | 科创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蹄疾步稳

2024-12-23 06:52
分享到:

在各种创新榜单中稳居“第一梯队”,全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总数达到9777家,高企总数预计超8650家,全市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已达65.36%

科创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蹄疾步稳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讯 12月5日,青岛大学与逢时科技携手共建“海洋医药高端制剂研发中心”,以“企业出题,联合解题”的产学研协同方式,推动南极磷虾药用价值开发;12月10日,海洋产学研协同创新联盟(青岛)成立,科研端、产业端、资本端的180家联盟单位将持续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融合发展,建立海洋领域产学研协同新机制;12月12日,青岛合成生物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立,发挥来自高校、企业、院所、新型研发机构、金融资本等领域的协同力量,赋能合成生物产业发展……进入年底,青岛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的节奏更加明快,新质生产力生机勃发。

这是青岛今年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让科技创新真正成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最强大推动力的缩影。把科技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青岛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顶层设计、机制创新、平台建设、企业培育、成果转化等方面协同发力,体系化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青岛城市创新活力不断迸发,城市科创能级持续攀升。

在全国乃至全球坐标系中考量,青岛作为科创名城的“显示度”越来越高:在科技部发布的“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赛迪顾问发布的“科技创新百强市”、中国社科院发布的“全国城市科技创新引领力”、国家信息中心发布的“全国双创领跑型城市”等榜单中,青岛稳居“第一梯队”。

在顶层设计上加强改革和谋划,切实为发挥好科技创新根本支撑作用绘制蓝图。今年,青岛面向未来五年高标准谋划、编制了科技强市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到2028年,科技型企业数量、全社会研发经费总量、省级以上科创平台数量、技术合同成交额、技术经纪人数量等重点指标翻一番。

以制度创新为牵引进一步精准施策、靶向发力,一段时间以来,市科技局围绕科技强市行动计划这一“总纲”文件,陆续配套出台了系列重点领域的专项政策,覆盖了科技成果转化、海洋科技创新、科技研发投入、科技财政金融支持、高新技术园区发展等多个领域。这一套“一总多分”的科技创新“组合拳”,为青岛进一步强化科创引领,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谋划了切实可行的发展路径。

前不久,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青岛研究中心在北京中关村东升科技园揭牌,颠覆性技术青岛孵化中心同步启动。在科技创新体系中,高能创新平台汇集高端创新资源,是催生引领性成果的沃土。今年以来,市科技局加码打造各类科技创新平台。当前,青岛拥有全国唯一的海洋领域国家实验室——崂山实验室;有国家、省、市各级技术创新中心超1000家;今年围绕海洋、信息、材料等领域新争取全国重点实验室3家,省重点实验室总数达到71家;省级、市级新型研发机构超百家。

这些平台不仅为前沿成果的产出提升了底气,也为产业创新增强了发展后劲。崂山实验室发挥海洋科技创新战略引领力,虹吸资源、促进攻关,今年推出了“瀚海星云”基础大模型,突破人工智能算力瓶颈,实现了人工智能赋能海洋产业;研发了“问海”海洋环境预报大模型,预报性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仲华”热物理试验装置加快建设,项目气源保障中心与高空环境保障中心将于年底前完工,将为我国航空发动机领域源头技术创新强化力量。山东能源研究院、新能源山东省实验室、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三位一体”融合发展,产出了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固态电池、生物柴油等一批引领性成果。其中,“反式乌头酸微生物绿色制造技术”以合成生物的新工艺,推动了反式乌头酸杀线虫生物农药和反式乌头酸酯生物基增塑剂等下游应用技术开发,并和头部企业合作建立了国际首条反式乌头酸微生物绿色制造生产示范线。

反式乌头酸微生物绿色制造生产示范线。

企业是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最重要的“联结器”,其数量多少、质量优劣,深刻影响着城市创新实力和产业发展。今年,青岛科技企业“量质齐升”,创新主体地位更加突出。从数量上看,全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总数达到9777家、占全省五分之一;高企总数预计超8650家、占全省四分之一。从质量上看,市科技局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工程,今年新争取省级项目支持132项、资金总额3390万元,分别同比增长325%和180%;面向全省复制推广“云端研发”模式,全市注册“云上研发中心”企业已超8000家,推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持续提升、约占93%以上。在科技企业的牵引下,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已达65.36%。

科技成果转化是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的必由之路。今年,中共青岛市委科技委员会印发《深化产学研合作提升科技成果转化质效专项行动方案》,针对重大平台产出的“自主创新重大成果”、产业发展急需的“产业科技创新成果”、面向市场主体的“企业需求技术成果”这3大类科技成果,采取建设技术交易市场、培养技术经纪人队伍、搭建中试服务平台、开展产学研对接活动等四个方面的重点举措,形成“3×4”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体系。

立足于此,青岛成立由市科技局业务处室、区(市)科技局联络员、科研单位成果转化负责人及若干技术经纪人组成的“1+1+1+N”服务专班,常态化面向全市重点高校院所、创新平台、新型研发机构、重点企业等跟踪对接成果和需求。截至12月初,专班已征集科技成果3201项、企业需求192项,梳理科技成果所需支持459项。聚焦科技成果转化的关键环节,青岛今年还备案了首批13家概念验证平台,覆盖生物医药、海洋装备、智能家电、合成生物、新能源等多个产业领域。此外,海洋科技大市场已经启用,通过打造多元主体协同、线上线下融合的科技成果转化良好生态,已开展产研对接活动63场次,促成技术合同交易超亿元,促成投融资超2亿元。

从顶层谋划到开拓路径,从源头技术到产业落地,青岛创新源泉不断涌动、科技活力持续迸发,正执科创之笔,描绘着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壮美画卷。(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耿婷婷)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