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最近一名男子4年间接受全国各地救助234次,穷游60多个城市的经历,在网上引起热议。
1月24日深夜,杭州建德市梅城派出所古城护卫队巡逻时,在一间已经被征收的房子里发现了睡着的孙某,他自称是浙江衢州来的驴友,看见建德风景不错,中途下车沿游步道逛到这里,因为没钱又冷又饿,看到有空房子就进来避一避。随后民警带他去餐馆吃饭,并且安排了住宿。
25日上午,孙某被民警送到建德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在登记孙某信息时却发现,他在大约4年的时间里,被全国各省市的救助站提供过帮助,次数高达234次,得到过饮食、住宿、交通等方面的帮助。
建德市救助站工作人员唐晓林介绍,234条记录具体时间跨度是2013年一直到2018年,这类似于“跑站”行为,利用救助系统遍布全国的救助站,在站里求助车票、基本衣食住行。
据了解,孙某今年27岁,甘肃人。他表示,自己想游遍全国,每到一个地方没钱了就以“驴友”的名义乞讨,讨不到钱就住桥洞、废弃工地,连饭都吃不起了就去救助站,他的234次被救助经历就是这样来的。救助站帮他买好回家方向城市的车票后,他常常中途下车,如今已经到过60多个城市。
唐晓林介绍,从救助的轨迹来看,他很多时候并不是往家走,给他提供的车票都是往家的方向,他自己跑到别的地方去。
1月25日中午,建德救助站给孙某买了一张去杭州西站的汽车票,并给他提供了水、饼干和泡面,指导他去杭州市救助站求助返乡。但唐晓林告诉记者,通过救助管理信息系统显示,孙某并没有去杭州市救助站,昨天(31日)反而出现在了杭州桐庐县救助站。
孙某这种所谓的“穷游”行为在网上也引起争议,不少网友认为,穷游是在自己有经济条件的情况下,去各地旅行,这种旅行行为不会给任何人带来不便。而像孙某这样,自己没有钱、没有工作,靠救助站救助到过全国60多个城市,不能算是穷游。设立救助站是为了帮助需要救助对象摆脱困境,像孙某这样“跑站”行为是浪费社会救助资源。为什么救助站还要对孙某进行救助呢?
对于网友的质疑,唐晓林告诉记者,孙某被送到救助站时符合救助条件,“他确实是身无分文,属于生活无着的状态,露宿街头没有能力返乡,而且他提出想回家,我们不能够因为他这么多跑站记录不救助。如果我不救助,他就会流落街头,会产生很多负面的社会影响。”
近年来,各地媒体也报道过不少职业“跑站”的行为,2016年有媒体报道过,家住铁岭开原市的陆某,从2011年5月21日开始“跑站”,跑站记录达874次。那么,对于这些职业跑站行为,有什么措施能够制止?
北京市岳成律师事务所岳屾山律师建议:“本身救助制度就是要帮助遇到困难的人,如果他确实有困难不可能置之不理,他这种行为确实有些不合适,但在法律上并没有太大问题。除了这种救助,还有比如一些驴友在非开放景区,因自身行为导致产生社会的负担,会产生相应的救助,这些性质都差不多,对于这类的救助可以记载下来相应的费用支出,他们有能力时可以要求他们来负担这部分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