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给表现好的孩子布置作业,鼓励胆小的娃去打架
东阳有一所学校很特别,教育方式与传统理念大相径庭
浙江在线5月26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王湛 通讯员 黄淑婷)表现好的孩子才有作业;鼓励孩子打架;不要让孩子接触太完美的老师……日前,尚学传麒学校的创始人山立老师(原名董振纲),出版了他的第一本书——《真正爱,让孩子立起来》。
在书中,他总结了这些年来的教育经验,提出了许多与传统教育大相径庭的理念,让家长们乍一看为之咋舌。但事实上,他和他的团队正用这一套独特的教育理念经营着学校,并逐渐获得越来越多家长和孩子们的认可。
作业是一种奖励
打架是一种方法
说干就干,董振纲找到他在四处拜访名校时认识的几位志同道合的朋友加入了他的核心教学团队,但由于没有足够的资金,最初他们只能租用永康市一所民办小学中的一个楼层,包括儿子在内一共招了18个孩子,学校就这样办起来了,名字叫做尚学传麒。
董振纲给自己取名山立老师,他说,希望从这所学校里培养出来的孩子将来都能像大山一样顶天立地,堂堂正正。
机缘巧合之下,一年后,他们来到东阳市东部的东阳江镇上办学,学校终于有了一处独立的像样校舍。
四年过去了,学校在家长们之间产生了不错反响,学校也规模已从当初的18个孩子发展到了如今的200多个孩子,实现了1:20的招生比,大部分的孩子来自杭州、苏州等大城市家庭。董振纲介绍说,尚学传麒已获批成为十二年制的学校,拥有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位于杭州的高中将于今年九月份正式开始教学活动。
辞掉了稳定的高收入工作,花了一年自费去到北上广等大城市的名校“取经”,董振纲孜孜不倦追求的,到底是怎样一所学校?
胡女士的儿子去年转入这座位于东阳市的学校就读,仅仅一年,她惊喜于儿子身上发生的转变。“儿子以前成绩一般,喜欢玩游戏,对学习总没有动力。”但是她发现,儿子现在不但在学习上有了主动性,能严格控制玩游戏的时间,还会在吃完饭后来主动帮忙承担家务,收拾桌子洗碗,甚至在生活中,也有了更多自己的独立想法。
胡女士好奇学校老师究竟对孩子“施了什么魔法”,于是跑到学校去偷偷观察。“确实跟一般学校不太一样,大部分孩子都没有回家作业,只有这周表现好的孩子,老师才给他布置作业。”
董振纲解释道,家长给孩子强加的意愿太多,孩子往往会产生逆反抵触心理。“我们会花很多时间来激发孩子这种‘想要’的心。比如做作业,我们把它从一种负担变成一种好孩子才能拥有的荣誉,孩子们变得都想去争取它。”
胡女士透露,学校还允许孩子们遇到解决不了的事也可以打一架。
正在尚学传麒就读五年级的王浩博告诉记者,学校规定打架也是有规则的:不打女生,不打脸和头,不打隐私部位。并且打架的时候,老师和其他同学也会在一旁做裁判。
“对于胆小怕事的孩子,学校会鼓励孩子去打一架,因为如果一个人受到别人伤害时连还手的勇气都没有,那怎么期待他将来去保护自己的爱人、民族和国家?对于那些好斗惹事的孩子,老师们一定会让孩子们感受到打完架后应承担的责任,以及让孩子们知道打架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是要惹麻烦的。通常小学部孩子们会有个别的打架现象,但到了初中,孩子们都经历过了,知道打架解决不了问题,因此初中部的孩子是很少有人打架的。”董振纲说。
学校变成小型社会
鼓励老师犯小错误
董振纲认为,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时代性,教育也要紧跟时代。“以前的孩子是大学毕业了才开始竞争就业上岗,而现在国家提倡鼓励学生进入大学以后就开始创新创业,这说明孩子们的竞争在提前,所以我们也在努力把我们学校打造成一个小型的真实社会,让孩子们提前在里面适应生存。”
学校里有一个家族制度,每一个家族有六个人,一到六年级的孩子各一个,除了上课以外,吃饭睡觉外出都以家族为单位行动。
相较于孩子们在家庭中相对固定的角色,在家族里,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们的角色也在发生着变化,他们能更好地体会不同年龄所需要承担的不同责任。
六年级的吴锐说:“每个家族都‘模拟经营’着一家公司,六年级的学生是‘董事长’;五年级的是‘族长’,相当于‘总经理’;三年级的孩子管账,顺便加强数学学习;一年级的孩子叫‘小豆丁’。家族公司可以通过竞标方式完成学校安排的工作来赚工资。”不同的竞标任务工资也不一样,他说,打扫一周三四楼教学楼,工资是五十元左右,打扫一周厕所,能赚到七十元左右。赚到的工资会存入“家族银行”,等到家族集体外出社会实践需要开销花费的那天,大家再一起去把钱取出来。
为了锻炼学生的独立生存能力,老师们常在周末带孩子们去校外社会实践。王浩博回忆说:“有时学校会组织‘城市求生’,规定不能用‘家族银行’里的钱,只给每个家族一张白纸,让大家想办法解决自己的中饭。”有的孩子会通过帮助商店的老板做一些简单的工作换取午餐,有些孩子则在白纸上画画,与路人或商家进行以物易物,逐渐换取价值更高的商品。王浩博的妈妈李女士说:“有的家族最后甚至换到了一个包,卖了两百多元。”
学校还不允许有太“完美”的老师存在,老师们要时不时在学生面前犯一些错误,以打破学生对老师们的“完美”期待。
董振纲说:“试想一下:如果我们的孩子小学六年级时遇到了一个充满魅力的数学老师,这个老师无所不知无所不能,所有的孩子都喜欢跟他交朋友。结果一年后孩子们毕业了升到初一,换了新的数学老师,没有以前的老师有魅力,或平淡无奇,或过于严厉,孩子们就会很不习惯,渐渐地不再喜欢这门功课。”另一方面,若是学生们把老师当成完美偶像来盲目崇拜,也会对孩子造成伤害。教育本意上,就是为了让孩子超越老师和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