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支付宝开始流行“年度晒账单”活动,对于有娃家庭来讲,在年度账单的各类支出中,孩子的教育支出占比绝对少不了。如今又到一年寒假时,对于济南的不少孩子来说,假期已经变成了“第三学期”,对于家长而言,寒假的到来,意味着又一轮补习班“烧钱”的开始。
近日,记者采访了济南不同区域内的多位家长。从孩子上幼儿园开始,各种辅导班和兴趣班就成为了孩子的“第二课堂”: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段期间主要是以各类兴趣班为主;小学高年级段和初高中阶段以文化课辅导班为主。就算是孩子没有开始上幼儿园,各类“早教班”收费也是动辄过万。零零碎碎算下来,几乎都是“三万起步,上不封顶”。
某培训机构年会现场。
某培训机构公开课现场。
此外,除了补习班外,寒暑假的“研学游”也成为花费的大头,近年来兴起的“海外高校研学游”,动辄收费过3万,有家长坦言,“三个月工资撑不起孩子的一个假期”。
国内最大的家长社区家长帮通过取样调查,于2016年3月发布《2016中国家庭教育消费者图谱》,显示38.6%的家庭每年家庭教育产品支出大于6000元,其中一线城市的家庭平均月教育产品支出大于1000元的比例为32.8%;新浪教育发布的《2017中国家庭教育消费白皮书》,中国家庭非常舍得在教育上花钱,教育支出占家庭年支出的50%以上,接近9成孩子上过辅导班。
全“A”学生的寒假:周二考完试周三进辅导班
在拿回了一份全“A”的素质发展情况报告单(期末考试情况单)后,5年级的芃芃也迎来了妈妈给她准备的“寒假大礼包”:奥数、小提琴、舞蹈、主持人、英语辅导班以及为期一周的全封闭式综合提高班。
周二考完试,周三进培训班。对于这样一份“大礼包”,芃芃早已经见怪不怪。“没什么喜欢不喜欢,反正大家都在上啊!”芃芃告诉记者,自己上的辅导班不算多的,班里有同学一个寒假要上10门课,比平时上学的时候都忙。
相对于孩子对课程的钝感,家长对于各类培训班的痛感更为强烈:每一门课外培训的背后,都是一张不菲的账单。
“具体的花费没仔细算过,算了也得上啊。”芃芃的妈妈赵磊告诉记者,对于成长中的孩子来讲,“技多不压身”,目前报名的这些课程已经是精简之后的“必备课”。
“奥数、小提琴、舞蹈、主持人、英语这些课程都是平时也在上的课。小提琴和英语课比较贵,我记得小提琴一年是1万5,英语是一万三,舞蹈班一年5000多,奥数是大班,一年4000多。主持人课是下半年报的,大约9000多。寒假报名的提高班一周998元。刚给充值了线上的外教课,是3000元。”赵磊回忆着自己给孩子报名的课程,“暑假的时候也报了提高班,大约2000多。”
总算下来,一年在课外教育上的花费要5万以上。赵磊告诉记者,之前芃芃还曾经报过“绘画班”、“编程班”、“机器人班”、“钢琴班”等各种班,后来孩子不愿意上,效果不好都停掉了。赵磊和很多家长一样,都是本着“广撒网、重培养”的学习模式,在经过前期的筛选和观察后,确定了现在芃芃所学的培训科目。
对于很多家长来说,对于孩子的天分的挖掘,都是“宁可错报,不能耽搁”,生怕孩子会因此落后一步。这种对于教育的焦虑,不仅在家长之间传递,也在孩子中间传染。原本芃芃没有报名小提琴,对于小提琴表现出的兴致也一般,但是有一次六一汇演看到好朋友的小提琴表演后,芃芃回家主动要求要学习小提琴。虽然学琴、买琴都是一笔不小的花费,但是赵磊还是第一时间就带着孩子报名并购买了一把价值5000多元的专业小提琴,理由是“不能练坏了孩子的耳朵”。
“我一个月的工资到手7000多,孩子爸爸收入高一些,大约能有一万。再加上有点租金收入,我们一个月大约收入两万左右。收入还行,花得也多,一个孩子就受不了了。”赵磊说,家里老人曾多次催促给芃芃“添个弟弟或妹妹”,但是自己跟老公商量着坚决不要二娃。
“再到暑假孩子要研学,这是早就答应她的,学校里组织的出国研学一次就三四万。”赵磊说,“一个能养好就很好了,再来一个怕是得卖房了。”
教育也“啃老”:老人帮着承担孩子辅导班费用
相对于赵磊家庭基本收支平衡,徐菲(化名)对于孩子的补习班费用觉得“苦不堪言”,然而又无法放手。
徐菲今年37岁,虽然早就过了而立之年,但是面对着孩子高昂的课外辅导费用,徐菲只好让已经年过七旬的父母来帮自己承担。
徐菲的老公虽然是老济南人,但是作为工人家庭出身的基层公务员,一个月到手的工资6000左右;徐菲是一家国企的合同制员工,做办公室接待工作,一个月的收入只有3000多元。
“去年东凑西借了首付刚换了改善房,一个月的房贷要4000多,现在真是觉得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徐菲说,孩子上三年级之前,一直信奉“快乐教育”,不报辅导班只学机器人、跆拳道、钢琴等相对轻松的特长。孩子的成绩在班里也不差。但孩子上了三年级以后,成绩从班里10多名一直滑到20名开外。看着班里很多成绩名列前茅的孩子周末也都在上辅导班,徐菲开始着急了。一口气给孩子加报了英语班、作文班等多个培训班,如今孩子上4年级,依然在学习的有钢琴班、跆拳道班、英语班、机器人班、书法班、阅读班,这些课程孩子表现的都比较能接受,不可能因为费用昂贵就让孩子中途停下,各种班的费用加起来一年要近4万。
“我一年的收入也就是4万块钱,正好够他报辅导班的。我公公婆婆基本不管我们,光靠我老公那点工资什么都干不了,我们今年都没舍得出去玩,就回了我老家烟台一趟,算是带着孩子出门了。”徐菲说,孩子报班的花费是目前家庭最大的支出。在这一笔笔报班支出中,家庭的生活水平一直在下降。以前自己买东西从来不看价格,但是现在逛超市都舍不得买土鸡蛋。
对于曾经“活得精致”的徐菲来说,随着孩子教育支出越来越多,购买化妆品和添置衣服都不再是随心所欲的事情。甚至在给孩子报班的“质量”上,都一再“下降”:“报英语班的时候带他试听了好几个课程,最满意的课程最贵,外教一对一一年要3万多,想了很久最终没舍得报。”
徐菲父母的退休工资加起来每月大约有7000多,体谅女儿生活辛苦,父母主动承包了外孙的所有课外教育费用,并且在暑假的时候把外孙接到烟台去上辅导班。
“准备给孩子再报一个奥数班。他们班里好多孩子一年级就开始学了,已经落下来。我怕不给他报,孩子将来会埋怨我。”
孩子上“国际班”“烧掉”一套首付
孩子小学各种兴趣班花费多,对于上了高中的孩子,不再上兴趣班是不是花费就少了很多?
“花得更多。各种补习班,名师一对一都是暗地里使劲的,一节课就两三百块钱。尤其是我们这种准备出国的孩子花的更多,三年高中40万很正常,在济南够付一套小房子的首付。”张林的孩子今年在英国读大一,学业上已经不再需要过多操心。作为“看到黎明”的家长,以张林的经验来看,并不觉得孩子在高中的课外辅导花费轻松。
张林的孩子从小就是“学霸”,高一的时候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学校里单独开设的“国际班”。国际班就是既讲授中国高中课程,又有为出国留学做准备的高中课程实验班。孩子有学习的能力,家长就要有经济的实力,国际班的背后是高昂的花费。
张林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学费、书费等一年8万元左右,除了每年必须缴纳的学费、书本费以及住宿费外,还要进行雅思、托福等课外辅导,还要承担参加托福和SAT考试的费用,一年下来平均花费十万元很正常。“考一次托福大概要1500元,去香港考SAT要5000元。他们班里的孩子基本都参加了一些国外游学,一次就需要三到六万元。”一笔账算下来,张林说,一年的花费保底是10万元,上不封顶,多多益善。
张林是济南一家私企的高管,家里的经济状况比较宽裕。即便如此,张林依然觉得孩子的教育花费是家庭支出最大的一部分,甚至为了给孩子留出读书的钱,自己和孩子妈妈都是“节省了再节省,孩子他妈买衣服都是找打折的。”
“普通班的我看也不少花,我们公司同事的孩子就是参加国内高考,暑假的时候找名师辅导,上大课一节课都要200多元。一个暑假光补习班就能花上一万多。”张林说,“哪个高中的孩子不是出了学校就进补习班了,前两天还听他们说济南有些名师的班一节课收费都400多了。”
在张林看来,孩子的成绩一半拼自己,一半拼家长。如果孩子不是先天特别的聪明,那就只有全家一起和孩子在课外努力。
在张林看来,如今孩子的竞争非常激烈,而且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资源的竞争,既然家中具备让孩子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条件,就应该好好利用。
“从来不上补习班学习还能很好的孩子也有,但是大部分孩子都没这个天分。”张林说,虽然自己的孩子考入了很好的大学,但是他还是认为孩子并不属于特别有天分的聪明孩子,“我能提供给他的资源基本都提供了,已经给他创造了比同龄人更好的条件。家长给孩子花钱,很多时候也看不到效果,而且也能看出很多辅导班的老师水平一般。但是如果不花,心里更没底,怕孩子将来会埋怨”。
(生活日报记者 郭春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