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新办新闻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袭艳春(本文图均为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网站图)
袭艳春:
女士们、先生们,下午好,欢迎大家出席国务院新闻办吹风会。我们在两会开始的时候,曾经请国务院研究室的负责同志来解读过《政府工作报告》,今天我们非常高兴地再次邀请到国务院研究室副主任韩文秀先生,请他为大家解读《政府工作报告》修订的情况,并回答大家的提问。下面就请韩文秀先生作介绍。
国务院研究室副主任韩文秀
韩文秀:
各位记者朋友,大家好,大家辛苦了!今天上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胜利闭幕,大会以前所未有的高票通过了李克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的成员也感到由衷地高兴。
韩文秀:
《政府工作报告》的起草是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进行的,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主持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政府工作报告,李克强总理亲自主持了《政府工作报告》的起草和修改。这次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深入讨论了《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许多好的意见和建议。按照李克强总理的要求,《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系统地整理和汇总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提出的意见,对每一条意见都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对报告做出了修改和完善。
这次《报告》总共修改了86处,吸收和涵盖了代表和委员提出的大部分意见,有的虽然是修改了一处,实际上综合吸收了多条意见。《报告》在修改之前是19863个字,修改后是20595字,篇幅增加了730多个字。总理对《报告》修改进行了审定,并于3月13日将修改说明提交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主席团。3月20日上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审议通过了《政府工作报告》。
下面我简要介绍一下比较重要的修改,主要是四个方面:
一是对过去五年历史性成就作出的补充建议。比如在改革开放成就方面,补充了“主要领域改革主体框架基本确立”,在人民生活持续改善方面,补充了“教育事业全面发展”。
二是对过去五年政府工作总结的补充建议。比如,在坚持创新引领发展部分,补充了“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在全面深化改革部分,补充了“稳步推进教育综合改革”;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部分,补充了“强化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在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部分,补充了“强化追责问责”;在强军兴军开创新局面部分,补充了“军政军民紧密团结”。
三是对2018年工作建议的一些补充建议。主要集中在: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内容的补充建议。比如,在发展壮大新动能部分,补充了“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建设智慧社会”;在加快制造强国建设部分,补充了“推进智能制造”、弘扬“劳模精神”、“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在深化“放管服”改革部分,补充了“推进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试点”、“加强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对改革开放内容补充了“改革金融监管体制”;在开放方面,补充了“提高边境、跨境经济合作区发展水平”。对于民生工作的补充建议,包括补充了“重视对幼儿教师的关心和培养”、“加大医护人员培养力度”、“坚持预防为主,加强重大疾病防控”、“关心帮助农村留守儿童”、“加强城乡困境儿童保障”、“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倡导全民阅读”等等。
四是使语言表述上更加完整的建议。比如在深化“放管服”改革部分,将“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修改为“全面实施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在落实和完善创新激励政策部分,将“绩效评价要加快从重过程向重结果转变”修改为“科研项目绩效评价要加快从重过程向重结果转变”;在推动重大风险防范化解的部分,将“省级以下地方政府各负其责”改为“省级以下各级地方政府各负其责”,等等。
以上四个方面是修改比较集中的地方。通过修改,我感到《报告》更好地体现了党的十九大精神,更好地贯彻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好地吸收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意见建议,更好地反映了人民的心声心愿心念,有利于更好地凝聚共识、推动工作。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当中有句话,提出要弘扬“工匠精神”。我的体会是,《政府工作报告》从起草到最后修改完善,也是发扬工匠精神、精益求精、精雕细刻的过程,我们不仅对报告的框架结构、主要观点要反复研究,对其中每一句话、每一个标点符号也要仔细推敲。可以说,《报告》起草组成员也是国家工匠。
以上我就简单介绍这些情况。大家对《报告》的修改还有什么问题,我愿意跟大家一起交流。
袭艳春:
感谢韩文秀先生的介绍,下面就进入答问环节,按照惯例,提问前还是请通报一下所在的新闻机构,请大家提问。
中央电视台记者提问
中央电视台记者:
刚才韩主任在介绍的时候提到《政府工作报告》修改了86处,其中有4方面比较大的修改,我想了解的是,这些修改体现了怎样的精神和理念?修改的程序和遵循的原则是什么?谢谢。
韩文秀:
修改《政府工作报告》是属于起草《政府工作报告》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总理对《政府工作报告》修改和起草都是高度重视,无论是3月5日总理在人民大会堂现场作报告,还是我们后来根据代表和委员的意见修改报告,都是总理亲自审定的。总理为什么这么重视报告的起草和修改呢?因为《政府工作报告》可以说是新一年政府工作最权威的一个指导性文件,也可以说是一个规划图,是一个施工图。
我们知道,每年“两会”期间,有近3000名人大代表、2100多名政协委员,包括从中央到地方各方面的领导、各个领域的代表都到了北京,大家齐聚一堂,共商国是,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和其他重要的文件。通过审议报告,大家可以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统一思想、形成共识、明确目标、理清思路,进而增强信心,这样全年各方面工作的开展就比较顺利了。所谓“人心齐,泰山移”,每年开“两会”,在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方面,的确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这也可以说是我们中国的一大特色,也是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个重要体现。
特别是今年,起草和修改好《政府工作报告》,还有一些特殊重要的意义,因为今年可以说是几个重要的时间节点交汇的一年。第一,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第二,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第三,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当然也是新一届政府开始履职之年。
现在国际国内经济发展的形势和环境还是复杂多变,不稳定不确定的一些因素也是比较多的。中国作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过去五年工作怎么回顾总结?今后发展前景怎么来展望?特别是今年按照党的十九大要求怎么样来干?中国的老百姓都很关心,国际社会也非常关注。所以,党中央、国务院特别重视起草好《政府工作报告》。刚才我也讲了,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主持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政府工作报告》,国务院先后召开常务会议和全体会议讨论《政府工作报告》。
按照总理的要求,我们起草组对于代表和委员在“两会”期间提出的意见,逐条都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在这儿,我也可以给大家展示一下,我们把代表和委员所有的意见都认真誊写在《政府工作报告》文本的边上,看起来是一本,实际上是三份《政府工作报告》,才把所有的意见誊写完。总理要求,修改的时候,代表和委员提出的意见能吸收的要尽量吸收,能够采纳的要尽量采纳,特别是那些使原来表述更加准确的意见、补充和完善的意见、拾遗补缺的意见,能吸收的都吸收了。当然,我们所吸收的意见当中,许多意见在起草过程中曾经研究过、考虑过,因为报告篇幅的限制,我们希望3月5日的报告控制在2万字以内,因此很多内容没能都写上。在“两会”期间,代表和委员确实都很有水平,提了很多很好的意见,这些意见很多跟我们原来的想法不谋而合,因此我们非常高兴来吸收这些意见,做出适当的修改。
至于说没有采纳的意见,主要是这样几类:
第一类是有的要求增加一些战略举措,党中央、国务院还没有定下来,这样的意见,我们就没有吸收。比如,报告第二部分有段话,实际上是新一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有的意见希望对总体要求作一些修改。这段话,党中央、国务院会议多次讨论过,字斟句酌反复进行了研究,就没有做出修改。
第二类是一些代表或委员要求支持本地区、本行业或者是特定地区、特定行业发展的意见,这些意见一般来说很难吸收,因为需要统筹来考虑,否则,写了这个地方,另外一个地方可能就会有意见了。当然对于前头我所说的没有吸收的意见,总理也要求我们认真地研究,将来在制定政策或者其他方面,以适当的方式加以吸收。
第三类是有些重复的意见,可能有些代表和委员看报告的时候,觉得前面应该加上一句话,实际上这些意思后面已经有了,或者在后面要求加一句什么话,但实际上前面已经体现了,这样重复性的一些意见,我们就没有吸收。
当然对于大家提出的所有意见和建议,不管是《报告》当中直接吸收的、还是没有吸收的,我们起草组都派相关工作人员到各个代表团,或者以不同的方式,跟各个代表团进行联系,向提出意见的人大代表都作了解释,进行了反馈,这也是总理对我们提出的要求。谢谢。
日本经济新闻社记者提问
日本经济新闻记者: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了,“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句话从201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到2017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都有,但是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当中没有了,修改以后还是没有,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呢?
韩文秀:
非常感谢。你对《报告》读得非常认真,发现了有些重要的话,特别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句非常重要的话,这次《政府工作报告》当中没有写上。其实是这样的,有些话不一定在《报告》中频繁重复。对于“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样的要求和思想,可以说体现在《政府工作报告》全篇,尤其是在深化基础性关键领域改革部分,可以说更是集中体现了这样的要求和思想。比如,推进国资国企改革、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深化财税金融等方面的改革,都体现了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光明日报记者提问
光明日报记者:
这次《政府工作报告》再次获得高票通过,请问为什么这次《报告》能够获得代表的高度认可,这次《报告》有什么主要的特点?
韩文秀:
谢谢。今年《政府工作报告》获得前所未有的高票,表明这个《报告》得到了人大代表的高度认可,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一致认可。大家可以看到,“两会”期间,代表和委员以及社会各界,也包括国内外的媒体,大家都对《政府工作报告》给予了高度评价。作为《报告》起草组成员,我的体会是这样的,我觉得《报告》的特点,在大的方面主要有三个:
第一,政治站位高。《政府工作报告》无论是回顾过去五年的工作,还是对2018年政府工作提出的建议,都全面贯彻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了党的十九大精神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贯彻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大政方针。比如,过去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根本在于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我们的工作部署或者说对新的一年的经济工作建议,也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入贯彻党中央的大政方针。
第二,政策措施实。主要体现在,这个《报告》注重用数字来说话,比如在总结成绩、回顾工作的部分,就用了一百多个数据。用事实说话,用数据说话,就会让人更加信服,容易让人记住。在2018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和政策取向部分,在对2018年政府工作建议部分,也通过大量数据,明确了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量化了经济发展、民生保障、改善环境等方面的任务。这些数据,可以说代表了沉甸甸的责任,都是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两会”后,各地区、各部门也要认真地研究这些目标,并加以落实。讲政策措施实,还有一点,就是《报告》对民生实事特别关注,在《政府工作报告》当中,不仅有一些含金量很高的政策举措,也有不少从细微处着眼、感觉看起来是小事,但是对老百姓来讲是大事的一些措施。举例来说,今年要继续减税降费,减轻企业负担,让企业轻装上阵;要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促进居民减负增收;要推进城镇棚户区和农村危房改造;要提高基本医保和大病保险保障水平,等等,都有明确的要求。同时,还有像降低移动网络流量费,健全菜市场等便民服务设施,推进老旧小区改造,鼓励有条件的加装电梯,等等,都提出了具体要求。这些看起来虽然比较细微,但确实关系到每个老百姓。这也充分体现了中国政府坚持以人为本的施政理念。
第三,语言风格活。《政府工作报告》一直有个追求或者说考虑,就是文风要清新朴实,语言要精炼鲜活、通俗易懂、深入人心,《政府工作报告》是作给谁听的呢?是给老百姓听的,就要让他们听得懂。同时在指导实践上也要管用,所以我们注重少用一些深奥的、生僻的或者过于专业的词汇。有的媒体总结了《报告》里的一些金句,包括执守简朴、力戒浮华,来一场中国制造的品质革命,“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还有跑出中国创新“加速度”,让问题产品无处藏身、不法制售者难逃法网,等等。这些提炼出的话,朗朗上口,确实让老百姓能够听得懂、大家容易记得住,对工作又有重要启发和指导意义,当然我们也是费了很大功夫的。所以总体来讲,这次《政府工作报告》的主要特点,一个是政治站位高,二是政策措施实,三是语言风格活。谢谢。
经济日报记者提问
经济日报记者: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许多目标和任务,请问有什么样的机制和办法来落实这些目标任务?谢谢。
韩文秀:
刚才我已经讲了,报告当中有很多数据,既有总结过去五年的,也有很多是属于对今年政府工作提出建议的,事实上是对新一年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的部署,这里面有很多目标任务。总书记多次强调,一分部署、九分落实,要求抓工作落实,要抓铁有痕、踏石留印。《政府工作报告》经过全国人大代表投票通过以后,就有了法律的效力,是要落实、要见到效果的,不然就成了喊口号、唱高调了。
大家也许注意到,在今年“两会”召开的前夕,国务院对外公布了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量化指标任务的落实情况,去年报告有36项主要量化指标,跟大家报个账,都顺利地完成了。这就说明,我们中国政府是言必信、行必果,我们是说到做到,不放空炮。对《政府工作报告》的任务,我们经过多年的实践,现在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成熟有效的做法。
一是年初分解任务,明确责任。也就是在“两会”一结束,今天是礼拜二,明天礼拜三,明天国务院可能就会召开常务会议,研究相关工作,部署落实《政府工作报告》的具体任务,把报告当中所列的具体目标和任务拉出一个清单来,跟相关部门对接,然后把这些任务分解到各个部门、各个单位,其中既有牵头部门,也有一些参与的部门,他们都各负其责,也相当于要立一个“军令状”。
二是到年中的时候要进行督促检查,保证进度。因为对《政府工作报告》各项任务,在一年当中不同时期落实的进展情况,要定期组织开展国务院大督查,既有综合性的督查,也会搞一些专项督查,对重大的政策和任务落实情况进行督促检查,找出问题,提出改进的措施和建议。
三是在年末的时候要对表,取长补短。到了下半年,快到年底的时候,相关部门还要对照报告提出的目标任务,找一下差距,看看承担的任务、指标还有多少差距,是不是能够如期完成,如果差距比较大的话,就想办法采取一些强化的措施,确保完成全年的目标任务。
实际上,对于落实《政府工作报告》的各项目标和任务来说,它贯穿于全年,每年国务院常务会要召开很多次会议,差不多每周要开一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多数议题都是根据《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目标任务来设置的。所以,通过这么多年的实践,我们已经有了一套比较成熟的、比较有效的落实机制和办法。我们相信,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当中所提出的目标任务,也可以圆满的完成。谢谢。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提问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
我们注意到前几天有媒体报道说,在修改后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在2018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政策取向中新增加了一个部分,就是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想问一下韩主任,这部分有没有增加?如果有增加的话,增加这部分表述的原因是什么?另外,今年的主要风险是什么?未来将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来应对这个风险?
韩文秀:
在《政府工作报告》2018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和政策取向中,没有这方面的修改。在对2018年政府工作的建议中,有关打好三大攻坚战的第一项,就是打好防范重大风险攻坚战。《报告》讲到,我们完全能够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关于风险,当前在我国经济运行当中和金融当中,的确存在一些风险隐患,但可以说风险总体是可控的。对于防范风险,今天上午总理在全国人代会结束后的记者见面会上有过全面的阐述,我在这儿就不多讲了。谢谢。
香港经济导报记者提问
香港经济导报记者: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了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请问韩主任,您对过去几年政府的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如何评价?您认为今后稳中求进的工作会面临哪些新问题和新挑战,将会采取哪些应对措施?谢谢。
韩文秀: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我们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这个总基调是我们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也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方法论。实际上,多年来,党中央都明确这样一个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正是坚持了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有力、有序、有效地推进经济工作,才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稳中求进有两个关键字,一个是“稳”,一个是“进”,“稳”是大局,“稳”是基础,很多工作都需要在保持“稳”的前提下或者基础上开展。从以往的经验和当前面临的形势来看,“稳”和“进”都不是一般地说说,不是空洞的,它是有具体的内容的,都要体现在具体工作当中。“稳”主要体现在:
一是要稳增长。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的区间。今年我们提出的经济增长预期目标是6.5%左右,只要就业增加、收入增长、环境改善,速度稍微低一点或者稍微高一点都是可以接受的,因为这样的速度符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符合当前中国经济增长的潜力,符合市场的预期,所以既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还是可以实现的。
二是要稳就业。现在就业总体稳定,但是还有大量新增的劳动力,每年大约是1500万上下,其中剔除腾退大约500万岗位之外,至少还需要新增就业1000万人以上。所以我们提出的城镇新增就业目标是1100万人以上。最近几年,实际城镇新增就业每年1300万人以上,可以说作为一个13亿多人口的大国,实现了比较充分的就业,这是非常不容易的。当然我们也看到,就业除了有总量方面的压力,还有结构方面的矛盾,就像高校毕业生,今年将有大约820万人,同时还有大量中职毕业生,去产能可能还要产生一些下岗分流人员,还要为农民工进城预留一些岗位,所以既有总量方面的压力,同时也有结构方面的矛盾。要把就业作为民生之本,创造更多高质量的就业岗位,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更加公平的就业。
三是要稳物价。现在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还是比较平稳,也是比较低的,今年的预期目标是CPI上涨3%左右。其实最近几年实际运行的结果都略低于这样一个目标,主要考虑设置目标的时候要留有一定的余地。当前市场供求基本平衡,特别是供应是非常充足的,保持物价总体稳定完全是有把握的。但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到,价格也有个结构性问题,有些时候,比如说冬季或者出现天气方面的原因,可能蔬菜价格、食品类价格就会涨得比较多、比较快,这个时候我们就要搞好流通、运输等方面的工作,使得关系老百姓吃穿用住行等切身利益的价格能够保持基本稳定,不要涨得太多。除了消费价格以外,还有大宗商品价格、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等,我们也要给予一定的关注。
除了这些主要的宏观指标要稳之外,或者说为了稳定这些主要宏观指标,我们需要做什么呢?需要稳定政策。今年在宏观政策的取向方面,还是要保持宏观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通过稳定政策使宏观经济能够平稳运行。当然,这个“稳”并不是说静止不动,要根据实际经济运行情况,进行必要的预调和微调。除了稳政策之外,还有一点,就是要稳预期。因为预期管理在经济运行或者宏观调控当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如果大家有一个好的预期,现实经济运行就会朝好的方向发展。所以,我们要加强跟市场的沟通、跟企业的沟通,包括跟国际社会的沟通,增强我们政策的透明度,使大家都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前景充满信心,大家都有信心了,客观上也会产生积极的影响效果。
还有“进”,我们要在保持经济平稳运行、确保经济运行合理区间的同时,也要积极进取、奋发有为。比如说在结构调整方面,我们要进一步推进,在改革开放方面要出台更多的新举措,特别是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要举办一系列的纪念改革开放的活动。我认为,对改革开放40周年最好的纪念,就是用我们更大力度的改革开放举措来纪念它。还要进一步提高人民生活,这也是“进”。生态环境也要进一步改善,这也是“进”的应有之义。总而言之,“进”就是说要推动高质量发展,在新的一年要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效,这样就把“稳”和“进”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来把握,实现两者之间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我们的经济就会平稳健康持续地向前发展。谢谢。
袭艳春:
谢谢韩文秀先生,也再次谢谢大家。最近记者朋友们都辛苦了,今天的吹风会到此结束,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