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正文

回到“青岛素描”!青岛麓客青年设计师沙龙第壹期举办

2024-10-17 14:50 来源:青岛新闻网
分享到:

10月14日下午,青岛麓客青年设计师沙龙·第壹期在良友书坊·塔楼1901举办。多位青年设计师参与了本场沙龙,沿着历史的线索,回看这座城市最早的设计之梦。

本场沙龙的主讲嘉宾学者臧杰表示,设计是一个有梦想的行业,而所有的梦想都不是无根之木,城市的历史和发展脉络,就是设计根基的体现。他以“青岛里院与城市化兴起”为主题,讲述了里院建筑设计之于青岛的重要意义。

青岛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不适用于中国农耕传统的市镇建设。而德国人对城市构建的思路,则是现代文明的产物,促成了青岛城市的兴起。按照1897年德国人提出的把胶州湾建设成为德国在世界范围内的“模范殖民地”以及“花园城市”的最初构想,青岛开启了城市化路径。随着城市建设的推进,胶济铁路的修建和通车,外来务工移民数量也随之快速增长。大鲍岛片区的规划,便是为了解决大窑沟砖瓦厂工人的安置问题而实施的。

1898至1914年间,德国人希姆森在德占青岛合伙成立祥福洋行,于欧人区、华人区、港口区建造大量公寓住宅,成为青岛早期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希姆森对青岛城建的最大贡献,是改良创新出一种新的商住形式,并引入了建设中的大鲍岛华人区。这种后来被统称为“里院”的建筑形式,采用了中西合璧式的建筑风格,成为青岛特有的居住样本。其在空间上的丰富性和戏剧性,渐渐成为青岛最早城区与商业文化的诞生地。

一战结束,德国战败,日本占领青岛后,德殖时期的华洋分界局面逐渐改变。日本人为了实现快速的资源掠夺,建了众多劳动密集型企业,把青岛作为东亚纺织业的基底,也由此带动了周边的女性劳动力群体进入青岛,青岛就此变成了一座轻纺城市。日本社会的形成,深入促动了青岛由军港和商业城市向工商社会的转型,市民社会就此兴起,商业中心也随之北扩到辽宁路,贮水山(大庙山)神社和黄台路的日式街区即为印证。可以看到,老城区的德国建筑,多带有古典主义色彩,而到了黄台路一带的日本建筑,则已是现代派的设计了。

1929年4月,南京政府接管青岛,进一步推进了台西镇和台东镇的建设。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挪庄、西大森、菠菜地、马虎窝、西广场等地的外地移民越来越多。为了安置移民,国民政府开始兴建平民院。除了低廉的月租,平民院同时也是对移民的一种“塑造”,对来自农耕文明的劳动力进行精神改造,令其形成市民自觉。台西镇的里院群落形成了一个治理区,不仅塑造了普通意义上的邻里关系,更结成了一种组织关系,形成了最早的集成民主自治。

臧杰认为,里院不仅是一种建筑形态,还包含了很多设计思想。它见证了青岛城市化的进程,更寄托了一种平民精神,加上它本身独一无二的特质,其历史意义毫不逊色于八大关街区的别墅集群。在某种层面上,它是这座城市根基性的设计样本。目前的里院改造,虽然保留了原来的建筑,但却抽离了生活样态,里院的历史信息和精神黏连并没有得到有效的保留。如何参与城市的更新?如何进行空间设计?如何显现建筑的历史性?这都是留给新生代设计师的问题和工作。

海信日立青岛分公司市场推广部经理许智奇表示:“我们非常高兴有机会跟青岛麓客青年设计师沙龙合作,希望将来沙龙可以办成一个在设计圈里比较有名气,并且可以持续下去的活动,今天这场沙龙只是一个开始,后期我们还会通过其他活动,继续了解里院,了解我们这座城市。”

日立在品牌宣讲中提到:“日立在百余年的发展历程中,持续创新,不断革新技术,为新时代注入活力。作为青岛市历史城区保护更新试点项目,广兴里的改造工程就使用了日立的机器,实现了百年品牌与百年里院的结合。此外,大鲍岛片区的很多住户都安装了日立空调,新科技服务于老建筑,是当下与历史的对话,也是一种赋能方式,同样在推动着城市空间革新的进程。”

居然之家青岛店新任总经理马亮亮表示:“希望将来可以与各位优秀的设计师强强联手,在市场上大浪淘沙,卷出一片新天地,在打开商场端流量入口的同时,也让家居卖场成为设计师创业的舞台。青岛麓客青年设计师沙龙是嫁接商场与优秀设计师的桥梁,希望将来也能长久地延续下去,为双方带来更多的发展机会。”

沙龙现场的交流环节,设计师们讨论了筹办中的青岛LOCAL设计博物馆,也充满信心地展望了沙龙的前景:预计还会再举办三期里院文化沙龙,梳理出青岛核心文化概念的研学项目,未来将组织青岛设计师去外地研学,也会接待外地设计师来青岛研学。通过不间断的沙龙规划,加强各方的交流合作,带来更多的利好点。

沙龙结束后,设计师们在良友书坊参观、合影,共同感受这座穿越百年风雨的德国哥特建筑之美,而后共赴一场鉴赏晚宴,继续交流设计理念、探讨合作方式。从过去到未来,一座城的设计之梦,愈发美好绚烂,继续奔腾向前。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