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首页 > 新闻中心 > > 正文

老年法规定子女常回家看看 老人仍愿独居(图)

来源:潍坊新闻网-- 2011-01-09 10:56:39 字号:TT

项家阳老人(右)为顾客拿捂在棉被下的蔬菜。

  潍坊新闻网1月9日讯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修订工作目前已基本完成,民政部将于近期上报国务院法制办。草案增加了“精神慰藉”等内容,家家庭成员不得在精神上忽视、孤立老年人,子女“常回家看看”写入草案,强调“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赡养人,要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人”。。

  亲情要靠法律来维持,这是个尴尬的话题。对此,多数老年人对子孙表现出了极大的宽容。1月8日,记者在城区采访发现,不少年迈的父母表示愿意独自生活,用自己的“坚守”避免成为子女的拖累。

  骑车二十里进城卖菜

  项家阳,男,83岁,家住潍城区望留街道项家村,农民。

  “白菜六毛钱一斤,地瓜一块钱一斤……”1月8日上午8时许,在奎文区北门大街,83岁的项家阳老人在瑟瑟寒风中叫卖,身边的电动三轮车车斗上盖着一层棉被。老人说,之所以这样做,是怕东西露在外面冻坏没人要了。棉大衣、棉帽、手套,老人为了御寒全副武装。每隔三五分钟他就在原地跺跺脚,或者将双手放在嘴边呵气暖和暖和。

  项家阳家住潍城区望留街道项家村,身子骨很硬朗,现在自己种着三四亩地。“我种了一辈子地,几天不干活就闲得慌。”老人说,他有四个儿子,儿孙们都很孝顺,但是他觉得身体还好,不想拖累他们。

  “老伴去世多年了,现在我一个人过,挺好的。”他说,儿孙们生活不易,自己现在卖菜每天能挣七八十元,能干一天就给孩子们减轻一天的负担,这些在他看来是很自然的事。

  “地瓜、山药和白菜都是自己地里种的,用的是土肥,吃着放心。”老人掀开被子一角,露出里面的蔬菜,像是抚摸自己的孩子一样摆弄着它们。记者注意到,与其他的摊位有所区别,老人销售的白菜剥去了几层皮,只留下中间最好的部分,地瓜和山药表面也干干净净。

  为了赶上早市,他头一天下午就将菜拾掇干净,装进筐后放到三轮车斗里。“八十多岁了,不服老不行,天黑了看不清路。按说早上四五点钟走正好,但我走不了夜路,只好吃完早饭后再走,到城里就快八点钟了。”老人告诉记者,他家到城里有二十多里路,以往都是蹬人力三轮车来回,三个月前才用卖菜挣的钱买了一辆电动三轮车,“这个东西真方便,手一扭就跑,刮风下雪也不用受罪了。”

王玉珍老人在看孙女的照片。

  只要能自理就自个过

  王玉珍,女,80岁,家住奎文区中和园小区,市民。

  上午10时许,记者走进奎文区中和园小区80岁老人王玉珍家,她正坐在床头看孙女的照片。“俺生了七个闺女一个儿子,大闺女今年61岁了,儿子今年才36岁。”王玉珍说,老伴去世三十多年,她自己在这套房子里居住也已经17年了。

  “说实话,我不喜欢和儿女住在一块。不见的时候天天想,整天在一起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起矛盾。”对于现在的生活方式,老人有自己的观点。她说,虽然年纪大了但是生活能自理,天气好的时候与同住小区的好友一起聊聊天,或者参加社区组织的活动,感觉活得很充实。

  “我35岁下乡一直到53岁才回城,什么苦都受了,现在是我一辈子最幸福的时候。”王玉珍说。

  虽然孩子们不在身边,但是王玉珍的日子并不孤单。“孩子们每天轮流来做饭,晚上还和我作伴睡觉。过年的时候,儿子一家过来和我一起过年。”王玉珍说,这种相处方式既保持了家庭的和睦,也避免了家庭琐事造成的麻烦。

  厨房里,碗筷洗刷得干干净净,物品摆放得井然有序。王玉珍说,日常家务活都是自己干的。“没事的时候,我就喜欢在屋里回想过去的事,或者端详孙女的照片。只要儿女们过得好,我就放心了!”

李珂田老人在看报。

  每天在家看报关心国家大事

  李珂田,男,80岁,家住奎文区中和园小区,退休干部。

  走进李珂田家,只见墙上挂满了字画,桌子上摆满了笔墨纸砚,他正坐在躺椅上用放大镜仔细看报纸。他说:“年纪大了眼神不好,但是国家大事还得关心,每天我都看报。”

  老人看报的时候,女儿李宁坐在不远的椅子上,默默地注视着自己的父亲。“父亲年纪大了,患有高血压,我们做子女的不放心,每天轮流来照看。”李宁说,自从母亲2005年去世后,父亲就一个人居住在这套房子里,虽然不愁吃喝,但是整天闷在屋里难免孤单,因此几个子女就商量轮流照顾他。

  “国家发着退休金,子女也都孝顺,我的生活无忧无虑。一部分老人特别是偏远山区的老人,生活还有困难,我觉得这些人更应该受到关心和帮助。”李珂田说,他通过媒体已经知道,新修订的老年法草案中规定,“家庭成员不得在精神上忽视、孤立老年人”和“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赡养人,要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人”等。

  李宁也告诉记者,她一个邻居就遇到这样的问题,唯一的儿子在北京工作,连续几年春节不能回家,做父母的整天闷闷不乐,遇到头疼脑热也没有人在床前伺候。

  “现在老百姓生活普遍提高了,但是光有钱解决不了全部问题,还是歌里唱得好,常回家看看。”李宁说,自己也已年过半百,最希望的就是将来儿孙们能和和睦睦一起生活。

  年轻人心声

  回家太少心里有愧

  奎文区早春园小区的刘先生老家在安丘农村,2001年大学毕业后来到潍坊城区一家企业工作。谈到对父母的照顾,小刘不禁面露愧色:“这几年光在事业上打拼,对老家父母照顾得太少,心里有愧啊!”

  刘先生说,他是家里的独生子,父母省吃俭用供自己上了大学。“我在公司里干推销,整天在外面出差,尤其年底更是销售旺季,连续三年都在外地过春节。”为了弥补自己的愧疚,他总是往家里多寄点钱以表孝心,可是父母都舍不得花,帮他存起来。

  “不久前有个朋友讲了一件事,深深打动了我。朋友说,母亲年纪大了腿脚不灵便,去年10月份他出差的时候给母亲买了一条拐杖,但因生意忙一直没有回家。本来打算过年的时候把拐杖捎回家,没想到仅过了半个月母亲因急病去世,为此朋友懊悔不已。”刘先生说,这件事对自己触动很大,今年说什么也要领着妻儿回老家过年。

  居委会表态助老活动形式多样

  空巢老人越来越多,如何让他们找到生活乐趣?奎文区东关街道中和园居委会书记高维顺告诉记者,该社区老人较多,子女多数不在身边。针对这一情况,社区推出了系列活动活跃老年人生活。

  “我们每年都会组织葡萄采摘节、邻里读书节等健康有益的文化、体育、娱乐活动,实现老年人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社区还组织有特长有热心的居民建立志愿者队伍,开展助老活动,帮特困老人解决实际困难。”高维顺说,他们还成立了社区阅览室、市民学校、谈心室等,并配备了各类文体设施、电视音响、图书、报纸等。(潘来奎董高鹏)

更多
-

-

相关阅读青岛新闻

我要评论 提取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青岛新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