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天气 | 百宝箱
新闻网首页 > 新闻中心 > > 正文

吃水不忘挖井人 红都瑞金打牢振兴发展基础

来源:-- 2012-07-10 22:55:53 字号:TT

    红都瑞金

    红都瑞金

    毛泽东当年带领苏区干部挖红井雕像

    毛泽东当年带领苏区干部挖红井雕像 

吃水不忘挖井人课本雕塑

吃水不忘挖井人课本雕塑

    青岛新闻网7月10日讯 7月10日下午,“中国城市新闻网站联盟赣南苏区行”一行人员前往红都圣地瑞金进行采风、采访。各个采编人员在赣南重温苏区历史,接受传统教育,唱响“永远热爱党,永远跟党走”的激扬旋律。

    相信大家都还记得小学语文课本里有一

篇课文叫《吃水不忘挖井人》,这里的井说的就是江西瑞金沙洲坝的红井。瑞金市沙洲坝有一口保存至今的水井———红井。这口看来不起眼的小水井,是毛泽东当年与当地干部群众一起挖掘的。当地曾有民谣:“沙洲坝、沙洲坝,三天雨不下,没水洗手帕。旱死老鼠渴死蛙,有女莫嫁沙洲坝。”1933年4月,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从叶坪迁到沙洲坝后,毛泽东就住在这个村子。他发现村民饮水困难后,召集了全村的人开了一次解决饮水困难的村民大会,决定开凿一口水井。

    1933年9月的一天,毛泽东带领几个红军战士在村前几十米的地方进行了水源的勘探,并破土动工,群众见毛主席亲自在开挖井水,也纷纷带着工具一起动手,在挖到5米深的地方,一股泉水喷涌而起,并终于挖好了,并用鹅卵石砌成,此后,其它沙洲坝的村民也纷纷开挖井,村民们的吃水问题终于解决了。

    
 
红井 

红井旁立的石碑

    1950年,瑞金人为迎接中央南方老根据地慰问团的到来,维修了这口井,并取名为“红井”,并在井旁立了一块木牌,上书“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以示沙洲坝人民对毛主席的怀念和感激之情,后又将木牌改为石碑。

    1961年3月4日,该井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如今,沙洲坝人民发扬当年挖水井的精神,修水库,筑山塘,打机井,在“水”字上大做文章,不仅解决了生活用水和浇灌用水,还利用优质的地下水发展水产养殖,建起瓶装饮用水厂。经过不懈努力,使昔日贫穷落后的地方成为现在富裕的鱼米之乡。人们早就不到红井挑水吃了,但维护红井的人却越来越多。每隔一两年,群众就会自发为红井做一次彻底清洗,使得历经数十年风雨的红井水质仍然甘甜清洌。老百姓又用山歌歌颂党的好政策,赞美新生活:“沙洲坝,沙洲坝,三月不下雨,有水浇庄稼,五谷丰登发了财,凤凰纷落沙洲坝”。

    今日的沙洲坝已是2万人的大镇,经济实力名列瑞金市前茅。据镇领导介绍,60年代沙洲坝建起九界坑水库,提供农田灌溉水;80年代接入自来水后,现已普及到家家户户。“水井早已成为纪念文物了!”

    日前,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振兴苏区发展,既是一项重大的经济任务,更是牢记革命传统、告慰革命先烈、不负苏区人民的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也是新形势下的“吃水不忘挖井人”的新版和再续。这说明了党和政府没有忘记,共和国是从红都瑞金这样的革命老区走出来的,党和政府时刻牵挂着革命老区的建设和发展。党中央、国务院振兴苏区发展,其出发点和当地红军修“红井”是一致的,就是要尽快改变其贫困落后面貌,摘掉老区穷帽子,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实现可持续发展,促进和谐社会共同进步。(青岛新闻网记者 王阳)

    

    中国城市网盟赣南苏区行专题

    为赣南苏区振兴发展鼓与呼

    赣州:开始苏区振兴“新长征”

分享到:
-

-

相关阅读青岛新闻

我要评论 提取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青岛新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