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元旦,温家宝总理来青岛港看望码头工人,与徐万年共进午餐
2008年5月27日,青岛港农民工徐万年全家转为青岛市居民户口
【青岛港话语:谁瞧不起农民工,就是瞧不起俺爹娘 。(常德传)】
青岛港有农民工8000余人,占全体职工的三分之一。
徐万年,十几岁离开临沂老家外出打工时,全家凑不齐5元钱。东到日照、南到福建,北到漠河,都留下了他谋生的脚印。有个同学给他打电话,说
虽说不信,他还是来到了青岛港。如今的他,凭着自己的勤奋好学,埋头苦干,不但收入翻了几十倍,还在青岛扎根下来,享受到青岛城市户口待遇。当上了西联公司党委书记,当上了全国劳模,温家宝总理来青岛港视察时,他作为青岛港职工代表与总理共进午餐。“这一切,当初做梦也梦不到哇!”
青岛港,从来没有把农民工当成外人。进了青岛港,从农民工、技校生、中专生,一直到专科生、本科生、研究生,大家往往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开始工作。农民工与正式职工“一个单子发钱,一个食堂吃饭,一样评职称,一样拿大奖”,谁能够在这场竞争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实力,最后脱颖而出走向更高的岗位,这取决于各自掌握的技能和不断学习的能力。
这种公平、公开与公正,让农民工实现了“由技能匮乏到又红又专、由挣钱吃饭到实现价值、由短期务工到当家作主、由打工者到新时期产业工人”的根本性转变。农民工感觉自己在青岛港工作“底气足、腰板硬、有地位、有尊严”,是名副其实的港口主人,激发出爱岗敬业、回报企业的劳动热情与创造活力。 一大批农民工通过培训练就了岗位“绝活”,成为有高技能的“金蓝领”,有889人担任了班长、车长,41人担任了队长、副队长,2700多人有了各类职称和技术等级,享受相应的职称补贴。
与社会上那些拿农民工不当人看,把农民工逼上高楼、逼上塔吊讨薪的包工头、无良企业相比,青岛港把农民工当兄弟。远古贤哲“大同社会”的构想,是不是也在青岛港有着扎扎实实的实践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