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青岛往事》剧组移师太平角海边的小山拍摄,并首次邀请省内媒体探班。该剧由知名导演张新建执导,赵冬苓编剧,将分两次在青岛拍摄三个多月的时间。故事借由三个兄弟的人生经历折射出第一代青岛移民的创业之路,再现青岛开埠时期的社会风貌。
“笨孩子”折射青岛开埠史
《青岛往事》由著名编剧赵冬苓执笔,故事的主线是三个兄弟,他们都是十三四岁就来青打拼的穷小子,彼此结下了深厚
据山东影视制作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该剧的执行制片人吴雪松介绍说,《青岛往事》在青岛拍摄的时间约为三个月,不过并不是连着拍,明天之后剧组将转场至上海车墩影视基地和无锡影视基地拍摄,在那里斥资700万重建了一座劈柴院,尽可能“重现”老青岛的风貌,“由于时代不同了,今天的栈桥、太平路、中山路等已经大不相同,连老火车站都是新的了,如果是现代戏那怎么拍都没问题,可我们的戏是德占、日占时期,所以只能通过前期拍摄与后期特效制作相结合的手法,有一部分就得在根据老照片和资料重建的劈柴院里拍,最起码让老青岛人看了觉得,哎,这就是当年的青岛。”
吴雪松介绍,尽管该剧讲述的是三兄弟在德占时期和日占时期的青岛,与德国人和日本人决战商海的故事,“但并不是一部主打商战故事的电视剧,而是试图以商战和个人的奋斗史,来凸显一座城市的性格和命运。”剧组将于五六月份重回青岛拍摄夏季的戏,“争取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播出吧。”吴雪松说。
傅淼教“儿子”怎么哭
昨天上午11时,记者赶到位于太平角海边一座小山上的拍摄现场。这场戏讲的是王满仓(黄渤饰)、姜小嫚(黄小蕾饰)带侄子小弘志(骆嘉琦饰)在陈妈坟前祭奠,闻讯赶来的姜大嫚(傅淼饰)想给老人烧纸,结果与不认她的儿子小弘志发生激烈冲突。虽然戏份很简单,前后也就是几分钟的戏,但看得出来导演的要求很高,除了演员情绪的表达要到位,现场两台机器还要不停变换机位,从远景、近景和特写等多种角度拍摄。黄渤、傅淼、黄小蕾都是老手了,不过对还是孩子的骆嘉琦来说,极具爆发力的哭戏还是非常有挑战,前前后后拍了三个多小时才算基本通过。
记者看到,一条拍完,趁着调机位的空当,小演员骆嘉琦很主动地走到“妈妈”傅淼身边,“娘,这场戏到底该怎么哭啊?一直找不到感觉。”“其实,怎么哭并不重要,关键是你要把你的情绪表达出来。就是你在家里或者什么地方受了很大委屈,你对你妈一肚子意见一下子爆发出来。”而黄小蕾也在旁边“添油加醋”,“比如说你妈不让你早恋,不让你干这个不让你干那个,你是不是特别不满、甚至有点恨……”听到“早恋”这个词儿,傅淼笑着说,“说什么呢,让你说得都笑了,还怎么哭啊。”而副导演则不停地在旁边大声“训斥”,帮助骆嘉琦培养情绪,“哭出来啊,哭出来,大声点,都等着你呢啊!”
在各方的努力下,骆嘉琦哭了一遍又一遍,表现越来越好,而他的妈妈则远远站在一旁,看着哭得眼睛红肿的儿子,妈妈的眼睛也红了……
黄渤:回家拍戏求之不得
“入行也十多年了,这还是正儿八经头一次在青岛拍戏,求之不得啊。”利用拍摄的间隙,黄渤接受了媒体的采访。因为当天的戏份都需要穿着白色孝服,采访前,黄渤特意换上了成功商人的行头,长衫、礼帽,很有派头。
片中的王满仓是三兄弟里最“笨”的一个,但正是这种朴实和善良,最终让满仓成长为一个成功的商人。黄渤表示,虽然自己以演小人物起家、成名,但这次的角色又不同于以往任何一个角色,“所谓的笨,其实是大智若愚,要不然也不能成大事,你把他演笨了不好,演聪明了也不对,所以这种平衡的把握很难,我也是一边拍一边找感觉。”他说,就拿火爆荧屏的《民兵葛二蛋》里的葛二蛋来说,那是一个小混混,会耍小聪明的小人物,经历了战火的洗礼成长为革命战士,与这次完全不同,“他的身上聚集了青岛人的性格特质:心地纯良,看起来挺傻,却能够在复杂环境中始终保有一颗坚定的心,所以最后扭转乾坤、力挽狂澜的是他。”
回家拍戏体重超标
黄渤表示,从2000年的《上车走吧》开始,自己在影视圈摸爬滚打了10多年,但现在回想竟然没有正经在家乡拍过戏,“上次拍《寻找微尘》其实是客串,戏一天就拍完了,但这一次要拍三个多月,怎么说呢,平时想找这种回家拍戏的机会也很难,所以真是求之不得,何况又是说青岛历史、反应青岛变迁的戏。”不过,尽管回家拍戏有很多好处,能跟家人团聚,跟朋友相见,每一个场景都是再熟悉不过的,“什么劈柴院、花石楼、教堂、八大关什么的,但也有头疼的,那就是一回家想吃的东西太多了,拉不住了,想保持体重就难了,本来就超标了。”
黄渤表示,因为是在青岛拍戏,除了抽空见见朋友,他还作为东道主招待剧组里的兄弟姐妹,除了带着他们吃他知道的小吃,三八节那天,他还做东请了黄小蕾等吃了顿大餐,“回家当然好,可好吃的东西太多了,什么都想吃,要是在青岛拍上一年,恐怕都没法见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