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去年年末,我市的机动车拥有量已达到了190万辆,其中,市区为60万辆。而城市的道路总长度仅为4333公里,市区机动车与泊位的比例达到了6:1。 记者从市城乡建设委员会获悉,为了解决城市的交通拥堵,推动城市的科学发展,我市正在筹建城市交通研究院,并将提出治理城市交通拥堵的总体方案。(青岛晚报)
机动车数量的快速增长,带来了两大矛盾,一为城市交通的拥堵,二是停车难问题越来越突出。这主要是因为,城市道路设施和停车位建设没有与机动车数量的增长达成同步,且差距越拉越大。
交通拥堵对青岛这样一个快速发展的二线城市来说,其负面影响是巨大的。首先,城市道路不分时段的拥堵,大大影响了城市的运转效率,进而影响到青岛的经济发展;其次,交通成本急剧增加。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市民,花费在路上的时间越来越多,而即便购买了机动车的市民,上班的时间也没有大幅度的缩短,而且油耗还在不断增长,再加上城区之间的过路过桥费,价格高昂的停车费,让很多人觉得不堪重负。可以说,如果不解决道路拥堵问题,青岛未来的发展将会极大的受限,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治理交通拥堵,青岛应采取何种方式?应该说答案是非常复杂的。但笔者认为,应始终把握的一条原则是:要摒弃短期见效思维,而多从长远利益考虑。比如,国内部分城市采取了诸如限号、限购、提高停车费用等手段,治堵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拥堵问题并未真正缓解。这种短期价格调节方式,是否适合青岛?这是一个需要认真衡量的问题。实践证明,单纯靠价格杠杆来缓解交通拥堵,治标但不能治本。
笔者认为,治理青岛的交通拥堵,至少应从三个层面入手:一加快城市交通路网建设,改进交通疏导管理方式,优化城市交通运输方案,同时加大财政投入,增加停车位数量,缓解停车难现象;二加快城市公共交通建设步伐,进一步增大公交车发车频次和覆盖面积,实施公交换乘优惠办法,加快地铁建设步伐,适当降低隧道、跨海大桥的过路费用,青银高速市区段实现免费;三想要从根本上治理交通拥堵,从长远看,必须加快城区发展重心的转移,调整经济结构,实现功能分区,平衡南北差距和城乡差距,打造一个均衡、畅通、全覆盖的大交通网络。
对青岛这样一个地理特征狭长且不通达,城区面积偏小的城市来说,治理城市交通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工程。在这过程中,不能忽视市民合理出行需求的存在,避免追求鼠目寸光的短期效益,科学规划,分阶段的推进,应该是政府要斟酌的课题,而对市民来说,自觉遵循交通秩序,践行低碳生活观念,减少不合理的用车需求,也是应尽职责。
作者:优游山
(文章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青岛新闻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