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

新闻 社区 房产 汽车 财经 旅游 健康 教育 美食 婚嫁 打折 营销
青岛天气 青岛挂号 违章查询  青岛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正文

青春无悔、筑梦田园做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引路人

来源: 作者: 2016-05-18 11:18:20 字号:A- A+

    尊敬的各位领导:大家好!我叫王倩,是一个农家孩子,出生于“草莓之乡”夏庄街道王家曹村社区,现在担任青岛曹村草莓合作社理事长、党支部书记。

    现在,有很多人都称呼我为“草莓公主”,其实我从小的梦想是成为一名白衣天使,为了完成父亲的遗愿,我放弃出国留学从医的机会,继承了父亲未完成的草莓事业。从一个对农活完全陌生的女大学生,变成研发新技术的草莓专家,我们合作社破解了国内草莓断档的行业难题,将青岛“曹村草莓”的品牌在全国打响,我本人也先后荣获“全国巾帼建功标兵”、青岛市“三八”红旗手和“青岛市十佳女大学生创业明星”等称号。去年三月份,我作为“全国巾帼建功标兵”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做了典型发言。这既是一份无比光荣的荣誉,也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更是对我以后人生创业道路的鞭策。

    一、重病父亲的坚守,让我放弃留学继承父业

    青岛曹村草莓专业合作社位于风景秀丽的崂山西麓、城阳区夏庄街道。这里在崂山的水土滋润下,自古以来,被誉为“瓜果之乡”和“蔬菜之乡”。崂山红杏、城阳大仙桃、寒露蜜桃、巨峰葡萄、夏庄香草莓、杠六九西红柿、樱桃蕃茄等等多次被评为名优特产品。

    从小我就跟着父亲下地,长年的耳濡目染,让我学到了许多关于草莓种植的知识。然而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我却有着自己的追求——成为一名白衣天使,并一直为之努力。

    2006年,我如愿考上了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008年到临沂大学国际护理学院学习。在学校,我刻苦学习专业知识,担任了学生会干部,因表现突出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2009年临近毕业的时候,经过学校考试面试和层层选拔,包括我在内的16个女生获得了去新加坡医院学习和工作的机会。一切仿佛都是那么美好,家人和我一起憧憬着未来。可天有不测风云,就在办理签证、等待出发的时期,一个噩耗传来,48岁的父亲检查出了胃癌晚期。

    我成长在党员家庭中。我的父亲王哲德是一名老党员,曾担任社区党支部书记。上世纪90年代,在外经商的父亲瞅准了发展观光农业的机会,弃商从农,回乡建设冬暖式大棚种植草莓,成为青岛市该技术第一人。1994年,整个青岛市还没有元旦前后上市的草莓,一般最早上市的都要5月份左右。父亲把大棚种植技术引进后,青岛市场上冬天也能见到新鲜的草莓了。凭着那股钻研和不服输的劲头,他先后成功种植了6个草莓和特色水果品种,在事业上有了一定成就。为了带领群众致富,父亲成立了青岛市第一家草莓合作社,把培育成功的新品种和种植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乡亲们,曹村草莓、樱桃番茄、水果黄瓜很快成为远近闻名的“果蔬品牌”。

    随着技术的继续推广,1996年种植冬暖式温室草莓的农户逐渐多了起来。秉承这份对事业的热爱,铸就父亲披荆斩棘的闯劲、克坚攻难的韧劲。小的时候我不理解,总看到父亲一心扑在草莓事业上,感觉土地和草莓才是父亲的亲生孩子,甚至觉得父亲对这片土地的爱胜过爱自己。后来,为重病父亲陪床的8个月里,我才真正读懂了父亲。每次化疗后,父亲不顾身体上的痛苦,一回家就去地里看草莓,甚至在气象台发布高温红色预警的时候,父亲仍坚持在地里。

    7月时,父亲做了胆囊切除手术,医生告诉他要回家静养。谁知第二天,父亲就弯着腰捂着肚子钻到草莓地里,非要搬到地里住。我不理解父亲为什么这样坚持,直到后来我在种植草莓的时候,才默默的体会到父亲的用心,一方面,父亲希望用最后的时间,攻破脱毒草莓品种和立体栽植技术,能够让先进的技术带动合作社区群众致富;另一方面,父亲希望能尽力的让草莓种植步入正轨,让我母亲能够减轻负担。不顾家人的劝阻,父亲拖着手术后尚未恢复的身子,顾不上休养,硬是搬进了地里的看护房,以更大的毅力投入到草莓新品种的培育中,争分夺秒地要把他培育的草莓品种研究成功。夏季高温时,父亲头上披上一块湿毛巾就进了大棚,观察草莓生长、记录有关数据,天气的炎热加上长时间工作,父亲昏迷过去又进了医院。

    病重的他唠叨着自己的两个心愿:“一是要扩建一处草莓科技示范园,发展采摘体验农业;二是要把立体草莓技术研究成功,和乡亲们一起致富”。看到父亲那虚弱的身体和谈及梦想时那明亮的眼神,想着赴新加坡日期的临近,我犹豫了。在和母亲商量之后,我告诉父亲一个决定:我不去新加坡了,要留在村里种好草莓,实现父亲的梦想。这好像一个重磅炸弹在老师和同学们中传开了,大家都感到惋惜和不解,纷纷劝我:“农家的孩子好不容易有机会离开黄土地,你怎么能舍弃呢”。这个时候,农家孩子对土地的感情和父亲坚毅品格的影响,让我坚持选择对父亲许下的承诺。面对病痛,已是无力回天,但父亲将精神传承给了后人。当年秋天,父亲带着遗憾与期待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家里的顶梁柱倒塌了,母亲哭得也病倒了,弟弟才上高中。

    与此同时,草莓合作社群龙无首、面临着解散。

    二、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现实远远比一句承诺来得沉重,那时的我,一下子感到了自己的无助。我不知所措,感觉整个人都快要被击倒了。但我明白,我不能就此放弃,我身上还背负着沉甸甸的责任和承诺,还有父亲、家人和合作社农户们殷勤的期望。我暗下决心,既然选择了这条道路,就要带领合作社的社员脱贫致富,将曹村草莓产业发展壮大。就这样,我接过了父亲的接力棒,开始了崭新的旅程。刚毕业的女大学生能吃得了苦吗?没干过农活,懂草莓的种植管理技术吗?连啥时下苗都不知道,能种好地吗?在大家担忧、怀疑和观望的目光中,我曾一度产生放手不干的念头。可想到父亲临终前的嘱托,自己只能义无反顾地勇往直前。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为了用实际行动打动大家,我下足了工夫。我相信,只要我能够坚持我的奋斗目标,本着务实、尚勤、谦虚的态度,定能用我的实际打动每位社员,去攻克技术上的难题与障碍。每当遇到挫折的时候,我就在心里暗示自己:“你们吃的苦我也能吃,你们干的活我也能干。”

    每天早晨5点,我会准时起床,学习了解草莓种植管理技术,每天只休息5个小时,有时甚至就是穿着衣服眯一两个小时补充体力。就这样风雨无阻,我每天坚持到社员种植田去观察和社员沟通、了解草莓生长情况、病虫害防治以及各种各样的问题,遇到技术难题就到当地农业部门请教专家,四处奔波请专家为社员授课。半年之后,我的努力赢得了社员们的信任和支持。 2010年7月,在种植的过程中我发现,脱毒的苗病虫害少,产量更高,我就在合作社里动员大伙都用脱毒的苗。可没想到,社员们怕种不好有风险,宁肯产量少也不用新苗,技术推广遇到了苦难。

    当时实在没办法,考虑到我的舅舅也在合作社里,我打电话告诉他种植一个大棚的新品种。我舅舅说要考虑一下,可我没管那么多就把苗子给他送到了家,并承诺如果种新苗挣得少了我都给补上。最终,硬塞给舅舅的新苗竟然比之前增产了三分之一,周边的社员看到之后也心动了。到了2011年7月,不用动员,所有的社员全都换上了新苗。也就从那时候开始,我终于完全获得了社员们的信任。合作社的发展也走上了正轨。

    三、不断探索与创新,立志现代科技农业

    2010年,近郊采摘体验游、观光农业游呈现出井喷的趋势,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但是,传统的农业拱棚高度不足1.8米,游客采摘需要弓着身子、体验感不佳,还容易踩坏草莓苗。父亲原来建设的草莓基地只有8亩,没有扩展的空间。因此,建设一处上规模、标准化的科技示范园区成为当务之急。我先后去了周边30多个社区考察选址,并在邻村的寒露蜜桃之乡租赁了80亩土地。可是土地租赁费和园区建设费的前期投资大约需要400万元。

    那时候,我只有23岁,没有工作,也没有收入来源。为了给父亲治疗,家里已经花光了全部积蓄。在很多人眼里,我们家已经垮了。怕我借钱,很多人不敢露面、甚至躲躲藏藏。看到这个情形,租赁土地的社区干部也有些打退堂鼓。当时是四处碰壁,钱没借来,还听到了不少风言风语。别说借几百万,就是几万都借不来。这样的孤儿寡母,又有谁敢借呢?

    就在众人议论纷纷、静观其变的时候,我努力说服母亲四处找朋友借钱,亲戚朋友们把住房、婚房做了抵押贷款。资金还存在不足的情况下,我拿起父亲的手机,向以前的客户挨个打电话过去,父亲的口碑和信誉也帮助我筹集了部分资金。

    短短3个月的时间,在亲朋好友的帮助下,我筹集到了400多万。开工建设占地80余亩的生态观光园,就这样迈出了创业最艰难的第一步。创业的艰辛令人难忘,到了天寒地冻的时候,别人全家老小守着热腾腾的火炉围坐一起,我却在领着园区的社员,爬大棚、盖草帘,个子小的我要蹦上蹦下好几次才能爬上大棚,还有一次雪天踩空摔了下来,但这没有阻碍我站起来的勇气,这些历程也让我逐步变得坚强。在建设农业大棚过程中,钢材价格正处于高位,为了尽可能降低成本,我到周边的废品收购点回收废旧钢材,加工好后再用于建设。

    我第一年投资80余万元建设了8个农业大棚,全部种上了草莓,农业园区已经有了初步规模。我经常和社员说, “我们虽然是农民,但是有知识有文化,要尝试新事物”。没有技术补技术,没有资金筹资金。大学生种草莓,就要把新理念新思路带到草莓园中。在我刚接手合作社的时候,就想引进新品种和新技术,但是社员们没看到成品,又加上要花不少钱,都不肯接受。然后我就想自己先出钱,让大家看到实实在在的好处后再推广。经过前期的技术知识积累和充分的市场调查,我看准了这份事业的发展前景。

    四、勇于尝试新技术,“草莓公主”破解全国性难题

    创业不仅需要勇气,更需要智慧。为了尽快的掌握草莓种植技术,一方面,向合作社的社员学习,我每天泡在田间地头,向有经验的农民学习讨教,在大棚里做实验。另一方面,向书本学习,父亲留下来的一摞草莓种植书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我几乎要翻烂了去汲取其中的精华。但草莓种植并不是看看书本、听听传授这么简单的事情。在第一年,我单独拿出一个大棚实验气雾式立体栽植模式,这种模式主要特点是将根茎暴露在外面,通过气雾喷洒来提供植物所需生长的养料,使营养吸收更充分。但这种新技术,在全国也只在个别蔬菜有过成功的先例,要应用到草莓上,还从没有人敢“吃螃蟹”。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一天到晚都呆在草莓棚里进行观察,做数据记录,分析草莓的生长。2个月的生长期很快就过去了,背负着巨大债务的我,正期盼着产果期的到来。可结果这些草莓只长茎叶,出果率却少得可怜。一面是巨额贷款的压力,一面是试验的失败,巨大的压力让我几乎崩溃。我甚至和妈妈商量退出,妈妈抱着我说:“不要忘了当初我们为什么选择这条道路,不要忘记你的承诺,咱们可不能半途而废啊”。

    不得不说,在我的成长中,父母坚韧的品质一直是我坚强的后盾,在我实在承受不了的时候,我就偷偷跑到父亲的坟前,对着父亲的墓碑哭诉自己的这些遭遇。山风吹拂我的脸庞,仿佛是父亲在耐心的倾听与鼓励。我擦擦眼泪,鼓起勇气继续前行。眼前的挫折提醒我,闭门造车、闷在大棚里搞研究是行不通的。为了彻底解决这一难题,我整理了自己所有的种植记录,带着经验和问题,开始了“请进来、走出去”的学习之旅。我先后去过日本、英国、台湾等种植业发展强国学习最先进的技术,请进来以色列、俄罗斯的专家给我们授课,因地制宜定制培养方案,邀请有“草莓之父”之称的青岛农业大学姜卓俊教授为我们实地指导。

    日本严谨细致的管理、科技与农业的结合,台湾农业与乡村旅游的融合,姜教授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我大开眼界。我像刘姥姥进了大观园,一边看,一边学,一边记录,一边反思总结,向农业专家、草莓种植户虚心请教,对信息数据认真分析比对,力求攻克技术上的一切难题。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我的分析研究,我找到了问题的原因:草莓个头不大、产量不高是因为光照不足。然后我继续完善硬件配套,我通过铺设反光膜、安装补光灯,经过反复试验、改进,气雾式草莓种植技术最终取得了成功,实现了超产优质草莓三分之二的效益,这就意味着每亩地可再增收4万多元,每亩大棚收入达到8万元,有的农户每年产值甚至超过了10万元。

    2011年,我进一步扩大了农业示范园的种植规模,共种植草莓大棚20个,同时还种植了杠六九西红柿、樱桃番茄、水果黄瓜等夏庄特色果蔬,年销售额达到1200万元。现在,当您来到城阳区鸿得源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你看到的是园内几十个整齐的大棚和点缀其间的雅致的凉亭、颇有野趣的草屋,一派优美的田园风光,很难想到,这里在五六年前还是一片杂草丛生的荒地。与此同时,为了提高质量和效益,我们在技术上又取得了一项重大攻关,与“中国草莓之父”姜卓俊教授合作研发的“超早熟无公害草莓栽培技术”取得成功,实现了草莓10月至11月提前上市,比现有栽培技术提前两个月收获,一举破解了我国“草莓断档”的行业难题,填补了我国草莓生产技术的空白。超早熟草莓一上市就得到了市场的热捧,一度卖到每斤300元的高价,也为社员每亩增收5万元以上。

    那些曾经质疑过我的前辈们纷纷竖起了大拇指。上海、北京等大城市的商家纷纷联系我们,希望我们能够给他们提供货源,产品一时供不应求。曹村草莓已经通过网络销售到北上广等30多个大中城市,合作社所产的草莓先后获得“中国农产品品牌博览会优质农产品金奖”、“青岛市名特优农产品”、“中国精品草莓擂台赛银奖”等多项荣誉。五、打造新时期共享合作社,引领社员共同致富共同致富是时代的要求,更是父亲从小对我的教导。当我还是十岁的孩子的时候,看到爸爸把自己培育成功的新品种和种植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乡亲们,我很不理解。有一次跟着爸爸一起摘草莓,我问:“爸爸,咱们辛辛苦苦培育出来新品种,为什么要教给叔叔大爷种,咱们先挣点钱不行吗?”。

    父亲的回答,让我永远铭记于心。父亲摸着我的头,语重心长地跟我说:“孩子,你一定要记住,咱们一家富不算本事,带着大家一块致富才是本事!”直到现在,这句话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技术共享,前进的道路上我并不孤单。我在技术上和规模上取得一定的成绩后,对周边农户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社员们对我从怀疑,转变为信任,甚至是依赖,大家在种植中遇到难题,都赶忙找我分析原因;在生产中积累了经验和心得,都愿意和我分享。作为曹村草莓合作社区的党支部书记、社长,我牢记父亲当年的“技术创新、成果共享、品牌共建”愿望。在技术方面,我将立体栽培技术、超早熟草莓品种向合作社所有农户进行无偿转让和推广。

    在这个过程中,家人和朋友也曾有所顾虑,私下里劝我把关键技术保留几年,等成本收回后再做推广。我耐心地向大家做了说服动员:父亲当年成立合作社,拼命钻研技术,就是为了让更多社员共享技术成果;同时,当前正是乡村游、体验游的爆发期,我们合作社的社员要抓住机遇,把草莓品牌和旅游品牌都打出去,再晚几年恐怕要错失良机了。通过思想动员,我说服了家人,将最新的技术倾力传授,使得合作社的草莓种植技术由“各自为战”升级成为“技术共享”,合作社技术水平达到了国内一流水平。

    城阳的农业用地越来越少,合作社社员都是3亩地、5亩地入社的形式加入合作社,一般都不在一起,非常分散。面对200多户分散社员,我们曹村草莓专业合作社在经营管理上实行四个统一,即统一种苗、统一技术管理、统一包装、统一销售。统一种苗,指的是所有种苗都由合作社统一提供,确保品种优良;统一技术管理,是指所有技术管理都按照合作社制定的标准化流程来统一规范化管理,不管是疏花疏果,还是去叶技术等,都按照统一技术管理标准操作流程来操控,以使每一亩地都达到科学种植的目的,从而保证果实的品质;统一包装,指的是果实成熟以后统一送到合作社的包装地点,统一用合作社的盒子包装,形成统一品牌;统一销售则是指,社员将优质果拿到合作社进行抽检,统一销售到市场上,既保证了品牌,又能卖到好价钱,好果一斤能卖到60元左右,这样做的最终目的是把合作社品牌很好地树起来。目前,合作社的“曹村草莓”已通过国家绿色食品认证,并且已逐渐发展成了青岛市农产品的一张名片。而“曹村”这一商标也被评为“青岛市著名商标”。

    我曾申请过两个商标,一个是为父亲申请的“莓思爱”,还有“草莓公主”。可是我一直坚守着“曹村草莓”的品牌,就算很多人想高价买走也没答应。“曹村草莓的名字来自父亲对社员的责任和爱,是留给我的最大的财富。树立起品牌,配套产业链服务就要跟得上。2012以来,夏庄街道每年举办“采摘节”,吸引来越来越多的游客采摘体验。特别是随着曹村草莓品质的提升和品牌的打造,到夏庄吃草莓成为岛城周末休闲的优选方案,多的时候一个周末接待人数达到两万余人。

    我的园区接待不了这么多客人,于是有了游客信息后,我们就在合作社进行统筹分配、资源共享。社员们省却了宣传推介的时间,可以腾出更多的精力放在提升草莓品质上。做大更要做强、做精。如今,合作社已发展到200多户的规模,虽然合作社农户拿出自己家的几亩地入社,单户规模不大,但随着入社成员积少成多,实行科学统一管理之后,合作社效益越来越好,合作社众农户随之受益。为了把合作社做强,合作社制定了走高端市场和观光旅游路线的发展策略,合作社的草莓一般都疏花疏果,果实少结,保证品质,然后销往高端市场,继续提升技术手段,站稳世界先进水平。

    下一步,我计划做草莓的衍生品,做深加工,打破运输保鲜的局限。进一步完善体验式观光采摘活动,增加与游客的互动性。未来,合作社规模会扩大,但不是基于增加社员的户数和土地,而是把一直陪伴我走过艰辛历程的156户社员的经济效益提上来。

    六、青春无悔,立志带动更多的群众致富

    作为一名青年妇女创业者,我的感悟是:创业要耐得住寂寞,要多问个为什么。

    只有钻研进去,才能掌握成功的诀窍。在示范园建设和草莓技术攻关的关键时期,我每天泡在工地和大棚内,每天睡觉时间不早于半夜十二点。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不断地问“为什么、怎么办”,办法总比困难多,向书本学,向专家学,向一线的农户学,就会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

    作为一名年轻的共产党员,我深深地体会到,在技术攻关、克难攻坚的关头,共产党员要冲锋在前、勇挑重担;在带动群众致富方面,共产党员要摒弃私利、心系群众,这是党组织对我培养教育的心得,也是像我父亲那样的基层党员言传身教的结果。为进一步发挥党组织的核心引领作用,2012年曹村草莓合作社申请成立党支部,积极打造“情系农户、贴心服务”党建品牌。党支部成立以来,先后有5名业务骨干、勇挑重担的合作社成员加入中国共产党,我带领并鼓励党员们发挥模范先锋作用,在遇到技术、资金等困难时冲锋在前,带领合作社成员增收致富……经过这几年的努力,合作社党支部已然形成了凝心聚力、团结互助、利益共享的共同体。

    同时,合作社的规模也在不断的扩大,从成立之初的30户50亩地,发展到现在的156户5000亩地,成员覆盖城阳、平度、莱西、即墨、胶州等区市。2015年合作社实现产值7000多万元,成为青岛现代观光农业的一张靓丽名片。

    2015年3月,全国妇联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纪念三八国际妇女节暨全国三八红旗手(集体)、妇女岗位建功先进集体(个人)表彰大会,我作为“全国巾帼建功标兵”进京受奖,并在大会上作了典型发言。从一名打算出国深造的护士转变为田间地头的种植能手,从一名年轻的共产党员成长为带领乡亲们增收致富的带头人。这其中,是女儿的承诺、党员的担当、坚定的信仰支撑着我不断前行。现有的成绩没有让我停止前进的步伐,今后还有更多的难题等待我去突破:拓展乡村采摘体验游,探索互联网+现代农业,建设草莓文化博物馆,解决超早熟冷冻育苗的技术瓶颈,让更多的社员受益,让更多的群众致富。生活还在继续,在新加坡的同学们繁忙而又安逸的工作、生活、结婚、生子,朋友圈里发来的高楼大厦、异域风情,和我身边的黄土地、红草莓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场变故改变了我的人生历程。但是,为了一句承诺,为了一个梦想,我无悔我的青春,无悔我的汗水!谢谢大家!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刘雅璐
-

相关阅读青岛新闻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青岛新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