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延明,男,汉族,1966年11月出生,辽宁省昌图县人,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农学博士,教授,现为青岛农业大学农学与植物保护学院作物育种教研室专业课教师,硕士研究生导师。
一、坚持工作在教学第一线,全身心投入到提高教学质量改革活动中,专业素质高、综合能力强,业绩显著
赵延明同志长期坚持在教学一线工作岗位,勤奋塌实、爱岗敬业、格尽职守、默默奉献、教书育人,多年如一日做好日常教学和育人平凡工作。先后为本科生开设了植物育种学、生物技术与作物改良、农作物育种各论等课程,在胶州和丰种业建立了教学实习基地及专家大院,为学生提供了动手实践的场地,为青年教师提供了科学研究试验田及自身提高锻炼的试验场,这些都对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在作物教研室率先编制植物育种学教学多媒体课件,并运用于教学实践,在教学中应用多元教学新思路,因材施教,采用多极化育人方法培养学生,显著提高了教学效果;近5年来主持及参加教学研究课题3项,教学工作量年平均450多学时。
二、理论联系实际,积极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书育人,培养人才成绩突出
赵延明同志在教学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结合育种学实践性强的特点,突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培养的学生具有较高理论素养的同时具有较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近5年毕业生中从事作物育种的学生都受到了如大北农、登海种业等知名企业的好评,同时为中国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等高校、科研院所输送了大量研究生生源,成为了那里的优秀学员。
三、热爱科技兴农事业,全身心投入到农业教育、科研及农技推广事业上,研究成果取得科学价值与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赵延明同志在玉米育种方面及新品种推广取得较大成就。先后主持省自然基金2项、山东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1项,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山东省良种产业化工程重大课题”、“山东省科技攻关课题”等课题多项,取得理论研究和实践育种的重大突破。先后发表科研论文41篇,主持及参加选育并通过省级及国家审定的玉米品种7个。主持选育的高抗玉米粗缩病新品种“青农0901”已进入春播玉米生产试验阶段。主持育成并通过山东省审定的高抗玉米粗缩病优良杂交种“青农105”以1000万元的价格转让给企业,有效解决了当前玉米粗缩病给玉米生产造成的严重危害,年均推广面积达100万亩,在全国作物育种界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为学校赢得了荣誉,获得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先进个人”称号。目前该品种被山东省农作物审定委员会确定为山东省春播玉米区域试验对照种之一,成为山东省春播玉米育种选育参照品种。青农105于2011年、2012年、2013年连续三年被确定为山东省主推春播玉米品种。
为加快科研进程,多出研究成果,在海南建立了育种站,解决了加快玉米育种进程中遇到的关键问题,使玉米育种走上了快车道。20年年来,赵延明一到十月就像候鸟一样飞到海南加代育种,直到第二年三月才回来。他在海南已经度过了十几个寒假,过了十几个春节。在深入开展玉米传统育种研究基础上,结合现代生物育种技术最新成果及发展趋势,系统开展研究玉米生物技术育种的工程化问题,并建立了包括年轻博士在内的玉米育种梯队,为玉米育种打下坚实的基础和发展后劲。
赵延明同志积极参与科技兴农工作,经常深入农业生产一线,帮助指导农民提高农业生产水平。每年参加科技下乡活动、走访调查三十余次,足迹遍布山东省每一个市县,召开座谈会、观摩会、培训会,培训及技术指导农民一万余人次。赵延明同志始终奉行育成的品种、推广的品种关键要看它是不是农民需要的优良品种,需要就是无价之宝,不需要,就没有价值,因为农民是最终的评审员。换句话说,就是玉米育种研究、新品种推广必须紧紧瞄准玉米生产的需要,着力解决玉米生产中存在的难题,不能单纯根据自己的兴趣搞科研及单纯追求经济效益的推广。玉米粗缩病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在我国大面积发生以来,危害逐年加重,局部地区爆发成灾,甚至出现绝产,严重威胁着玉米生产安全。因此玉米抗病育种是该同志育种中坚持、坚持、再坚持的育种目标,历经南繁北育穿梭育种十余载育成青农105。青农105高抗玉米粗缩病,素有“玉米癌症”粗缩病克星称号,有效解决了玉米生产上由于粗缩病大发生而造成的危害,深受农民的欢迎,大面积示范推广以来,累计增产或减少粮食损失至少在10亿斤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