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2月13日电 题:实现良好开局奋进全面小康——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引领经济社会发展一年间
新华社记者韩洁、安蓓、王希、陈炜伟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坐标上,2016年无疑是极为关键的一年——
开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伟大进军,打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战。
纷繁世事多元应,击鼓催征稳驭舟。
面对更加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总揽全局,科学决策,引领中国经济拨开迷雾,实现缓中趋稳、稳中蓄进的发展态势,也向世界传递出坚定的发展信心。
一年成绩来之不易——面对复杂局面,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赢得“十三五”良好开局
11月底,普华永道等多家境外机构联合发布《中国资本市场洞察调研》。这份针对中国企业高管的调研报告显示,绝大多数受访者对未来3年企业营收前景充满信心。
“大河有水小河满”,企业家的乐观源于对中国经济基本面的预期和信心。
尽管年初曾对中国经济表示担忧,但时至年底,包括摩根士丹利、渣打银行、汇丰银行、澳大利亚国民银行、穆迪等多家机构都陆续发声,对中国经济增长前景普遍表示看好。
预期“反转”背后,折射出一年来中国经济走过的不凡历程。
这是挑战重重的一年。
环视全球,美国经济复苏力度低于预期,欧洲经济尚未摆脱低增长状态,日本经济结构性改革滞后……主要经济体增长态势疲弱,不确定性增强,中国置身于一个充满挑战的世界。
回顾国内,外需对增长拉动力减弱,民间投资和制造业投资乏力,金融等领域风险隐患比较突出,一些产能严重过剩行业和经济结构单一地区矛盾较多,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困难不可低估。
阵阵寒意中,中国经济却逆势而上,呈现出更有质量、更有活力、更加健康的“新气质”——
“稳”字当先,中国经济在内外挑战中平稳运行。连续三个季度增长6.7%,居全球主要经济体前列;提前完成全年就业指标;城乡居民收入与GDP增长基本同步;物价涨势总体温和。
“创”字引领,为中国经济厚积薄发积蓄动力。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均保持10%以上增速,中国成为全球创业投资热土。
“简”字凸显,为中国经济释放无限活力。简政放权,为创业者提供了颇多便利。全国日均新登记企业近1.5万户,创业成本显著降低。
“优”字发力,带动经济企稳向好。产能和库存下降引导市场预期改善,降成本增强企业信心,补短板拉动有效投资,去杠杆路径明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效应初显,经济运行产生一系列积极变化。
面对诸般困难与挑战,中国经济交出这样一份成绩单,实属不易。
察势者智,驭势者赢。这份成绩单的取得,来源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科学判断形势,牢牢把握经济发展的主动权——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是适应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综合国力竞争新形势的主动选择,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要求。”
2015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围绕经济发展新常态“怎么看”和“怎么办”的问题,作出重大理论创新和决策部署。
掌舵沉稳裕如,知难勇毅向前。一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抓住中国经济发展的每个关键节点、作出关键决策,指引中国经济拨开迷雾,稳步前行——
今年是决胜全面小康开局之年、推进结构性改革攻坚之年,如何为中国经济开好局,起好步?
2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政府工作报告和“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持续增长动力。
围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做好新一年经济工作,为经济增速树立底线思维,这是魄力,更是准确把握经济大势的信心和决心。
4月,春暖花开。在分析研究一季度经济形势时,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一些实体企业生产经营仍然困难,市场风险点增多。做好打攻坚战、持久战的准备,扎实做好工作。
不为表面现象所惑,紧紧抓住供给侧是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的主要矛盾,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主攻方向,切中要害,久久为功。
进入二季度,民间投资增速大幅下滑,消费需求转弱,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经济深度分化调整加剧。
面对海内外的关注,习近平总书记于年中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通过实施适度扩大总需求、坚定不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导良好发展预期的组合政策,努力保持经济平稳发展走势。
用稳定的宏观经济政策稳住市场预期,用重大改革举措落地增强发展信心。进入下半年,中国经济指标出现积极可喜的变化——
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9月份打破连续54个月下降走势后,连续 3个月正增长;企业效益向好态势进一步巩固;民间投资增速连续3个月回升……
10月底,收官之季序幕拉开。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当前经济发展新常态特征更加明显”这一重大判断,指出要深化、细化、具体化政策组合,加大工作落实力度。
不为一些经济指标回升而喜形于色,也不为一些指标下行惊慌失措,如同“定盘之星”,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掌舵中国经济巨轮,迎风破浪,不断前进。
近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全面下调发达经济体今年经济增速预期,但却维持今年中国经济增速6.6%的预期不变。报告认为,中国等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将继续在全球经济增长中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
一条主线贯穿始终——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主线,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推动社会生产力水平整体跃升
当支柱产业遇上去产能,河北不是没有纠结:压减产能,势必影响短期经济总量;维持现状,结构失衡矛盾将愈演愈烈。
去留之间,河北选择了前者。
有效减法换来发展加法。截至10月,河北提前完成年度钢铁产能压减任务,前三季度地区经济增速也出人意料地两年来首次高于全国水平。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攻坚之年,如何“攻”掣肘经济转型的结构之“坚”,关系决胜全面小康全局之成败。
一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揽全局,周密部署,坚定不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国经济呈现多向度的积极变化——
煤炭、钢铁加速去产能,供需关系改善;商品房库存持续减少;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等措施陆续出台,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有所下降;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清费减税、简政放权,企业成本逐步下降;扩大有效投资,推动扶贫攻坚,补短板走向深入……
纲举目张,执本末从。从“三期叠加”到“经济发展新常态”,再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不断探索、深化认识的过程中,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找准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病根——有效供给不足、供需错配等结构性问题突出,对症下药,主动出击。
一年来,围绕这条主线,改革部署密集有序——
2015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首次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015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从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确定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行动路线图;
2016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三次会议,强调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综合研判世界经济形势和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作出的重大决策,各地区各部门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重点推进“三去一降一补”;
……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中国经济开启了结构调整的大门,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已成为改革共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第一副总裁利普顿说。
一年来,围绕这条主线,改革脉络日渐清晰——
制定工作方案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先手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运筹帷幄,周密部署,系统解决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干什么”“谁来干”“怎么干”“如何落实”等问题,为改革推进提供了重要遵循。
这是目标明确的改革: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这是方向明晰的改革: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结构的适应性。
这是锁定病灶的改革:抓住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重点任务。
这是厘清边界的改革:既遵循市场规律,善用市场机制解决问题,又让政府勇担责任,干好自己该干的事。
一年来,围绕这条主线,改革决心更加坚定——
同样是在河北,去产能也并非一马平川。
近日,针对河北仍有企业不顾中央三令五申,顶风作案,违法违规建设钢铁冶炼项目,一周之内,国务院调查组、专家调查组、河北省调查组三次实地检查。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场革故鼎新的攻坚战,样样关系到存量调整,刀刀动的是既得利益——
去产能面临“人哪去、钱哪来”,形势复杂;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库存依然巨大,风险隐患加剧;企业杠杆率高企,债务规模增长过快;制度性交易成本等隐性成本备受诟病;“补短板”亟待破解社会资本进入难题……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关系全局、关系长远,一定要切实抓好。”
“不能因为包袱重而等待、困难多而不作为、有风险而躲避、有阵痛而不前,要树立必胜信念,坚定不移把这项工作向前推进。”
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强调改革落实,释放出坚定的改革决心。
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忍得一时“痛与断”,会迎来凤凰涅槃。
地处江苏的沙钢集团淮钢特钢股份有限公司今年1至10月盈利3.7亿元。公司总经理陈少慧感触深刻:“近一年来,淘汰部分过剩产能、打击违规违法生产,企业经济效益有所好转,市场预期明显向好。”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相比于需求侧的管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更是一剂标本兼治的良药,促进中国经济祛腐生新,稳步前进。
“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结构性改革的引领者。”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拉加德说,中国正在经历的去产能以及经济转型尽管有挑战、很痛苦,但这符合各国广泛的利益需求,转型升级将推动中国引领世界经济前行,让全世界受益。
一种动力更加强劲——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一批具有重大牵引作用的改革举措相继出台,改革红利不断释放,为中国经济注入澎湃动力
“实践证明,唯改革才有出路,改革要常讲常新。”
中国全面深化改革步入攻坚关键期。2016年春天,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了中国农村改革的重要发源地安徽凤阳县小岗村调研,这也是他在“十三五”规划纲要出台后的首次地方调研。
关键的时间节点,重要的改革“地标”,此次调研传递出强烈信号:改革开放矢志不渝,攻坚克难决不止步。
12月5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召开会议,这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第30次研究部署改革工作的会议。三年来,每次会议,都会针对改革面临的最紧迫任务、最突出矛盾和最需要把握的问题提出要求,为改革沿着正确轨道运行把脉定向。
“改革往往都是从易到难。我们的改革要更加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敢于涉深水区、啃硬骨头。”
“全面深化改革头3年是夯基垒台、立柱架梁的3年,今年要力争把改革的主体框架搭建起来。”
“面对改革的复杂形势和繁重任务,要牵住改革‘牛鼻子’,既抓重要领域、重要任务、重要试点,又抓关键主体、关键环节、关键节点。”
“多推有利于增添经济发展动力的改革,多推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改革,多推有利于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的改革,多推有利于调动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性的改革。”
……
风疾浪高,击楫勇进。攻坚之年,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按下“快进键”:
一年来,中央深改组会议节奏提速,截至12月5日共召开11次会议,审议通过改革文件数量达到96个,较往年明显增多。
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到重庆、江西、安徽、黑龙江、宁夏、河北、青海调研考察,所到之处,“改革”无一例外成为高频词。
对此,拉美社在9月底发表的评论中盛赞:“中国推进改革和维持中高速增长的决心为世界经济带来了希望和稳定。”
改革是体制机制的创新,不可避免地会触及既得利益,需要披荆斩棘的勇气、只争朝夕的锐气和勇往直前的毅力。
进入2016年年末,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破局开路,交出了一份锐意进取的“改革答卷”: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1+N”顶层设计基本完成;公布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蓝图;出台农地“三权分置”、加快农业现代化等一系列改革方案;财税体制、科技体制、生态文明改革总体方案精彩亮相……柱立则墙固,梁横则屋成。目前经济生态领域具有“四梁八柱”性质的主要综合性改革方案已基本出台。
——不断推进简政放权,资源税改革、营改增全面铺开,国资监管转向以管资本为主,价格改革大刀阔斧,自贸试验区扩容,投融资体制、混合所有制、利率汇率市场化等改革全面发力、次第开花……改革涉险滩、啃硬骨头,突破了一些过去认为不可能突破的关口,不断夯基垒台、厚积成势。
——积极回应社会关切。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会议的民建、工商联委员时,强调毫不动摇坚持我国基本经济制度,推动各种所有制经济健康发展;随后,建立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保护产权等回应人民群众重大关切的改革举措相继出台,一扫各方疑虑,有效增强了发展信心。
——加强改革试点统筹,及时评估试点成效;提高督查工作权威性和执行力,以硬措施保障硬任务;尊重基层首创精神,及时宣传总结推广;提高改革整体效能,扩大改革受益面,发挥好改革先导性作用……一步行动胜过一打纲领,中央深改组会议多次要求坚决贯彻全面深化改革决策部署,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
有评论称,环顾当今世界,各经济体改革意愿强烈但真正能够落实的屈指可数。中国的发展强大得益于强大的改革攻坚能力,其中党的坚强领导是关键所在。
一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正风肃纪、反腐惩恶,铲除不良作风和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树立求真务实的选人用人导向,让更多改革促进派、实干家脱颖而出。全面从严治党为改革营造了有利环境,推动改革航船沿着正确方向行稳致远。
一种视野更加宽广——面对深度调整的世界政经格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更加积极主动参与全球经济治理,谋划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不断开拓中国发展新空间
2016年8月13日,巴基斯坦M4高速公路绍尔果德至哈内瓦尔段项目正式开工,这是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首批投资项目之一,也是亚投行在巴基斯坦的首个投资项目。
“我们的国家已走出阴影,踏上了充满希望的道路。”巴基斯坦总理谢里夫介绍,M4高速公路建成后,将成为纵贯巴基斯坦南北的连接线,实现全国交通网的互联互通,从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2016年1月,中国倡建的亚投行正式开张运营,并在年中通过首批四个项目,搭建了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新平台。
这是体现中国风范、彰显中国智慧的一次启航。
从最初只有域内21国加入,到去年英德法意等西方大国争相加入,再到不久前加拿大正式加入,两年间亚投行的“朋友圈”已遍布亚洲、大洋洲、欧洲、拉美、非洲和北美洲,中国理念在共商共建共享中赢得世界共识。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正以一种更宽广的视野与世界经济深度互动,传递出更积极主动对外开放的坚定决心。
新的征程上,中国把开放发展作为引领中国未来发展的重大理念,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拓展更大发展空间。
2016年,是中国声音在世界上越来越响亮的一年。
金秋9月,最忆是杭州。习近平主席邀请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的贵宾们泛舟西湖,如诗如画的短暂航程,规划出世界潮流的方向。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8年来,全球经济复苏乏力,贸易保护主义升级,如何提振贸易和投资两大传统引擎,世界经济走向何方?全球目光投向中国。
面对全球期待,习近平主席在中国接棒二十国集团主席国时即指出方向——
“能否夯实世界经济复苏和增长的基础、摆脱危机影响?能否把握科技进步和新工业革命的历史机遇、引领世界经济迈向新一轮增长?答案取决于我们的共同选择和共同行动。”
沧海横流,方显大国担当。
杭州峰会,将以划时代意义载入史册。在中方推动和引领下,一系列凝聚各方共识的中国方案响彻全球,在二十国集团发展史上留下深刻的中国印记——
针对世界经济增长乏力,中方把“创新”写入峰会主题,推动制定《二十国集团创新增长蓝图》及创新行动计划等一系列成果文件。习近平主席一语中的:“创新是从根本上打开增长之锁的钥匙。”
针对贸易投资低迷和保护主义抬头,峰会强调推动重振投资和贸易两大引擎,制定了全球贸易增长战略和全球首个多边投资规则框架。
“保护主义政策如饮鸩止渴,看似短期内能缓解一国内部压力,但从长期看将给自身和世界经济造成难以弥补的伤害。”习近平主席强调。
有史以来邀请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参会,首次制定结构性改革优先领域、指导原则和指标体系,第一次制定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行动计划,中美两国元首先后向时任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交存气候变化《巴黎协定》批准文书……
“20年前甚至15年前,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推手是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如今中国被认为是世界上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的最大旗手。”俄新社发表评论说,中国在杭州峰会上推动改革二十国集团,使其成为全球增长和发展的得力工具,展现了明智且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2016年,是中国不断树立对外开放新标杆的一年。
推进杭州等13个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新一批自由贸易试验区扩至辽宁等7个地区,在全国范围内实行以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为核心的外商投资管理模式,人民币正式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
新机制、新环境下,中国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开放的新格局更趋成熟,国际竞争新优势逐渐显现。
“中国旗帜鲜明地奉行互利共赢战略,大力推进高水平双向开放,这些都将促进自由贸易的发展,确保中国成为更具吸引力的投资地。”英国葛兰素史克公司首席执行官安伟杰说。
2016年,是中国互利共赢理念得到国际更广泛认同的一年。
众人拾柴火焰高。建设“一带一路”三年来,应者如云,中国同30多个沿线国家签署了共建合作协议,吸引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与,以亚投行、丝路基金为代表的金融合作不断深入,一批有影响力的标志性项目逐步落地。
“中国正寻求一种更加健康的崛起方式,与周边国家分享发展红利。”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如此解读“一带一路”倡议。
“中国对外开放不会停滞,更不会走回头路。”一年来,习近平主席用实际行动践行开放承诺,五次出访足迹遍布亚非拉及欧洲、北美各大洲,所到之处掀起中国热潮,让中国梦日益深入世界人民心中。
法国《欧洲时报》发表社论称,“逆全球化”暗流涌动之际,习近平主席的话语传递出中国推进全球化战略的信心与定力,体现了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的担当。
一个国家强盛才能充满信心开放,而开放促进一个国家强盛。
良好开局昭示辉煌未来。
踏着铿锵的脚步,我们即将走进2017年。逐梦征程上,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引领下,中国巨轮必将劈波斩浪,向着实现伟大复兴梦想的彼岸,奋勇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