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 资料图
左思右想,特朗普终于敲定了他的国务卿人选——世界头号石油公司埃克森·美孚的董事长兼CEO,雷克斯·蒂勒森。至此,特朗普内阁名单中关于国家安全与外交的团队已经基本成型。
美国国务卿,仅次于总统和副总统的职位,美国国际事务的负责人,各方各派无不想将这一职位收入囊中。
而特朗普,恰恰选择的是“出人意料”的那一个——如果成功就任,蒂勒森将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没有任何政治经验的国务卿。不过,这种“意外”与特朗普,这位没有任何政治与军事经验的总统比起来,也就没那么意外了。
蒂勒森
角逐
围绕这一职位,的确各方各派都展开了激烈的竞逐。之前,对于这一职位,特朗普业已“面试”过十多人。
其中,既有曾经的总统候选人、共和党建制派代表人物罗姆尼(败给奥巴马),也有特朗普忠诚的追随者、前纽约市长朱利安尼;前美国驻联合国代表博尔顿、前参议院外交委员会主席科克、退役将军彼得雷乌斯、前驻华大使洪博培、前福特公司CEO穆拉利等,都曾出现在国务卿的候选名单上。
中国社科院美国所助理研究员、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特邀研究员刁大明告诉侠客岛,对这一职位,特朗普团队看得很重。竞选过程中,特朗普的经验问题,尤其是外事经验上的欠缺,一直为人诟病;如果这个位置可以有理想人选,将会显著地降低外界质疑。
在特朗普团队内部,副总统彭斯、幕僚长普里巴斯都支持罗姆尼,因为这样可以释放出特朗普团结党内人才、尤其重用外交专才的信号,体现出其团队的专业度和职业性——毕竟,竞选时,罗姆尼等人曾经公开反对特朗普。
但是,特朗普团队内的另一拨极端派则对此并不满意。他们更强调“忠诚度”——罗姆尼显然不符合这一点,所以他们倾向于前纽约市长朱利安尼。国务卿一职的反复拉锯、久拖不决,也可以看出特朗普团队内部的意见分歧与斗争的激烈程度。
而蒂勒森,就是这样一个两方都可以接受的折中角色。
人物
1975年大学毕业后,蒂勒森即进入埃克森美孚。这家全球最大的非政府石油天然气生产商,迄今已有125年历史,前身最早可以追溯到洛克菲勒创立的标准石油公司。如果你记得《阿拉伯的劳伦斯》,就应该记得这家公司曾经在一战中发挥的作用,今天中东各国的格局划分甚至都有他们的身影。
41年后,当年的大学毕业生,已经成为掌舵这家国际巨头12年的国际商业领袖,曾三次登上福布斯全球权势人物排行榜。
在刁大明看来,毫无疑问,蒂勒森身上有代表大企业、大商业利益的一面,这很容易被传统的温和共和党人所接受;另一方面,他又没有任何政府经验,会被激进派认为与特朗普竞选以来反精英、反华盛顿、反建制的风格相投,所以也可以接受。
虽然没有任何政府经验,但蒂勒森已经展现出了善于运营跨国机构的能力,无疑也具备卓越的团队运营、组织机构管理能力。毕竟,美国国务院本质上也就是这样一个跨国组织,其能力毋庸置疑。
而在美国媒体眼中,蒂勒森丰富的谈判经验,是特朗普选择他作为国务卿的原因之一。他能够强硬地展现自己的决心,让对方放弃本来坚持的条件或利益。
一个广泛流传的故事是,20年前,蒂勒森曾负责与也门政府进行天然气出口的磋商。最初,也门政府因为收益问题否决了协议;听到消息,蒂勒森勃然大怒,直接把手中一本五寸厚的书扔到了会议室的另一头,摔门而出。在场的也门方面谈判员和其他公司代表,则被这一场景震惊到手足无措。
最终,蒂勒森成功使也门政府以最少的利益接受了这笔买卖,也让自己强硬的谈判风格为世人所知。
今天,美孚的产业与生意遍布世界各地,其中包括许多与各国政府达成的协议。这也证明了蒂勒森在国际贸易、国际磋商方面的丰富经验。用特朗普评价他的话来说,“他不只是一个企业领导者,他是一个世界级的玩家(player)”。
亲俄?
虽然已获提名,但要成功就职,蒂勒森还得过国会这一关。而这条路,恰恰存在一些障碍——在一些保守的国会议员看来,蒂勒森的“亲俄”标签显得格外扎眼。参议院多数党领袖麦康奈尔等就表示,对蒂勒森担任国务卿一事“持不定或否定态度”;参议院少数党领袖里德则直言,称这一提名要获通过“仍然很有难度”。
的确,蒂勒森和俄罗斯、乃至普京都有着深厚的渊源。
蒂勒森与普京
据外媒报道,1999年叶利钦当政时,蒂勒森就遇到了普京。2011年,美孚与俄罗斯石油公司签订协议,后者允许其开发据说储有全球22%油气资源的俄罗斯北冰洋大陆架;2012年,普京授予蒂勒森“俄罗斯人民友谊勋章”,这是俄罗斯授予外国人的最高荣誉之一。用克林顿政府前国防部副部长约翰·哈姆雷的话说,除基辛格外,蒂勒森与普京的相处时间“比所有美国人都多”。
不过,在刁大明看来,所谓“亲俄”,属于第三方的说法。如果按照特朗普或者美国视角,应该说蒂勒森比较熟悉俄罗斯,熟悉普京等高层的思路、未来诉求、对国际事务的想法,事实上有助于特朗普政府重构两国关系。这一点,未必会成为参议院批准的障碍,反倒会增加其成为国务卿的优势,毕竟他对俄罗斯事务很熟悉。
联系到之前特朗普曾多次赞扬普京并对俄罗斯释放善意,蒂勒森与普京的亲密关系,或许也是特朗普选中他的原因之一。关于这一点,侠客岛昨天的文章已有详细解读。
不过,蒂勒森和特朗普之间也有分歧。最显著的一点,就是他曾对特朗普反全球化、反自由贸易的态度公开表示反对。若他就任后依然坚定支持和推动自由贸易,则或许可以部分抵消特朗普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对地区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
班底
随着国务卿提名人选产生,特朗普的外事决策班子算是正式形成了。而这个团队也是颇具争议性。
这个班子的职位,主要包括国务卿、国防部长、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国土安全部长、首席战略顾问等。从现在看,特朗普的内阁名单,呈现出明显的“富商+军人”的特点。
刁大明分析认为,共和党内阁富商多不稀奇,因为这也是一贯风格。值得注意的倒是军人的班底——国防部长“疯狗”马蒂斯,此前军人担任这一职位已经是1952年的马歇尔;安全事务助理任命了退役陆军中将、前国防情报局局长弗林,他曾多次发表言论攻击中国;国土安全部长约翰·凯利,也是退役的四星将军,这一职位由小布什2002年成立,也是首次迎来军人担任部长;首席战略顾问,则是曾运营极右翼新闻网站的班农。
从履历看,马蒂斯、凯利、弗林都曾在中东战场打过仗,也对奥巴马“廉价存在”、撤出中东的软弱政策长期不满,比如马蒂斯就是在伊核协议签订前几个月辞职的。这群人对中东态势的不满,也有可能驱使特朗普在中东投射更多资源,体现美国的存在。
刁大明认为,这样的班底人选已经可以看出,特朗普是一个政治上的“现实主义者”,甚至是有些新保守主义者的态度。这种态度,在两方面体现得比较明显,甚至偏执得极端:一是强调军事干预和介入,二是在意识形态上的保守偏见。
这就意味着,在中东问题上,美国可能会更关注打击极端主义、重估伊核协议、更多军事介入;而如果把这种态度和做法用在亚太事务上,也会造成亚太局势的持续动荡。从这个角度说,特朗普在竞选期间大肆鼓吹的让韩国、日本等盟友负担更多军费、甚至是“放弃盟友”等,很可能是欲盖弥彰,或者是故意释放出的错误信号。
换句话说,他们想要的亚太战略,其实是奥巴马政府的强化版,希望有更强大的军事介入,以及意识形态划界;用共和党内部保守派发在《外交政策》上的文章的话讲,这叫“用实力促和平”。
之前侠客岛已经分析过,特朗普上任后将会有一个相对漫长的“学习周期”,在学习期结束之前,不会有明确的、成型的战略。但在这一周期中,也有许多不确定性因素存在,比如以特朗普易怒和应激的性格,如果有突发事件发生,相应过激的反应,也可能带来不可控的意外,甚至提前中止其学习期。
因此,无论如何,中国都应当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准备。任何一个国家都有其核心利益和底线,而这些显然是不能用“学习期”和“试错”、“试探”等借口来挑衅的。
文/公子无忌、百里明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