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青岛新闻 > 新闻专题> 综合类 > 正文青岛天气 青岛挂号 违章查询 

吃口月饼就口酒,“十艺节”工地过中秋

来源:大众网-- 2013-09-22 14:52:03 字号:TT

工人们在锯木板

功夫不负有心人

忙碌的女工们

王百影铺木地板,一丝不苟

张庆山大爷说:“我也有月饼”

    中秋佳节来临,“十艺节”场馆工地的部分工人却因为赶工期而不能回家与亲人团聚。施工单位给工人们发了月饼、白酒和花生油,让他们在“十艺节”场馆工地上过了一个别样的中秋节。

    在外打工多年,不回家过节已经成了习惯

    52岁的王百影是济南城建集团的一位建筑工人,老家在江苏徐州。王百影1994年开始来济南打工,这期间几乎没回家过过中秋节,“爹妈都健在,我有两个儿子、两个孙子,在外面挺有干劲儿,不回去也习惯了。”

    王百影说,他在“十艺节”主场地已经干了一个多月了,主要任务是铺设广场边和3个人工桥上的木质地板。现在任务已经到了收尾阶段,总施工面积有4000多平方米,按每平方米四块木板算,他和另一个搭档已经铺了将近16000块木板,“这个工程马上就结束了,结束了就去下一个工程,没空回家,打个电话就行了。”王百影说。

    记者在施工场地的一处简易帐篷里看到,地面上摆满了铁管、钢条等施工用具,帐篷中间拉了一条尼龙绳,上面搭着一件汗衫和一条毛巾,帐篷的角落里有一张单人床,上面挂着低矮的蚊帐,床上放着一床旧棉被。这个帐篷的“主人”叫张庆山,今年62岁,是济南仲宫镇人,在这次工程中的主要任务是看管施工设备,“晚上缺不了人,没法回家过节,在外面早都习惯了,家里也理解。”这次过节,他所在的园林施工队给他们发了月饼和白酒,让不能回家的工人们在工地上凑合着过了中秋节,对此,张庆山非常满意:“行啊,回家过节也就是吃口月饼,喝点酒,差不多。”

    白天干活晚上赶回家过节,两不耽误

    在主场馆音乐厅舞台西入口处,记者遇到了年轻的济南小伙刘磊和吴强。他们是从小一起长大的玩伴,现在都是“十艺节”场馆的安保人员。由于安保人员采取的是“三班倒”制度,他们本周正好上白班,早上7点上班,下午3点就下班,所以中秋节晚上正好赶回家过节了。“就算是上夜班回不了家也没事儿,我们俩哥们儿上着班过个节也挺好”,刘磊说。

    50多岁的李美和程荣梅分别是济南遥墙镇马官村和大李家村的村民,农闲的时候就会出来打零工,她们已经在“十艺节”工地上干了一个多月了。

    每天早上,她们都要和同镇的其他村民集中坐车从家里赶到工地,晚上下班再赶回家,“正常一天干8个小时,现在赶进度,一天要干10个小时,所以早上5点就得起来。”

    中秋节当天,她们也是正常上下班,“能来得及回家过个节,比家远的工人好多了。”

分享到:
-

-

相关阅读青岛新闻

我要评论 提取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青岛新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