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地铁首列列车9月30日正式下线,最先进,最环保,防火功能最强,安全性能最好,在国内在线运行车辆中创造了好多“最”的这列地铁车究竟还有哪些“过人之处”?昨天,记者探访了地铁列车研发制造基地——南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日产3辆车 高精度测量可达5微米
昨天上午,记者来到位于城阳区的南车四方机厂,主任工艺师万里先后带记者参观了地铁列车、动车组列车和高档客车的三大生产车间,包括转向架加工组装厂房、车体加工组装厂房和总组装厂房。青岛地铁首列车的研发制造耗时21个月,是3号线“兄弟”列车的精致样本,明年7月将批量化生产。
记者先在转向架加工组装厂房里看到,这里有三条生产线,其中一条是地铁构架加工生产线,主要有4台大型数控加工中心和1台数控三坐标测量机,构架加工能力能达到日产3辆城轨地铁。转向架是轨道车辆的走行部,主要作用是承载车体以及牵引、制动、减振、导向,保证车辆安全、平稳、舒适地运行,并顺畅地通过曲线。记者注意到,高精度测量机,安放在半透明的恒温恒湿房间里,通过程序控制自动测量构架各部位的加工尺寸,测量精度可达到5微米。转向架组装、落成、配线等工序完成后,将进入转向架综合试验台,做均衡称重、尺寸测量等静态参数测定,并通过仿真模拟不同负载、不同速度工况下的动态性能,验证整体转向架的制造质量,试验合格的转向架,会进入总组装厂房装车。
机器人上阵 19米长车厢仅焊接一次
随后记者来到铝合金车体加工组装厂房,这里的生产线采用H型布局,主要配置了4套自动化焊接机器人,用于车体总组成时长直焊缝的焊接,同时兼具打磨、铣削、压紧等辅助功能,大大提高了生产线自动化程度,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青岛地铁首列车的每节车厢长19米,是机器人一次焊接成功的;1套60米双工位数控加工中心,负责侧墙和地板的整体加工,加工定位精度达到微米级;还有20余套自主研发的柔性化大型组焊工装,能快速切换,提高多品种铝合金车体的并行生产能力。
记者了解到,青岛地铁首列车是铝合金车体,整列车自重约187吨,是国内最轻的B型车辆。 “我们还配置了整体除尘除湿温控系统,通过对焊接厂房内的温度和湿度控制,满足铝合金焊接的恒温恒湿要求。同时通过整个送风系统和过滤系统,有效治理焊接烟尘,使工作区空气的清洁度达国家标准要求。 ”万里介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