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中德生态园生态指标体系第二阶段实施分解成果日前通过专家评审。该成果为第一阶段制定的经济、环境、资源、社会共四大类、40项生态指标的落地实施指明了路径和各方责任,将确保中德生态园建设发展真正做到可控制、可量化、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至此,中德生态园指标体系编制工作全部完成。
生态指标体系国内领先
青岛中德生态园指标体系编制工作开始于2011年10月。在借鉴德国DGNB、莱茵模式及国内外其他园区经验基础上,结合园区概念规划、控制规划和产业规划,以及中国国情及园区实际状况,形成了一套包含34条控制性指标和6条引导性指标的生态指标体系,内容涵盖经济优化、环境友好、资源节约、包容发展等四个方面,代表了中国国内生态园的先进水平。今年1月,与中德生态园建设同步,在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生态学会等单位20多名专家、学者参与指导下,生态指标体系第二阶段实施分解工作启动。
据介绍,第二阶段共形成了指导园区建设与管理的8项重大成果,包括《青岛中德生态园指标体系生态设计手册》、《青岛中德生态园指标体系部门操作指南》、《青岛中德生态园重点指标统计监测方案》等。其中,《生态设计手册》是将指标体系绿色生态的要求转换成管理措施及手段,落入每个地块的规划中,将使生态理念得以在全过程贯彻执行;《部门操作指南》分为管委会部门版和区直部门版两个版本,前者将实现指标需要做哪些工作分解到中德生态园管委会的每一个部门,后者将任务分解到青岛开发区规划、环保等十余个相关职能部门;《重点指标统计监测方案》将园区内5个重点指标的统计监测方法进行了说明,是日后统计、监测、反馈、修正的抓手。
参与成果评审的专家们认为,该成果针对行政管理、规划设计、建设实施、运营监测等,引入分阶段考核评估,保障了指标体系可实施、可监测、可推广。
落实到各部门各地块
看似十分复杂的生态指标体系将如何具体实施呢?中德生态园有关负责人以 “单位GDP碳排放强度”这一指标为例为记者详解。
据介绍,该项指标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至关重要,二氧化碳排放量直接对应经济发展权。制定实施该指标,将有助于中德生态园抓住国际低碳革命的机遇,发挥后发优势,发展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低碳经济与生态经济,推动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绿色交通体系、生态绿色建筑、低碳产业发展,实现跨越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通过国际国内对比,结合园区能源等规划要求,中德生态园制定的指标值要求园区远期排放强度不到德国现状的50%。
为了达到这一指标,园区根据实际提出了四大关键环节,即降低建筑碳排放、降低交通碳排放、降低产业碳排放、增强绿化。据此,再分解出不同的任务和措施,细化落实到区直部门和管委会部门。如:提出区发改局应制定激励政策,鼓励企业回收余能,利用可再生能源等;区规划局应结合绿地系统形成连续的慢行道路,落实充电站、充气站布置要求等;中德生态园管委会经济发展局应在规划编制中落实地块碳排放,制定有关标准引入高回报低能耗产业,协调建设地铁及保障建成区域公交站点500米覆盖等。
在 《重点指标统计监测方案》中,对“单位GDP碳排放强度”统计监测方法进行了详细说明,为有关部门监督落实这一指标提供了详实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