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首页 > 新闻中心 > > 正文

从《忆大山》看习近平同志的为人与行政之道

来源:新华网2014-01-13 19:08:57字号:TT

  习近平同志的《忆大山》发表于1998年,是为怀念之前一年去世的正定著名作家贾大山而写的一篇散文。这篇散文语言简洁、生动,行文朴素、自然,感情真挚、丰盈,有“但见性情,不睹文字”之致,亦有“不顾辞采而风流自然”之美,更有引人深思、发人深省之用。 散文的优美之处在于动人,《忆大山》深深地打动了我。究其原因,当然首先因为字里行间所洋溢着的深厚情感。在近平同志素朴的表述中,他与贾大山先生之间超越年龄、职务、身份差异的高山流水之谊,以及那随着时间的流逝愈来愈真淳的兄弟之情,如同清泉出幽谷般汩汩滔滔地流淌在读者的心头,温润着读者的心灵。这样的文章,当然不能不谓之为美文。而除此以外,我以为,这篇散文还足以引人深思、发人深省,因为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习近平同志真诚的品格、博大的胸怀以及以德为本的行政之道。

  从习近平同志与贾大山先生的交往中,我们不能不感受到近平同志以“诚”为本的真性情。1982年早春,习近平同志到正定任县委副书记,“我到正定后,第一个登门拜访的对象就是贾大山。”而据贾大山的儿子讲:当时近平同志是先到他家里,结果没找到,才又去贾大山工作的县文化馆找。当时贾大山在文化馆正与人聊天,习近平进去后也不打断,就坐在椅子上静静地等着。

  作为读者,我们可以设想,习近平同志上任第一天,完全可以先休息一两天后再去拜访人,当然也一定有在别人看来比贾大山“重要”得多的人物需要拜访,甚至也尽可以让人将贾大山叫到办公室里予以“接见”……但是,近平同志不仅上任当晚就去登门拜访一个普通作家,而且还耐心得等他,以至于从此结下深情厚谊。当然,我们可以说习近平同志是尊重人才、慧眼识才,事实也证明,贾大山确实是一个难得之才。但是,我觉得仅仅这样说还不够,我觉得习近平同志和贾大山的交往比一般意义上的尊重人才多了些内涵,这个内涵就是:习近平同志是带了一颗真诚的心灵,以博大的胸襟在与人交往。

  正是因为真诚,二人常常促膝谈心至深夜至黎明,甚至半夜叠着罗汉从大铁门上翻上翻下(正定方言将这种翻墙方式叫“替毛毛肩”);正是因为真诚,才能让淡泊名利的贾大山甘愿出任文化局局长从而为兴建和修复正定文化“辛劳奔走”;正是因为真诚,近平同志才得以“把他(贾大山)这里作为及时了解社情民意的窗口和渠道”;正是因为真诚,他们最终收获了一生的友谊。方苞说“感人以诚不以伪”,马克思说“友谊需要真诚去播种”。唯有真诚,才能收获真诚;唯此真诚,才能真正结交人才,留住人心,成就事业。这应该是我们从近平同志与贾大山的交往中得到的一个有益启示。

  近平同志离开正定多年,还始终不忘贾大山,不仅常常写信、寄贺卡,有机会回正定一定去见见,就是在大山病后,还两次到医院去看望他。那么,近平同志与贾大山的交情为什么如此深厚?我觉得是两颗高尚的灵魂在相互吸引,是共同的远大志向让二人结下了终生的友谊。习近平同志赞赏贾大山,不仅因为他具有“超常的记忆、广博的知识、幽默的谈吐、机敏的反应”,还因为他有“光明磊落、襟怀坦荡、真挚热情、善良正直的品格”,因为他“那忧国忧民的情愫,清正廉洁、勤政敬业的作风,襟怀坦荡、真挚善良的品格,刚正不阿、疾恶如仇的精神”。可以说,不但是作为一个聪明睿智的才子,更是作为一个为人坦荡不作伪、为官务实不图名、为文纯粹不逐风的真君子,作为一个有良知、有正义感、有责任感的真知识分子,贾大山赢得了习近平同志发自内心的赞赏,并以之为“好朋友,好兄长”,推其为“行政与为人的参谋与榜样”。这种君子之交,早已超越了一己情怀,与其说二人惺惺相惜,莫不如说那种共同的对国家和人民表现出的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那种共同的以天下为己任的高远情怀,将两个不同年龄、不同身份、不同命运的人紧紧联系在了一起。如果说贾大山用他文人的素手颂扬和描绘着真善美,习近平则以他政治家的韬略实践和推进着真善美。他们因志同而道合,他们虽殊途而同归。这就是高山流水的君子之交,这就是天涯比邻的道德文章。所以,从习近平同志与一介书生贾大山的交往中,我们更可以看到习近平同志高远的情怀和高尚的德操。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相信君子之德一定能为中国带来新的希望。太史公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今我辈借用太史公之言,同样因为向往之至。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