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青岛新闻 > > 正文青岛天气 青岛挂号 违章查询 

青岛创新医保理念 护理保险试解医养难题

来源:大众日报-- 2014-04-10 14:35:27 字号:TT

    4月4日下午,记者来到青岛市市南区市民郭爱萍家。刚迈过50岁门槛的郭爱萍,要照顾两位生病卧床的老人:西间住着中风瘫痪的父亲,东南间躺着母亲,去年因突发心脏猝死成了半植物人。

    “要不是因为有‘家护’,我们这种家庭只能卖房给老人看病。”郭爱萍说的“家护”,是2012年7月青岛在全国率先试水建立的长期医疗护理保险制度。

    该制度被外界解读为“对现有医保理念的一种突破”。在“医保保什么”的问题上,目前的基本做法是“保基本保住院”,而青岛先行一步,建立起长期医疗护理保险,用制度来解决因年老、疾病等导致生活无法自理的参保人医养难题,并设计出在家享受上门服务的“家护”、在医院的“专护”和在有医疗资质养老院的“老护”三种模式。符合条件的参保城镇职工和居民,选取任何一种,不需额外缴费,都可以对药费和医疗护理费报销。“家护”和“老护”个人自付比例4%,专护自付比例为10%。

    “俺爸妈这种老年人,病情比较稳定,但是离不开人,需要‘医’更需要‘护’。这样的病人长期住院不现实,况且医院床位紧张。”对郭爱萍而言,“家护”就是雪中送炭。“以前老人只要住院,就得掏三四千元。”郭爱萍告诉记者,办理“家护”后,今年第一季度刚结算完,两位老人加起来才花费500多元。

    医疗护理保险的钱从哪来?“资金来源于职工和居民的医保基金。居民医保筹资水平低,资金有压力,如果财政不拿钱,这项制度就很难覆盖,现在有些地方想做这件事儿,但纠结在‘钱’上。”青岛市人社局医保社区处处长马青介绍,他们的做法是福彩金每年拿出2000万元补贴参保居民,加上从职工和居民医保基金中划出的2.8亿元,护理保险基金大盘子是3亿元。

    对“青岛经验”,也有不同声音,认为这是拿“医保”的钱来办“养老”的事儿。马青解释,青岛没突破“医疗”界限,虽然主要受益群体是老年人,但前提都是有医疗护理需求,支付的费用都用在医疗支出。定义的“养护”,也是有医疗资质的养老院,“所以我们的制度强调是医疗护理保险。”

    长期医疗护理保险基金,毕竟是从基本医保基金中“切”出来的,会不会影响职工和居民基本医疗?“如果没有这个板块给老人提供服务,他们都在医院里躺着,个人花的多,住院医保报销更多,我们的模式实际上是调整医保基金支出结构。”青岛市社保局局长耿成亮给了记者一组数字:全市目前护理保险基金支出2.2亿元,受益老人2.4万。拿“家护”和“老护”来说,社保经办机构给定点医疗机构的支付标准是每人每天60元,一年下来人均支出2.2万元,如果换作住院,仅够支付不足一个月的费用。“多方少花钱,共赢。”耿成亮说。

    青岛目前有301家定点医疗护理机构开展护理保险业务。给郭爱萍的父母提供“家护”的是一家叫健联医院的民营医院,医生、护士每周定期上门两次,送药看病。“301家中,95%是民营医疗机构。要敢于让社会力量做公共服务,关键是政府部门跟上监管。”马青告诉记者,这其实也是一个很现实的选择,因为公立社区医疗机构“不愿干”。

    “三级医院病人多,床位和医护人员就紧张,自然热情不高。”市南区人民医院是青岛一家二级医院,专护病房护士长汲芳告诉记者,这家医院此前床位使用率大概在60%-70%,现在医院拿出一层建起“专护”病室,61张床位供不应求。

    我省将再选三市试点“青岛经验”

    记者从4月8日召开的全省社会保障工作会了解到,我省将选取潍坊、日照、东营三市试点长期护理保险。

    据悉,我省正不断面临老龄化对社会保障工作的挑战。我省是老年人口第一大省,也是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省份。目前我省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达1682万人,占总人口的17.37%,并呈加速发展态势,养老金支出数额庞大。

更多
-

-

相关阅读青岛新闻

我要评论 提取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青岛新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