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5月3日讯 从参加工作就进入邮政行业,在邮电系统辛勤工作了41年,退休后依然放不下自己心爱的邮政事业,编写行业规范、进行邮政技能培训,从70岁开始,义务充当起了全国邮政业务的测时员,今年82岁的邮政老人李福源,依然活跃在邮政圈内,用他的话说,“干了一辈子邮政,放不下。”记者了解到,由于有了他们的工作,邮政的工作效率不断提高,以烟台到青岛为例,目前一个普通包裹送达的时间已经缩短到一天。
测邮时这个工作有点怪
测邮时,第一次听到这个名称时,记者也觉得很奇怪,邮件还需要测试时间吗?原来还真有这么个工作,今年82岁的李福源老人,义务从事这样工作已经10余年。“有点像邮政业务的监督员一样,针对邮局的四种业务,每次要填396个单子,邮寄到全国的99个城市,这还没有结束,需要继续等待来自全国各地邮寄给我的396封邮件。”李福源告诉记者,收到邮件后,也还没有结束,他需要逐个登记送达时间,然后再递交给当地的邮政局。
记者了解到,在全国邮政系统,活跃着这么一支队伍,他们是从全国100个城市挑选出来的测时员,确切的说,他们是当地邮政业务的第三只眼,专门看邮政的业务在送达时限上的问题。
测试的业务主要分为四种,平信、包裹、挂号函、挂号信函,全国100个这样的城市,这就意味着,李老先生需要填写除了青岛以外寄往所有城市的邮件。“一到了测试邮时的时候,每天就趴在桌子上写,一共要写396张单子,看着怪辛苦,我就不愿意让他再干了,但是他觉得能为社会做点贡献,就不想闲着。”李福源老人的老伴告诉记者。
记者看到,在李福源老人书房的桌旁,整整齐齐的摆着今年测试邮时的回执单,每张单子上都整整齐齐的写着地址。“把这些邮件都写完,手腕都酸了,不过我也高兴,我年龄大了,什么活也干不了了,只有这个事,我还能做,我就一定要坚持到底,谁让我热爱邮政这个行业呢?”李福源老人告诉记者。
掐着手指计算邮件到达时间
“今天你来的正好,过会就有一封挂号信到了,我从发出去这些邮件,还不到一周的时间,除了甘肃天水的偏远地方,剩下的都到啦。”李福源告诉记者,干了十多年的测时员以后,通过他对邮政的了解,现在基本上哪个地方几天能到,几点能送到他手里,他都有数了,所以每当投递员来的时候,他都提前开好门等着。“李老先生可是老邮政了,我每次来给他送邮件,感觉心里特温馨。”给李先生送邮件的邮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邮政的速度越来越快了,即使是最偏远的地方,一周之内也能送达。
李老先生的工作,对于邮政的有什么作用呢?“这项工作看起来枯燥,其实作用不小,我记得几年前有一次,很多邮件到达时间都提前了一天,后来分局查了一下,原来是因为我们的工作人员晚上加了班,这个小举动就让所有的邮件都提高了效率。”李福源老人告诉记者,测邮时发现的问题会及时调整,这样可以保证不断的提高邮政工作的效率。记者从青岛市邮政局了解到,每一年他们都会对邮政测时的相关数据进行认真分析,找出影响邮件传递时限的问题,并在作业计划和劳动作业组织方面采取了一系列针对性措施。
最开心多部邮政规范他亲编
干了一辈子邮政工作,一提起邮局这两个字,老人脸上就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说到令老人最开心的时候,莫过于他利用自己多年的经验和学习编纂的多部邮政行业规范了。“这本书目前国内邮政行业通用的,当时编的时候,费了不少力气,不过感觉对于这个行业有所贡献。”说到自己编写的书籍,老人从书橱里拿出了一个大信封,这些书籍已经有些微微泛黄,不过依然保存的很完整。“这些书,都是我当年参与编写的,当时青岛开邮电博物馆的时候,我捐给博物馆了,不过最近博物馆又关门了,所以又给我送回来了,我是很希望青岛有个邮电的博物馆啊,那可是能记载我们青岛邮政的历史呢。”老人说。
爱邮政他是青岛邮政活字典
干了一辈子邮政,老人家对于邮政的情感深厚,在李福源老人的家里,两个书橱里摆的全是有关邮政的书籍,还有一部分是当年的他做市场营销工作时开拓的新产品,说起青岛邮政的发展,老人娓娓道来,每一个邮政发展的标志性事件,他都能准确的讲述,老人放佛就是青岛邮政发展的活字典。“这个是青岛日报社和青岛晚报改版的时候发的纪念封,这个是青岛号码升七位的首日封,这个是当时的商厦出的纪念封,这个是四方机场当年啤酒节的时候出的纪念封,这个是很多年前青岛的明信片。”李福源老人将自己工作时的开发的一些明信片、邮票、纪念封如数家珍般展示给记者,记者发现李老家里更像是小型的邮政博物馆,这些早年留下的物品,如今对于青岛邮政来说,都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记者张力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