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红会乃至中国红十字会创建经过了怎样的历程?在战事和灾情频仍的民国时期,发挥了怎样的作用?在青岛红十字会百年之际,青岛历史研究学者张蓉根据市档案馆馆藏档案史料撰写该文一一揭秘。
日俄战争爆发 “催生”中国红十字会
红十字会是从事人道主义工作的社会救助团体,1863年国际红十字会的前身组织由瑞士银行家、慈善家亨利·杜南等人创办,中国红十字会的诞生及历史沿革具有深厚的文化历史基础。
1904年2月(清光绪三十年),在我国东北旅顺口,日俄双方为争夺在中国的特权,爆发了日俄战争,数十万同胞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当时,在旅顺的外国侨民均由本国政府或红十字会出面,接运撤离战区。宣布中立的清政府也派船接运中国同胞,遭到俄国的拒绝,船只不准入港。为救护中国难民,上海海关道沈敦和等人出于义愤,发起成立“东三省红十字普济善会”,这是中国最早的和红十字会有关联的组织。
为得到国际上的承认,1904年3月10日,清朝商约大臣吕海寰、工部左侍郎盛宣怀等人在上海邀请中立的英、美、法、德代表,共同协商成立“万国红十字会上海支会”,当年得到红十字国际委员会承认。清政府得知后,立即予以承认,并拨白银10万两作经费(各地绅商及衙门也劝募20万两白银),这是中国红十字会的前身。
1907年,更名为大清红十字会。清政府任命曾任铁路大臣的盛宣怀为大清红十字会会长、沈敦和为副会长。
1911年11月,辛亥革命爆发后,战事遍地,为普及救助,大清红十字会被正名为中国红十字会,吕海寰被任命为中国红十字会会长。
1912年1月,中国红十字会得到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的正式承认,成为国际红十字会大家庭的成员。
提示:支持← →箭头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