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260名中考生报中职志愿 报名考生人数比去年增加2131人
市教育局预计今年“3+4”录取线将蹿高
早报讯 昨天,记者从市招办获悉,我市职业学校报名工作已经结束,全市共有15260人填报职业学校志愿,比去年增加了2131人。 报中职考生涨了16.2%
市招办的统计数字显示,全市共有15260人填报市招办公布计划的职业学校志愿,比去年增加2131人,增幅16.2%。
市招办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填报中职志愿考生数量增加的重要原因是“3+4”中职与本科分段培养试点招生的吸引。去年我市作为全省首批试点“3+4”的三个城市之一,有3所学校的4个专业招收“3+4”计划,尽管该招生计划公布的时候中考已经结束,但最终的录取线还是超过了市教育局划定的普高线。考生和家长们看重的是考生3年中职毕业后,无需参加春季或者夏季高考,只需要通过本科高校的考核后,就可以直接进入本科高校就读。去年参与试点的本科高校为青岛科技大学,试点的专业均为在本科一批招生的专业。
今年我市扩大了“3+4”试点学校范围,6所中职学校的9个专业今年招收“3+4”考生。市招办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在我市招生的“3+4”本科招生学校、招生专业和招生计划大幅度增加,吸引了考生和家长对“3+4”本科的关注,今年“3+4”本科报名火爆,填报 “3+4”本科志愿的考生有2856人,与招生计划之比平均为12.6:1,这一竞争的激烈程度甚至超过了高考本科一批。正是因为“3+4”报名的火爆,市教育局副局长王铨曾预计今年“3+4”的录取线将蹿高。 就业火增加吸引力
另外,近年来由于职业学校办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就业、升学渠道的不断拓宽,考生和家长对升学志愿的填报更加理性,报考考生逐年增多。据介绍,今年有1872人(含兼报考生,下同)填报“2+3”师范志愿,8940人填报五年制高职 (包含五年制高职和三二连读高职)志愿,9172人填报三年制中职技校志愿。
记者从市教育局了解到,近年来我市中职学校的平均就业率一直在96%以上,而一些工科专业甚至出现了多家企业争抢毕业生的情况。日前,一场校园招聘会在山东轻工工程学校举行,今年该校共有1200余名毕业生,而到场招聘的企业提供了5000多个岗位,平均一名学生有四个岗位抢。而在实习期间企业提供的工资最低2500元,实习期结束高的可达6000元以上,也是历年来最高的。在青岛交通职业学校,前年新设的帆船专业,学生今年夏天才刚能顶岗实习,但要人的企业从去年就跟学校打招呼,要求学校提前安排学生到企业实习,“这个我们肯定不能答应企业。”校长牟善伟说,以往学校不敢得罪企业,担心企业不来学校要人,“现在不一样了,我们的毕业生不愁找不到工作,我们要给学生挑好的就业单位。” (记者 臧旭平)
生源下降带来高校生存危机
中国教育在线4日发布的 《2014年高招调查报告》显示:今年高考报名人数在连续下降5年后首次出现反弹,达到939万人,生源下降带来的高校生存危机似乎得到缓解,但更深层次的危机已经显现,高校必须未雨绸缪。
报告显示:近几年来,全国高考生源急剧减少,其重要原因是学龄学生人口的持续下降。到2020年前后,18岁适龄人口将达到一个最低谷,然后稳步回升,但无法再回到上一高峰,人口的总体下降趋势是明显的。与此对照:在生源下降,招生人数不断增长的背景下,全国计划录取比例不断攀升,2013年达到76%,创历史新高。即便是高考生源大省河南,录取率也在5年间从42%攀升至78.2%。
根据报告,多个省份包括山东、河南等生源大省近两三年都未能完成招生计划。而在全国各地,专科学校或者实行注册制,或是录取分数低至150分。
“综合多项统计,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生源危机持续发酵已为高校生存带来严峻挑战。”中国教育在线总编辑陈志文说,当学生与家长掌握了主动权,有了选择权,高校“卖文凭”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根据这位专家的观察,高校不仅面临严峻的招生困境,录取后不报到现象也越来越严峻。很多高职高专的不报到率超过30%,一些地方本科不报到率超过10%。
“一些地方院校收入结构当中学生学费收入占到30%至40%,一旦招不到足够学生,或者学生不报到,直接影响学校的基本收入,危及学校生存。”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教育学博士后刘继安说。
在巨大的生存压力面前,“同质化”的中国高校不得不思考并迅速调整自己的定位与特色。陈志文认为,这实际是一件好事,高校只有办出质量,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争取一席之地。
中国教育在线是中国最大的教育门户网站。自2010年开始该机构连续发布关于高考的调查报告,涉及生源统计、加分政策、自主招生、异地高考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