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青岛新闻 > > 正文青岛天气 青岛挂号 违章查询 

青岛仅有一名测邮员 每年收发近千封信测寄信速度

来源:青岛早报 作者:赵健鹏 | 责任编辑:中石 2014-06-05 06:47:16 --字号:TT

    

   核心提示

    在电子通信高度发达的年代,写信对于都市人来说已经有些陌生了,但家住小村庄社区的一名八旬老人,却连续9年每年收发近千封信件。昨日,记者在李福源老人家采访了解到,他是我国邮政部门聘任的100名“测邮员”志愿者之一。这100名志愿者分布在全国100个不同的城市,青岛地区只有他一名“测邮员”。据介绍,李福源退休前从事邮政工作42年,是个不折不扣的邮政迷,而他的家里,更像是一个小型的邮政博物馆,珍藏着各式各样的邮政书籍和明信片。

    每年收发近千信件

    上午11时,记者来到阜新路街道小村庄社区的李福源老人家。此时老人正在阳台前的一张小桌书写邮寄地址,小桌上堆放了两三摞、数百封信件。“桌子上这些信都是全国各个城市寄过来的,我已经登记过了,现在正在给北京的国家邮政部门写回信。82岁的李福源老人虽然有点眼花,但书写邮件时却不用戴老花镜,眯着眼睛就能规整地在信件测时登记表上写下蝇头小字。“我寄发的邮件基本都是空信封和空包裹,不为邮递物品,只是为了测试邮递速度和是否准确。”李福源老人告诉记者,他是国家邮政部门的“测邮员”,每年要寄发包括平信、挂号信、挂号印刷品、包裹在内的近千件邮递信件。

    青岛仅一名“测邮员”

    “有点像邮政业务的监督员,针对邮局的4种业务,通过寄发邮件测邮递速度,以便发现潜在的问题,提高邮递速度和准确性。”李福源告诉记者,国家邮政部门从9年前开始,成立专门的部门,监测全国各地的邮递速度。据介绍,“测邮时”就是测试城市间普通邮件传递时限的简单说法,是邮政系统内部每年必做的一项重要任务。“邮时”指的是信件寄发地到信件接收地的时间,而测邮时就需要人工把信件从寄发地邮寄到规定的接收地,然后接收地再向寄发地寄出同样的测时信件。国家邮政部门在全国各地选择了100个城市,这些城市包括各省政府、自治区政府所在地、沿海开放城市和不同规模的城市,同时在这100个城市中分别聘任1名测邮时的志愿者,李福源就是青岛唯一的一名 “测邮员”。

    家门口信箱每天有信

    “全国100个测邮时的城市”,这就意味着,李福源老人需要向除青岛以外的99个城市寄送邮件。测试业务包括平信、挂号信、挂号印刷品、包裹。邮递包裹的包裹本身和邮递单在内,李福源要填写495个信封和单据。与此同时,其他99个城市的测邮时人员也要向除自己之外的99个城市寄发这4种信件。李福源家楼下的信箱里几乎每天都会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的信件,同时每天都会有邮递员敲门,让他签收挂号信和包裹。李福源要详细地记录好每封信发出去的时间,以及收到回信的时间,然后将每封信的收发时间登记在测速表格上。一份邮寄给国家邮政部门,一份送到青岛邮政局。

    “测邮员”9年不出远门

    在李福源的家里,通过测邮收集的信件已经达到数千封,这些信件远至西藏、新疆、海南,最近的是省内的烟台。通过9年的寄信测邮时,李福源和其他99个城市的“测邮员”已经成了朋友,经常在平信中塞上一张写有祝福语的小纸片。虽然大家都没见过面,但逢年过节都会打个电话相互问候。除固定的99个城市以外,李福源每个月还要分6次收到来自北京邮政总部发来的18封平信,收到这些信件后,他要当天寄出回信。为此,李福源干上“测邮员”以后,就从未出过远门,每天查看信箱是否有信件送达,成了他生活的一部分。

    邮寄速度3天变1天

    记者在李福源收到的信件里发现,大部分地址都是用打印机打印在信封上,而李福源老人仍然坚持手写。“我把手写信封当成锻炼身体,以前有手抖的毛病,寄了两年信,手居然不抖了。”李福源笑着告诉记者,9年来,他从事测邮时都是义务工作。邮政部门会给他提供信封、邮票,他并不觉得寄信是一件很累的事情,反而能锻炼身体,他写完信件后,再步行到人民路邮局寄送出去。长期的测邮时工作也让老人见证了邮递速度的变化。李福源能随口说出从青岛寄信到任何一个地方的时间。李福源告诉记者,9年前从青岛寄往烟台的平信需要3天时间,而现在只需1天就能送达。“邮寄速度能够不断提高,这里面也有我们的功劳。”李福源乐呵呵地说。

    幕后新闻

    “老邮政”家藏邮政资料

    “我这辈子就离不开邮政了。”李福源告诉记者,他19岁从徐州邮政学校毕业,就分配到青岛邮政局工作,41年工作期间,他几乎干遍邮政系统所有业务。让李福源备感自豪的是他出版了《邮件禁限寄物品目录》、《国内邮政业务学习》等数本关于邮政业务书籍,其中的《邮件禁限寄物品目录》,到现在也是邮政部门邮件寄送的标准目录。由于做过邮政系统内几乎所有的业务,李福源将工作心得总结成一本《多音字手册》,里面详细记载了一些生僻字和多音字的读法和用法,这本书在以书信为主要交流手段的七八十年代,减少邮递分拣员因一个字的读音错误发生的错投。李福源还保存了大量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明信片、纪念封。原来,李福源是青岛第一批邮政拓展业务的推广者。那时,明信片业务在全国各地刚刚兴起,青岛作为第一批试点城市也开始了相关业务。为了拓展业务,李福源每天都骑着自行车到各个企业做推广,李福源的书柜里还珍藏着一份四方机车厂在第一届啤酒节发布的纪念封,这是李福源亲手打造的纪念封。

    讲述

    信件传递无法取代

    “有时间多给我写信。”这句话现在只能在老电影里才能听到了。十几年前,每当家人、朋友分别时总要将这句话挂在嘴边,可随着互联网、手机的普及,电话、手机短信、E-mail、QQ、微信等各种现代通信工具的出现,使这句话基本消失。李福源老人说,现在邮政部门收发的信件中,只有不到一成的信件是“家信”,其他大部分都是银行消费清单、商场促销宣传单等商业信函。而作为传统通讯工具的信件传递却不会消失,政府公函、合同协议等信函都必须由国家邮政部门送达。“只要我还能拿动笔,我就一定还是测邮时的志愿者。”李福源说。(记者 赵健鹏)

-
-

-

相关阅读青岛新闻

我要评论 提取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青岛新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