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青岛新闻 > > 正文青岛天气 青岛挂号 违章查询 

质检总局:蚊香驱蚊花露水滥用杀虫药剂

来源:青岛早报 作者: | 责任编辑:莫非 2014-07-02 12:55:56 --字号:TT

    近日,质检总局组织开展了凉席、洞洞鞋、蚊香和驱蚊花露水4种夏季用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抽检结果显示,这些产品均存在质量安全风险。56%的抽检蚊香和10%的驱蚊花露水滥用杀虫药剂,其中儿童蚊香不合格率高达63%,且成份与成人并无差异。 42%抽检洞洞鞋有害物质超标,另有 16%的抽检凉席甲醛超标。 

    蚊香、花露水

    不少“倒”在杀虫药剂

    记者探访发现,相比普通蚊香,儿童专用蚊香包装更加精美,价格也高出一大截,一款108片包装的普通蚊香售价为21元,而另外一款105片包装的儿童蚊香片则高达65元,价格相差三倍之多。

    儿童蚊香就比普通蚊香安全么?质检总局的抽检结果显示,抽检样品中63%的儿童蚊香不合格,其中13批次产品还添加有未经登记的杀虫药剂,1批次使用的杀虫药剂超出允许添加的剂量。另外,许多市民认为商家出售的儿童蚊香比普通蚊香更加安全,能够保护儿童,但是抽检显示,部分标称供儿童使用的蚊香产品与普通蚊香杀虫药剂成分相近,质量状况也基本接近。

    此次检测共从市场上采集蚊香60批次、驱蚊花露水20批次。检测发现,有34批次蚊香和2批次驱蚊花露水添加有未经登记的杀虫药剂,2批次蚊香使用的杀虫药剂超出允许添加的剂量,可能危害人体健康。检测中还发现,有10批次蚊香使用的杀虫药剂低于允许添加的剂量,21批次蚊香和1批次驱蚊花露水明示添加的杀虫药剂未检出,可能影响驱蚊效果。

    洞洞鞋

    可能影响男性生殖能力

    国家质检总局此次共抽检了70批次的洞洞鞋,抽检结果显示,从价位来看,低档(50元以下)洞洞鞋中邻苯二甲酸酯含量明显高于中、高档的洞洞鞋。由于洞洞鞋穿着舒适,受到很多市民喜爱,许多超市、商场甚至路边小店都有洞洞鞋出售。记者探访市场发现,洞洞鞋市场较为混乱,不同品质的洞洞鞋价格也相差悬殊,有便宜到十几元钱的地摊鞋,也有价格几百元的专柜货。记者在栈桥附近一家商店看到有洞洞鞋出售,售价为每双二十元,记者查看包装发现,鞋子没有产品信息、品牌型号及检验合格证,有股刺鼻的气味。

    此次抽查发现,有29批次产品邻苯二甲酸酯含量较高。从材质来看,40批次含有PVC材质的样品中,有26批次邻苯二甲酸酯含量较高,不合格率高达42%。长期使用邻苯二甲酸酯含量过高的洞洞鞋,可能导致邻苯二甲酸酯迁移至人体内,影响男性生殖能力和男童生殖系统发育,并具有潜在的致癌风险。

    凉席

    8批次查出甲醛超标

    针对凉席产品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质检总局产品质量监督司近期组织开展了凉席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共从市场上采集了50批次凉席产品,对凉席产品中游离甲醛含量进行了检测。检测发现,有8批次产品的甲醛含量超过了标准规定的限量要求,存在安全隐患。

    为此,质检总局提示广大消费者,在选购和使用凉席产品时要注意凉席产品存在残留甲醛的安全风险。甲醛具有一定毒性,长期吸入可导致过敏、头痛、恶心、心悸、失眠、记忆力减退以及植物神经紊乱等。质检总局提醒,购买时应观察凉席的用料色泽是否匀称,应尽量挑选浅色系产品。刚购买的凉席在使用前,最好用温水清洗或擦拭,并于通风处晾干后再使用。(记者 王伟)

    去年冬季寒冷天气不多,降雨频频,预计今年夏季将是蚊子的“大年”,灭蚊防蚊尤为重要。被蚊虫叮咬不仅会造成皮肤红肿、搔痒,还可能感染多种疾病,如登革热、疟疾、流行性乙型脑炎等,每年有超过5000万人被蚊子传播的疾病感染,其中300余万人死于这些疾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

    不想成为蚊子的饕餮盛宴,就让我们先了解一下蚊子是如何捕食的!蚊子的嗅觉非常灵敏,择味而叮,能通过辨别气味准确寻觅目标。它们通过嗅觉刺激,被人身体散发的热量、呼出的气体(CO2)和皮肤的挥发物所强烈吸引,朝气味源飞行,搜寻到宿主。

    驱蚊花露水的作用原理是在皮肤周围形成汽状屏障,这个屏障干扰了蚊虫触角的感应器对人体表面挥发物的感应,使人在蚊子面前变成了“隐形人”,让蚊子找不着北。驱蚊花露水因携带方便能随时驱蚊、气味芬芳,同时肤感清凉舒爽,还兼具花露水祛痱止痒消暑的效果,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驱蚊花露水选购有讲究

    在驱蚊花露水选购时,第一步要了解其使用的驱蚊成分。全球驱蚊液产品中,驱蚊成分使用最多的是“避蚊胺”和“驱蚊酯”。避蚊胺简称DEET,是“二战”期间由美国军方开发,于1957年用于民用之后被广泛使用的驱蚊剂。但科学界对这种驱蚊成分的安全性质疑越来越多,包括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和加拿大儿童健康机构在内的多个国家机构严令限制避蚊胺在儿童产品中的使用;而驱蚊酯简称IR3535,通过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研究表明,其对人体健康无副作用,同时,美国环保总署的研究报告也指出,驱蚊酯虽然是合成产物,但其安全性等同于天然物质,对包括婴儿和儿童在内的所有人群均安全。相比避蚊胺,驱蚊酯具有安全性更高、刺激性更小等特点,是驱蚊技术不断进化的产物,建议消费者在挑选驱蚊花露水时应弃“胺”投“酯”。

    第二步要观察其瓶身上是否有农药登记证号,这是驱蚊花露水的“准生证”。《农药管理条例》规定只要宣称了驱蚊作用的产品就是该条例管理范围,取得农药登记证后才可上市。

    第三步要查看其是否有毒性分级,因为根据我国《农药管理条例》第十六条也有明确规定,划归到农药产品范畴的产品必须在包装上标注“毒性”分级,包括剧毒、高毒、中毒、低毒和微毒5级,其中微毒是最低标注级别。我国对划归到农药产品范畴的产品毒性分级标准中没有“无毒”级,“微毒”级是最低级别,驱蚊花露水的“微毒”级相当于化妆品的“实际无毒”级别。

    当然由正规厂家生产并获得登记的驱蚊花露水,在登记评审过程中经过了严格的质量、药效、安全性审查,经过农药登记评审委员会审议,消费者可以放心按照标签规定使用,不必过分担心驱蚊花露水的使用安全。而市场上宣称驱蚊功效却不标注农药证号的产品都是不合规定的非法上市产品。如有些网购的没有标注农药证号的驱蚊产品也不要买。

    和很多日化产品一样,不管是驱蚊花露水还是其他功效的花露水,针对特殊人群如孕妇、婴儿、患有皮炎或皮肤破损者,需要按照产品注意事项或遵医嘱正确使用;针对儿童,不建议直接使用成人花露水,应稀释后使用或使用儿童专用花露水。

    夏季“斗”蚊正当时,消费者在使用“斗”蚊“武器”时应根据环境及个人需要合理选择,并至正规渠道购买产品,才能安心使用,安然度夏。

    夏日炎炎,蚊虫滋生,让人不胜其烦。对付这些害人虫,蚊香自然必不可少。但是各类灭蚊产品该如何选用,记者采访了中国疾控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媒介生物控制室主任刘起勇研究员。

    包装盒上须有“三证”

    市场上的防蚊和灭蚊产品五花八门,消费者该如何选择?

    刘起勇说,市场上的化学防蚊产品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蚊香;一类是驱避剂。这两类产品一般含微量避蚊胺或驱蚊酯等卫生杀虫剂成分,属于微毒产品。

    蚊香型产品包括盘式蚊香、电热蚊香片、电蚊香液等。刘起勇介绍说,在购买这类产品时,同样要注意包装盒上是否有“三证”:“农药生产许可证、农药登记证、农药标准”字样,以及毒性等级,达到“低毒”或“微毒”标准才能使用。

    按照农药管理条例规定,凡是划归农药范围的物质,在进入市场销售前,必须按国家标准进行严格的效果和毒理检测,经综合评估后符合条件的获得农药登记证等“三证”。证号可以上网查询,防止是假冒产品。如无证号或证号不符,可能是非法产品。此外,如果产品过期,产品的安全性也得不到保证。

    对于驱避剂产品,如驱蚊液、驱蚊乳、驱蚊霜、驱蚊气雾剂、驱蚊喷射剂。这些产品一般是涂在人体的暴露部位,驱蚊效果要达到6小时以上。

    刘起勇指出,驱蚊产品除要进行毒性试验外,还要进行生物测试,必须达到国家标准。如果达不到要求的效果,消费者可进行投诉。驱避剂可以广泛使用,赴疟疾等蚊媒传染病流行区,需要配备使用。

    孕妇少用或不用

    目前在我国登记注册的防蚊产品中,一般含有避蚊胺和驱蚊酯,分别是低毒和微毒。如何正确使用防蚊产品,能够既防蚊又安全?

    刘起勇说,对于过敏体质的人,在选用驱蚊产品时,要先试用,在手背上涂擦,如无过敏反应再使用。

    对于孕妇而言,市面上销售的合格驱蚊产品是可以使用的,但需先试用确认有无过敏或其它不适症状,如没有不适症状则可用。

    他建议孕妇尽量减少在蚊虫滋生多的区域活动,少用或不用驱蚊产品。

    对于婴幼儿来说,6岁以下的儿童特别是婴幼儿处于生长发育旺盛阶段,皮肤吸收能力较强,呼吸道抵抗能力较弱,应慎重使用化学驱蚊产品。

    如果不得已要用到,建议选择浓度较低的驱蚊产品,最好是婴儿专用驱蚊产品或花露水。1岁以下小孩尽量避免使用。此外,可以把驱蚊水、花露水洒在衣服、床铺上,这样既能驱蚊,又不用直接涂抹到人体皮肤。

    刘起勇表示,蚊香、气雾杀虫剂等都属于短效杀虫剂,需要每天使用,再加上使用时要紧闭门窗,很容易使人长期、过量吸入杀虫剂的气雾,对人体造成不适。所以使用蚊香之后,应该开窗通风透气。

    刘起勇说,蚊香类产品在使用前,要选购合格产品;在使用过程中,要按说明使用;使用后,要做好包装物及残留物的处理。

    他建议,除使用化学防蚊产品外,提倡大家及时清除积水等蚊虫滋生地,配合使用纱门、纱窗、蚊帐、电蚊拍等物理防蚊、灭蚊技术。

-
-

-

相关阅读青岛新闻

我要评论 提取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青岛新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