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青岛新闻 > > 正文青岛天气 青岛挂号 违章查询 

援藏二十年 农牧民年人均收入增长7倍

来源:青岛晚报 作者: | 责任编辑:莫非 2014-07-23 13:01:23 --字号:TT

援藏二十年 农牧民年人均收入增长7

援藏二十年 农牧民年人均收入增长7

援藏二十年 农牧民年人均收入增长7

    日喀则,藏语里是指“水草肥美的庄园”。现在,日喀则这个名字有了新的意义——一座高原名城。2013年,日喀则实现GDP46.1亿元,比1994年前增长60倍;财政收入8598万元,增长30倍;农牧民年人均收入8242.33元,增长7倍。青岛市实施对口支援的二十年,日喀则的农业、工业、服务业、城市建设等各领域,无不实现崭新跨越。农业不再是青稞加犏牛,如今高原土地上,江当乡大棚农业和藏药种植,现代化高附加值农业正在刷新传统;比杂农机合作社红红火火,机械化正改变传统的耕作形式;即便是荞麦、土豆等传统高原作物,也化身云上箭青稞、东嘎土豆和藏鸡蛋等高原特产,走上品牌加工农业之路。记者 赵 黎

    兴修水利荒地变良田

    “科技兴农是助力农民致富增收的关键所在。 ”第四批援藏干部、江苏路街道办事处主任王建说,2004年进藏后,第四批援藏干部在调研基础上,提出日喀则市“123456”经济工作方针,实施提灌站建设、育肥羊饲草基地建设和南郊自来水厂建设等多个民生项目。

    江当乡是此次提灌站建设项目的受益者。乡长巴桑次仁告诉记者,“江当”,藏语里意思为“凝固的铁浆”。江当乡平均海拔3782米,经济结构以农业为主,主产青稞、春小麦、荞麦、油菜和土豆,但由于水资源极度缺乏,最长三年没有下雨。随着援藏提灌站和机井项目的建设,江当乡近年来硬化水渠20公里,修建水塘13座,如今实现了灌溉率100%。巴桑次仁说,更值得高兴的是,粮食亩产从350斤提高到600斤,人均纯收入也翻了三番。

    合作社用上农业机械

    以往,日喀则市的农业耕种工作主要依靠耕牛,不仅耗时长,而且束缚了大量劳动力。青岛援藏干部组十分重视推行农业机械化作业。第七批援藏干部在前六批援藏干部的基础上,继续投入大量资金,采购收割机和拖拉机等机械。在甲措雄乡比杂村建起了农业合作社,该合作社是个试点,目前共有131户村民,拥有2000多亩农田,援藏干部组投入了100万援藏资金用于购入农业机械,另外投资100万用于购置配套设施,大大加强了合作社的机械化运作。

    甲措雄乡乡长张广介绍,农业合作社刚建起来时,藏族农户接受的不多,多数人还是相信耕牛,即使是提供补贴,使用农业机械的农户还是不多。可就在今年春播时,日喀则下了雨,影响了春播,眼看播种的最好时间一点点逝去,当地百姓十分着急。此时,比杂村农业合作社的农业机械发挥了作用,在春播的最后时段,仅用了5天时间,就为合作社100多户农户完成了春播,比以往的耕牛春播耗时少了一大半。这件事过后,藏族农户看清了合作社的好处,纷纷申请使用农业机械。“老百姓越来越认可农业机械化和合作社,今后我们会继续扩大合作社的覆盖范围,首先建立一个示范乡,然后再推向全市”,日喀则市农畜局副局长赵忠新介绍,机械化的推行也帮助藏族农户解放了大量劳动力,让他们能够进入二、三产业,提高了藏民们的收入。

援藏二十年 农牧民年人均收入增长7

援藏二十年 农牧民年人均收入增长7

援藏二十年 农牧民年人均收入增长7

    土特产成增收新来源

    在青岛援藏干部的援助下,日喀则市受益的可不仅甲措雄一个乡。面积366平方公里的江当乡原来是日喀则最为贫困的地方,土地沙化,水资源紧缺,农业灌溉不足,严重影响了农牧民的收入。青岛援藏干部入藏之后,狠抓江当乡的难题,先是硬化了20多公里的水渠,又打下10多座机井,并修建了10多座水塔,大大解决了江当乡的灌溉难题,使得全乡数千亩农田都能得到灌溉,粮食亩产从350斤跃升至650斤。当地老百姓开玩笑说,以前水分不足,粮食长得矮,小鸡蹲着也能吃到地里的粮食;现在灌溉好了,粮食高了,就是给小鸡吃它也够不着啊。

    为了进一步提高农牧民的收入,在第七批援藏干部组的大力扶持下,江当乡开始发展特色农业,启动藏药材基地建设,种植草红花、西藏棱子芹、喜马拉雅紫茉莉、藏木香、当归等9个品种,又摸索出了一条带领群众致富增收的新路子。

    大企业集聚发展有后劲

    工业则呈现出梯级进化后的巨大辐射力。从最初手工制造藏香、金银,到崭新的工业园落成。在日喀则工业园,记者现场了解到,278公顷的光伏项目、环保基础设施配套等,目前,已经有近10家大型企业,在日喀则工业园有规划集聚,并对整个高原城市建设形成工业支撑。依托拉日铁路开通,日喀则产业园开始扩容,物流组团、特色农产品组团、综合配套组团等日喀则工业园南区渐成雏形,城市的工业辐射力,正在高原上扩大版图。

    “光伏发电项目由第六批援藏干部引进,2011年7月6日投产。 ”山东力诺太阳能电力集团副总经理李磊告诉记者,项目现在共有4万多块太阳能电池板,每天发电量约60万度,可以满足日喀则市白天用电量的20%。如今,随着日喀则工业园北区的发展,依托拉日铁路即将开通优势,日喀则工业园南区规划工作正紧锣密鼓进行。

    “以拉日铁路日喀则站为载体,我们正规划10平方公里,建立囊括高原特色农产品加工区、仓储物流区、综合服务配套区和发展预留区的日喀则工业园南区,带动城市更好更快发展。 ”第七批援藏干部、日喀则市委副书记王富军说。

    第三产业发展上,日喀则开始呈现出显著的边贸优势。随着陆上丝绸之路的延伸,日喀则占据了五大通商口岸中的四席。班禅驻锡地、扎什伦布寺、珠穆朗玛峰……生态旅游目前也成为支撑日喀则的重要一极。第七批青岛援藏规划中,可以看到“辐射南亚、服务内地的旅游服务中心和商贸、物流中心”的发展目标,指向了这座城市未来的多领域发展。

-
-

-

相关阅读青岛新闻

我要评论 提取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青岛新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