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青岛新闻 > > 正文青岛天气 青岛挂号 违章查询 

评论:下订单采购大学生 教育创新or功利主义

来源:青岛新闻网 作者:孙璐璐 | 责任编辑:郑言 2014-08-06 13:09:03 --字号:TT

高清:百家名企到恒星定制人才 起步年薪5万

百家知名企业与恒星学院签订协议现场

    高清:百家名企到恒星定制人才 起步年薪5万

    高清:恒星学院获赠金色孔子雕塑 重3吨5层镀金

    评论:青岛民办学院受赠孔子金像 作秀还是重儒?

    青岛新闻网8月6日讯 8月2日上午,海尔、海信等青岛本土企业以及来自台湾、香港等地的百余家知名企业,与青岛恒星科技学院签订了“订单式”人才培养协议。百家企业承诺,所有签约的学生毕业后到签约公司工作,起步年薪五万。

    近年,随着毕业生的逐年增多,毕业就失业已经成为一种社会问题。一边是大量的毕业生找不到工作,一边又是企业招不到合适的员工。双方需求错位。

    究其根源,一方面因为历史原因,国内大多数高校仍然存在比较严重的“教职普教化”现象,课程设置实行传统的研究性质的学科教育模式,过多强调学科性,盲目加大基础课比例,削弱职业技能的训练;另一方面,相关教师的实践经验缺乏,高校内有很大一部分教师从没真正出过校门,由于生活圈子相对封闭,教职工对市场经济陌生,对企业运作也不够了解。自己都不具备的工作技能,如何很好地传达给学生?

    正是基于以上原因,青岛恒星科技学院大胆提出“订单式培养”人才。所谓“订单式培养”,即是企业根据岗位需求特点向高校“下订单”,而学校则根据企业所需要的人才特质,调整课程设置,增加实践课程。企业为了让签约学生在毕业后能更快更好的适应岗位工作,定期派出骨干员工到学校,将实践技能以及工作经验与学生分享。这样,经过三到四年学习,毕业生即可以更快的速度适应企业需求和社会发展。

    当然,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两面性。“订单式”培养教育模式也面临一些问题,比如,目前很多学校对教师的考核体系仍然以授课量和书面成绩为主要杠杆,普通高校传统的教育办学理念仍阻碍“人才定制”的发展;再比如,如何多接一些学生真正满意的“订单”?通过“订单”培养出来的人才会不会技能太单一?“订单协议”是否具有法律效力?如果经过三四年的学习,彼此对对方不满意,是否可以毁约?

    但不管怎样,任何对于国内高校教育模式的创新尝试都是有益的。我们需要给新的教育模式更多的发展时间和空间。像恒星学院这样实行“订单培养”,积极推进教育改革创新,打通产学合作的途径,实现校企互利双赢,无疑在推动高校教育模式改革的路上又进了一步。(记者 孙璐璐)

-
-

-

相关阅读青岛新闻

我要评论 提取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青岛新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