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从昨日召开的全市林业工作会议获悉,围绕建设绿色青岛和低碳城市目标,下一步我市将加快实施生态提升、生态间隔、生态修复、生态惠民、生态保护五大工程,大力提升我市的生态文明水平。
生态提升工程主要是围绕现有林地、林木,在划定绿线,实行严格保护的基础上,有计划的对现有林地,特别是200万亩山林,通过实施生态提升、森林抚育、封山育林等经营方式,提升我市的生态容积率。力争用5年时间,通过采取补植、改植等措施,对全市200万亩山林全部提升一遍,使其森林蓄积量翻一番以上,相当于再造200万亩山林。
生态间隔工程主要包括三大项目。一是路域生态间隔项目。即对市域内所有道路两侧进行高标准绿化和综合整治,其中高速公路、铁路、国道和旅游干道,每侧林带宽度20-30米;省道、市级公路,每侧林带宽度不小于10米。争取利用5年时间,在全市形成以高速公路、铁路、国道和旅游干道为骨干,以省道和主要市级公路为辅助,以县乡道、村道、生产道为末梢,四通八达的美丽路域生态间隔。二是水系生态间隔项目。以大沽河治理工程为样板,对白沙河、墨水河、洋河等主要河流和水库进行高标准绿化治理,完善上游水源涵养林,建设不小于30米宽的水岸林带,形成依水建林、以林涵水、林水相依的美丽水系生态间隔。三是万亩林场生态间隔项目。
生态修复工程主要包括两大项目。一是湿地生态修复项目。据调查,目前我市共有符合国际标准的湿地面积188.7万亩。一方面,要尽快划定保护红线,对这些湿地实行严格保护,尽量减少各类工程、项目占用湿地现象的发生;另一方面,要加快推进国家级或省级、市级湿地公园建设,最大限度地修复和发挥湿地生态系统的各种功能和效益。二是破损山体生态修复项目。目前我市共有废弃采石迹地441处,面积约1.1万亩,成为破坏山体植被、影响城市整体形象的“疮疤”。争取用5年时间,综合采取回填土方、植树造林、喷播造林等措施,对这些破损山体进行生态修复,打造迹地森林景观,变废为宝。
在生态惠民工程方面,大力扶持种苗花卉等林业产业。市林业局局长曹友强表示,林业产业在拉动生态建设、增加社会就业、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下一步我市将着重加大对种苗花卉、特色经济林、生物质能源林、林下种养、森林旅游、木材加工等林业产业的扶持力度,不断提高林业年产值。
生态保护工程将重点抓好森林防火体系建设、林业有害生物防控体系建设、森林资源调查、古树名木保护四个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