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微信用户日益增多,许多商家开通了微信服务号,通过微信服务号宣传商品及促销活动,在节约宣传成本的同时扩大了受众群体。然而,由于缺乏相应的监管措施,一些不法商家看中了微信服务号中存在的漏洞,以“微信促销”、“微信抽奖”为“诱饵”,在消费者在参与活动时非法获取消费者的个人信息,给消费者的个人隐私带来威胁。
微信抽奖泄露个人信息
家住李沧的市民冷先生日前考虑买房,一次偶然的机会“关注”了李沧区某楼盘项目的微信公众号。前几日冷先生看到该项目微信公众号开展“微信大抽奖”活动,一等奖可以获得价值4999元的智能手机一部。冷先生正打算最近换一部智能手机,面对大奖诱惑有些动心,于是便点开了活动页面。活动页面一开始便要求填写个人真实姓名、手机号码及身份证号码、买房需求等个人信息,他不假思索地填写了上述信息,进入抽奖页面后,冷先生“毫无意外”地没有获奖。
然而,几天后冷先生的“麻烦事”却接踵而至:冷先生一天能接到数个房地产项目的促销电话,邀请冷先生到售楼处“参观”,而且连装修公司、保洁公司的电话也时有骚扰,让他不厌其烦。冷先生发现,这些房地产项目自己从来都没去过,更不可能留下联系方式,仔细想来,问题还是出在“微信抽奖”上!只有参加那次“微信抽奖”活动时,自己才留下了个人信息,但当冷先生与该房地产项目售楼处联系时,对方却否认泄露冷先生的个人信息。于是,冷先生便到李沧区工商部门投诉。
没有证据只能吃哑巴亏
工商执法人员告知冷先生,像房地产楼盘泄露客户联系方式等个人信息的情况,工商部门已接到过多次投诉。一般而言,目前各大房地产项目的售楼处都是聘请的营销代理机构负责销售,而代理机构在某一楼盘获取了客户的个人信息后,便会在自己负责的其它楼盘销售中心进行“资源共享”,甚至向其它代理机构交换客户信息,以便掌握更多的客户资源提高销量。
而通过微信公众平台以“微信抽奖”等名义诱导消费者填写个人信息,更具有隐蔽性。由于缺少相关证据,一旦发生个人信息泄露,消费者很难掌握相关证据维权。
由于没有更充足的证据,维权陷入了困境,冷先生只能吃了哑巴亏。工商部门提醒消费者,对于微信公众平台发起的消费促销活动要谨慎参与,尽量不要留下自己的联系电话、身份证号等重要信息,以免因信息泄露造成困扰。
新消法实施保护消费者
记者从市12315投诉举报指挥中心获悉,2013年中心共受理消费者来电近16万件,其中关于个人信息泄露的投诉很少。然而,今年新消法实施之后,因个人信息遭泄露而投诉的情况呈现增加趋势,至今已经接到20多例信息泄露方面的投诉。
市工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新实施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明确规定:经营者及其工作人员对收集的消费者个人信息必须严格保密,不得泄露、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经营者应当采取技术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确保信息安全,防止消费者个人信息泄露、丢失。
新闻内存
泄露信息最高可罚款50万元
新消法对泄露个人信息的行为予以明确规定,最高可处以50万元的罚款。不过,由于该法目前缺少操作细则,对于维权而言,取证等环节操作起来仍困难重重,所以个人信息泄露的情况仍较为普遍。目前,我市相关部门针对新消法相关条例正在征求各方意见,制定更具操作性的细则,有望加强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力度。(记者 李德银 通讯员 贾文德 刘玉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