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截至2013年年底,青岛60岁以上的老人达146万人,成为仅次于上海的全国排名第二的老龄化城市。
在青岛市精神卫生中心,日均就诊者中,中老年患者超过1/3,较去年增长约30%,住院患者增加了25%,而且就诊疾病谱也发生了明显变化。该院老年科主任郑占杰给记者展示了一张调查图表:“2012年时,老年门诊还是以精神分裂症患者居多,约占50%;而到了今年,此类重型精神疾病患者已降至20%,抑郁焦虑症患者和老年痴呆症患者的比例则明显增高,超过一半以上都是这两种疾患。”
社会转型期老人易患“心病”
“老龄人口众多,生活及医疗条件的改善使人的生存年龄增长,空巢现象突出,社会转型期的各种矛盾导致人们心理压力增大,这些都是导致老年患者绝对数增加的原因。”郑占杰说。
郑占杰正在治疗的一名72岁的王老太,正是新的社会问题诱发的精神疾病。老人听朋友介绍,把钱存入民间借贷公司,可以赚取数倍于银行存款利率的利息。开始,老人投入10万元,尝到了甜头,便把一辈子攒的几十万元积蓄都投了进去,后来又从亲戚朋友那里募集了几百万元。谁知借贷公司这个时候却卷钱跑了,老人血本无归,不得不抵押儿子的住房来还款。从此,老人不仅背上了沉重的经济负担,也背上了严重的思想包袱,每天不思茶饭,不能入眠,不敢出门,出门总觉得被人跟踪,最后情绪抑郁至割腕自杀,才被儿女送来就诊。
“这两年,我这里收治的因参与民间借贷而患抑郁焦虑症的患者特别多。还有的老人因房价升攀,儿女为争房产纠纷不断,也心情极度抑郁焦虑。”郑占杰介绍,“离退休综合征”也是近两年的老人心理高发疾病,很多人原先忙于工作,突然退下来又没有什么兴趣爱好,这种心理落差在退休半年内最易导致抑郁。
“老糊涂”没被家属当成“病”
70岁的刘大爷六年前就出现了丢三落四的毛病,而且对刚刚发生的事情容易健忘,还有的时候出门就迷路,多次被110民警送回家。但所有这些反常的举动,都被家人当做“老糊涂了”不予理会,一下子持续了三年多。之后,其行为举止更加怪异,总怀疑老伴偷他的钱,和老伴一起坐公交车甚至怀疑老伴和身边的小伙子眉来眼去。一年前,刘大爷出现了白天睡、晚上闹的症状,还动不动就砸东西、发脾气,家人实在受不了了,送他到精神卫生中心就诊,才知道这是阿尔茨海默症,即俗称的老年痴呆症。
郑占杰说,如果六年前家属就送老人来就诊,根本无需服用抗精神病药物,而且可以有效延缓老人痴呆症状的进程。“早发现、早治疗是延缓老年痴呆症的最有效途径,原本五年发展至重度的时间表可以延缓至十年。”
痴呆症患者家属易患抑郁症
目前,老年痴呆症患者在市精神卫生中心的门诊就诊率已经达到15%。由于这种疾病的不可逆性,其发展至中期就会出现明显的疑心、吵闹、睡眠颠倒、脾气大、幻听幻视等症状,非常难以照料,至重度阶段还会大小便不能自理、行走不便、不知饥饱等,加之痴呆症的药物尚没有纳入医保,让患者家属心力交瘁。“据门诊调查,因痴呆症导致的次生心理疾病,即患者家属的抑郁症发病率达50%—70%。”郑占杰说。
目前,市精神卫生中心收治痴呆症患者的床位仅有不到60张,而我市其他综合医院尚不具备这种专业设置,各个养老机构对失智老人也是仅限于生活料理,且床位数严重不足。“其实,对老年痴呆症患者的家属进行照料培训十分有必要。”郑占杰说,但目前国内做得较好的仅有北大六院等国内知名专科医院。市精神卫生中心曾专门派出医生到北大六院进行过为期一年的全面培训,完全有资质对患者家属进行专业培训指导,但因资金缺乏、医务人员人力不足等原因,这项培训在我市迟迟未能开展。“如果各个区市、街道能广泛兴办起日间照料机构,那么对失智老人及其家属来说,都将是一件幸事。”
相关链接
本周有精神卫生系列义诊
专家介绍,积极参与体育锻炼,脑力运动,控制饮食,培养一定的兴趣爱好,扩大交际圈子,都能有效预防老年抑郁焦虑症和老年痴呆症。本周,市精神卫生中心将举办一系列大型义诊咨询活动,关爱市民精神健康。
今天,市精神卫生中心康复中心将举行开放日,举办精神疾病康复讲座,医生与病人及家属交流疾病的认识和治疗。
10月10日上午9点,在台东步行街将有精神卫生日大型公益义诊活动。
10月11日上午9点,在青岛市心理健康教育基地也会有健康讲座、免费心理测试等。青岛日报/青报网记者 王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