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波万顷,海鸥盘旋。在八大峡码头,哀乐低回,祭文荡肠,随着一声声汽笛长鸣,461位逝者的骨灰在花瓣的簇拥下,融入大海。昨日,青岛市2014年秋季海葬公祭在这里举行,1600多名逝者家属参加,其中不乏部分外地人。据悉,这是我市自1991年以来举行的第70次海葬,截至目前已有9664名逝者的骨灰撒入大海。
指定海域骨灰撒海
“长歌当哭,九天同悲,永志心间,情寄沧海……”昨天上午8时左右,在八大峡码头,参加海葬的逝者家属怀抱骨灰盒列队在海葬公祭现场,当主持人宣读催人泪下的海葬祭文时,人群中不时传来啜泣声,还有不少人掩面抹泪。
公祭仪式结束后,家属分批登船,缓缓驶向前海。万顷碧波之上,海鸥盘旋,经过半个多小时的航行,首批船只到达指定海域附近时停了下来。逝者家属小心翼翼打开骨灰盒,工作人员早已将几个类似漏斗的装置固定在船只一侧,家属们将鲜花混入骨灰中,通过这一装置一起撒向大海。此时船上响起哀乐,一片肃穆,只闻家属的小声话别和低声抽泣,泪水从他们脸上无声地滑落。
“老伴啊,你生前住在海边的愿望没实现,如今你走了,就让大海陪伴你吧……”在海葬船上,一名男子边撒骨灰边轻轻念叨,泪水忍不住哗哗直流,骨灰撒尽后仍抑制不住悲痛。
环保骨灰坛可降解
在海葬中,记者发现,有些家属抱的骨灰盒并不是白色的方盒,而是一个莲花状的白色坛子,盛放骨灰的莲花盒缓缓放进大海后很快就分解了。“2013年春季海葬中首次使用专门用于海葬的骨灰坛,供逝者家属自愿选用。”市殡仪馆工作人员介绍,这种骨灰坛用一种特殊的可降解的陶泥制成,遇水几分钟后就能融化,使用了骨灰坛后,直接将盛有骨灰的坛子沉入大海即可,寓意着逝者在水莲的陪伴下,长眠大海,长久安息,同时也更加环保。另外,骨灰是经过高温焚烧的,无毒无害,入海后,海水会将骨灰送入深海,骨灰随之净化在海水中。所以,整个海葬过程不会污染海洋环境。
据了解,本次海葬是青岛市自1991年开始实行海葬以来第70次海葬,约1600多人参加,骨灰撒海461具。市民政局的工作人员介绍说,青岛实施第一次海葬至今已经有9664具骨灰撒入大海,参加群众4万余人,在2013年海葬时首次增加了庄重的海葬公祭仪式。据悉,按照青岛市有关政策规定,本市市民海葬实行免费。
外地人选择来青海葬
据悉,此次海葬吸引了来自济南、潍坊、天津、河北等多个省市的外地人参与,百余名外地家属来青为50多名逝者举行海葬。
“我母亲生前就特别喜欢大海,但我们平时工作忙,也很少陪她回来看看,我们希望让她和大海永远在一起。”来自济南的王女士两眼红肿,一说起来忍不住眼泪哗哗地流,她说母亲出生在青岛,后来到济南工作后安了家,一年当中回青岛的次数也不多,做儿女的心里也感到愧疚,在母亲去世之后,他们遵循母亲的遗愿将母亲安葬在她喜欢的大海中,与大海相伴。
“随着海葬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加上现在传统的殡葬费用太高,越来越多外地人都选择来青岛海葬。”市殡葬管理所工作人员介绍,2010年10月起,我市对本市常住户籍死亡居民骨灰撒海的丧属免收费用,报名人数逐步增多,4年来骨灰免费撒海超过4000具。
老年人成海葬先行者
记者在海葬现场看到,参与海葬的家属中,老年人占了相当一部分,记者在采访时也发现,原本传统保守的老人在选择海葬上却成了先行者。今年50岁的张先生手捧骨灰盒,神情肃穆,和家人一起将父母安葬到大海中。早在上世纪90年代,张先生的姥姥去世前就留下遗嘱,逝后将他们安葬到大海,当时他们参与了青岛市组织的第一次海葬,将老人骨灰撒向大海。也许是受了姥姥的影响,张先生的母亲在去世前也留下话,去世后要海葬,在父母去世几年后,他们决定将两人在大海合葬。
来自潍坊的市民陈先生和妻子一起带着父母的骨灰登上海葬船。“我都70岁了,我和妻子将来也会选择这种方式在大海中安眠。”陈先生坦言,他父亲在世时有言在先,去世后将他安葬在大海中,今年母亲去世之后他们按照父母遗愿,将两人合葬在大海中,以后祭奠时只要面朝大海的方向祭拜就可以了。
海葬每年举行两次
市殡仪馆工作人员表示,自从海葬以来,参与者越来越多,现在基本上都是每年举行两次,春季清明前后和秋季10月份左右,市民可以提前给逝者报名。骨灰免费撒海活动由青岛市殡葬管理所(殡仪馆)统一受理和承办。免费办理程序为:丧属在办理报名参加骨灰撒海活动时,持已被注销的死亡人员户口簿或者能体现死者系本市户籍的其他证明,以及经办人的有效证件,到青岛市殡葬管理所办理。青岛市海葬自1991年就开始推行,自2010年秋季开始,对青岛市居民实行免费海葬政策,并对选择海葬者每人补贴500元,对于外地居民参与海葬的,收取500元/具的费用。(记者吴帅 王建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