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公积金贷款早应该减负 否则公平性何在?
(图片来自网络)
【青岛新闻网·青青岛评论】
昨日住建部、财政部、央行三部门发文,取消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保险、公证、新房评估和强制性机构担保等收费项目,减轻贷款职工负担。不过记者从青岛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了解到,早在2007年,青岛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就取消了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保险收费项目,而公证、新房评估和强制性机构担保等收费项目,一直没有征收过。(青岛早报)
我国的公积金制度,是在二十年前,为了适应住房市场化的趋势,参照新加坡而设立的管理模式。但与新加坡不同,我国的公积金基本被限制在“住房”的范畴之内,几乎不包含其他公民福利内容。自推行以来,公积金制度为解决部分群体的住房问题,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是,近年来,有关公积金的争议越来越多,其原因在于公积金制度定位不准、管理模式失当、没有彰显公平等,对此老百姓常有怨言。
特别是在实际操作中,公积金贷款的门槛一直居高不下,近年来各地甚至有“收紧”的趋势。以青岛市为例,自2014年3月10日起,我市收紧公积金贷款政策,将公积金贷款额度还贷能力系数由40%调整为30%,同时增加个贷余额倍数法和单方、双方正常缴存职工家庭申贷额度限制,单身者购买新建住房贷款额度由原来最高60万变为最高贷36万元、二手房最高贷21万元。由于公积金资金余额紧张,当前我市公积金贷款放款时间约为4个月,这让部分购房者“望而却步”。
现实中,公积金贷款处于一个非常尴尬的境地,因为回款慢,开发商不“待见”公积金贷款,使用公积金买房享受的折扣不如商贷,而去办理公积金贷款时,相关政府部门又设置了多种门槛,办理的时间周期也很长,逼迫着购房者不得不选择商贷。
同时,在部分管理者眼中,公积金又成为了一块肥肉,巨额的资金躺在账户里睡大觉,其中暗含的腐败和暗箱操作屡见不鲜,而在部分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里,公积金成为了部分人的“变相福利”,特别是一些高层,每月缴存的公积金多达数千元,这无疑拉大了收入差距。
福利偏向特殊利益群体而远离普通民众,在这种大环境下,公积金制度的保障性和公平性都大打折扣。
此次取消公积金贷款部分项目收费,迎合了楼市调控的大趋势,对于减轻购房者负担,活跃房地产市场有积极的作用,同时这也是政府简政放权的具体体现。但是,正像一些业内人士分析的那样,政策的调整幅度还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一位业内人士表示,这几项收费,青岛早就取消了或者根本就没征收过,所以这次下发的文件对青岛市场不会产生什么影响,眼下购房者最关心的是贷款额度能否上调及发放时间能否缩短,如果这两项进行调整,将减轻购房者负担。
想要发挥公积金应有的作用,打消公众的质疑,政府应该对公积金制度做出全方位的改革。当前民众迫切关心的是,公积金能否对贷款门槛、贷款手续、贷款额度、异地支取等方面的限制性条件进行进一步的“减负”,以帮助部分低收入群体圆上“住房梦”?
作者:巨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