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熙熙攘攘的街头,与你擦肩而过的路人都行色匆匆,突然,如同好莱坞科幻片般,周围的世界突然定格,原本动作各异的路人,一瞬间都静止不动,连表情都是上一秒遗留下来的。这时,你的第一反应是大惊失色、抱头鼠窜?还是干脆跟着他们一起定格?正当你犹豫不决的时候,世界突然又恢复了正常,迈到半空的步子继续落地,露到一半的笑容全然绽放,说了一半的话接了下去,刚才“速冻”的路人们继续自顾自地走路、聊天。
如果有一天你在青岛街头遭遇了这样的一幕,那么恭喜你,你幸运地接收到了一份惊喜礼物。在青岛有一群不那么循规蹈矩的年轻人,致力于给沉闷的生活增加一点惊喜,这群“来无影去无踪”的年轻人,就是喜欢跟世界开玩笑的“快闪族”。
80后小伙是发起人
作为青岛最早一批“快闪”组织者,踩着80年代尾巴出生的周鹏,首次接触“快闪”这个词是在2010年,在他组建的近400人的“快闪”QQ群里,他的年龄甚至都不算“年轻”,在这个至少诞生过20次“快闪”活动的群里,90后占据了绝对的优势。 2010年,周鹏无意间看到了一个国外视频,在那个视频里,他第一次感受到了“快闪”的魅力。周鹏说,尽管之后自己有专门搜索过“快闪”的信息,但当时的他并没有想到自己会去做“快闪”。
真正决定做“快闪”,则缘于周鹏的一次“开小差”。2010年春天的一个周末,当时还是学生的周鹏在台东做兼职。 “台东天空有热气球飞过,当它绕到雨后的太阳前时,我注意到那很美,我也注意到,步行街的人群中鲜有发现头顶有热气球绕着圈飘过的。 ”那天过后,周鹏用这样的文字描述当时的心情,当天天空中的景象,也成了周鹏发起的第一次“快闪”活动的雏形。
首次快闪仰望天空
如果在网上搜索青岛“快闪”的相关视频,这次“发现天空”的活动,几乎算得上是有资料的最早的青岛本土“快闪”。而作为活动的发起人,周鹏的工作则没有那么轻松,利用豆瓣同城和贴吧,他发出了“青岛快闪发现天空”的集结令,在线上招募感兴趣的人参与。一群素不相识的陌生人,约定好某个时间同一地点,集体静止望3分钟的天空,然后四散自由活动,这样听上去有些“无厘头”的活动,在当时大家还不知道“快闪”为何物的时候,竟然吸引了一大群年轻人的注意。
在豆瓣同城的这个活动主页上,至今仍能看到活动之前大家的讨论,无论是中午看太阳会不会太晒的顾虑,还是对最终参与人数的怀疑,几乎每一名参与者都多少带有观望的态度。但到了6月6日那一天,这群有想法敢于行动的年轻人还是出发了,当天中午12点一到,他们手里捏着一元钱纸币,在台东步行街麦当劳和迪信通之间的十字路口集体定格,与从来不曾见过面的网友们,统一地望向天空。
设计动作反复排练
快速出现短暂停留之后,又迅速地消失,“快闪”看上去无意随性,但实际上背后却需要大量的工作。为了达到不同“快闪”效果,除了动作定格这一样式外,表演、舞蹈等其他元素也被融入了进来,而极富张力、表现力的舞蹈,成了最常见的样式。考虑到舞蹈需要设计动作,周鹏想到了自己学校的艺术团。 “每次组织 ‘快闪’活动,一方面会在群里召集网友,另一方面也从艺术团的学弟学妹里找。 ”
李昕南就是这样加入进“快闪”圈的,无论是在火车站进行的世界末日定格“快闪”,还是在百丽广场的百老汇经典音乐剧《芝加哥》预热“快闪”,1994年出生的李昕南都担任了领舞和男主角的角色,因为在艺术团有各种表演,最擅长街舞的李昕南对于在公共场合表演,不仅没有拘谨和不适,反而格外兴奋。 “你知道这是在做‘快闪’,清楚下一步发生什么,但是周围的人不知道,看他们懵懂的样子很有趣。 ”对于周围路人的反应,每次李昕南都觉得好奇而有趣,这也是他一次又一次参加快闪活动的原因之一。
60岁大妈参与其中
无论是《芝加哥》预热“快闪”,还是海信广场近千人“快闪”,参与活动的多是年轻人,2012年在台东的一次“快闪”活动,60岁左右的大叔大妈则成为了主力。这次“快闪”是为某卫视即将热播的新剧《下辈子还嫁给你》做宣传预热,按照对方的要求,周鹏他们需要组织300余人,跳完舞蹈之后,用人体摆出“下辈子还嫁给你”7个大字。 “我当时住的地方附近就有一所老年大学,通过老年大学里的老师,帮助组织了近300名老年人参加。 ”
因为排练时间比较紧,在整整两周的时间里,这300名大叔大妈每天晚上都要在儿童公园的广场上进行排练,人数众多无法整体进行,只好分为7组分组排练。尽管大叔大妈们对于活动的形式不是很理解,但每晚大家还是准时参加。在这次“快闪”中,有一段小插曲让周鹏印象深刻。 “当时虽然是春天但天气还很冷,有一晚我急着出门没戴手套,到了现场有个阿姨看我很冷,拿出一双手套非得让我戴上。”排练结束后,因为现场人太多,周鹏没有找到那名好心的阿姨,这双手套现在也仍然留在周鹏的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