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家杰和妻子陈丽萍一起为导弹“把脉”14年
在北海舰队装备部某部,有一对专门为导弹“把脉”中校夫妻——丈夫周家杰,弹体专业工程师;妻子陈丽萍,计量专业工程师。14年来,他们携手战斗在导弹技术保障一线。每次完成任务回来,周家杰见到妻子徐丽萍的第一反应不是拥抱,而是拿出一本记着密密麻麻数字的导弹故障分析笔记,作为“见面礼”送给妻子。
2008年夏天,鲁中某大山深处的指挥帐篷内,10余枚不同型号的导弹被一一解体,准备检测转级、多弹多路优化技术保障。测试过程中,导弹驾驶仪插头出现问题,打电话到北京的厂家把配件送过来已经来不及了。
随后,周家杰带来技术保障人员跑遍了驻地10多个厂家,调阅了100余套资料,才解决了难题。由于拖延了导弹发射的最佳时间,被指挥员定性为延误“战机”。
回到家中,周家杰将想法告诉妻子,两人开始了平面保障和立体保障相结合的社会化联合保障方案的制定。不到一个月时间,方案出炉,从而为导弹快速修理赢得了时间。
报废雷达修理,曾是困绕军械技术保障部队的难题。妻子陈丽萍动员周家杰一起攻关,在妻子的鼓下,夫妻俩主动向大队领导请缨。
那段日子,50多平的公寓房成了俩人的研究所,上班时间,他们泡在测试大厅一遍又一遍测试与记录,下班回家,俩人话题还是如何修理导弹雷达。经过艰苦攻关,夫妻俩终于探索成功。后来,这一成果被上级机关编写成技术手册,推广使用。
2012年3月,夫妻俩针对各种故障的分布规律以及与季节、气候、环境之间的联系,合作开发研制了“导弹故障信息检测管理系统”。这套系统建立了纵向贯通,横向衔接,指挥顺畅的综合保障信息网,依托计算机网络、专业数据库等维修资源,在营区就可以对千里之外的导弹装备实施“悬丝诊脉”。
这些年,家对于他们来说就像是驿站,累了、困了就回来休息几天,经常是刚到家就接到命令马上再次出发,两人在一起相聚不过2个月左右。采访中,陈丽萍对记者说:“幸福不是简单的厮守,幸福在于彼此的理解、彼此的支持、彼此的鼓励。”
14年来,夫妻俩以执着的追求,在军营创造着属于自己的幸福。由于业务工作突出,周家杰先后获得了“海军作战部队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奖”,荣立了三等功;陈丽萍也结合修理时间,自主创新的5项成果导弹修理实践中发挥了关键作用,被机关评为“优秀科技工作者”。(青岛日报∕青报网记者 刘成龙 通讯员 朱林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