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出来的钛合金材质医用模型,分别是颅骨、颧骨、椎骨和膝盖骨的部分
12月5日下午,我市自主创新重大科技专项“计算机辅助手术工作站的研发与装备产业化”项目启动会暨数字医疗与3D打印临床应用研讨会在黄海饭店举行。会上,青大附院、海信集团和威高集团三方签订合作协议,将海信集团领先的数字技术、威高集团的3D制造优势和青大附院的医疗优势资源紧密结合,以推动3D打印技术在临床医疗、医用生物材料开发等领域的应用。
3D打印的临床应用就是医院根据患者需要,以计算机数字模型为基础,利用海信集团研发的数字医学软件,打印出适合不同患者个性化要求的3D适型模具;威高集团根据模型,选用合适的生物医用材料,为患者实现重建组织、器官修复,达到医疗“私人定制”,有利于医疗团队科学制定切合患者实际的个体化手术方案,有效规避手术风险,提升手术安全和质量,保障患者的远期效果,为临床工作带来福音。
据了解,自今年7月开始,青大附院脊柱外科已在全国率先启用了“3D打印手术”的初级模式——医生运用MIMICS计算机软件采集并处理患者的脊柱三维CT数据,在计算机中制作脊柱三维重建模型并设计方案完成虚拟手术,然后用3D打印技术等比例打印出患者脊柱骨骼的全仿真模型,并在模型上进行细致的手术预演,以确保手术的安全性和准确性。据青大附院脊柱外科副主任马学晓介绍,截至目前该科室已经利用3D打印技术为20多例患者实施了脊柱骨折、脊柱畸形和脊柱肿瘤等复杂手术。“我们三方合作以后,3D打印的模型植入人体,将是更高层次的3D打印技术临床应用。”马学晓表示,目前3D打印模型的成本与已有的成品模型成本相差无几,而随着未来3D打印技术的广泛应用,个性化定制的3D打印模型应该会更便宜。
据青大附院副院长董蒨介绍,目前青大附院每年至少有两三百例神经外科的患者需要修复颅骨,但面对患者形状不规则的颅骨损伤,现有的成品模型仅仅是大致修补。而将来3D打印技术则可帮助患者实现量身定制的组织重建,做到“天衣无缝”的修补,“3D打印这么一块头盖骨,仅需2个小时。”董蒨举着一块杯口大小的3D打印模型告诉记者。而除了应用于神经外科和骨科,3D打印技术还将在口腔颌面科进行应用。
不过,虽然威高集团的生物医用材料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具备医用安全性、可靠性和有效性,但由于目前国家尚无3D打印临床应用方面的行业标准,该项技术暂时还不能广泛应用于临床。据威高集团医学博士寇万福介绍,目前在我市即将开展的3D打印医疗技术主要是用于临床实验。而合作三方均表示,期待着青岛的项目启动及相关实验数据能促成国家有关行业标准的形成。
另据悉,伴随着3D打印临床应用项目的启动,山东省医学会数字医学分会成立大会、首届中国数字临床医学应用技术大会、山东省首次数字医学学术会议昨日同期在我市开幕。(青岛日报/青报网记者 王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