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早上,对年过七旬的耿学章老人来说,把儿子的遗体捐献给社会,成为他表达父爱“延续”儿子生命的方式。在青岛八医的急救室里,耿学章看了儿子最后一眼后,按捺着白发人送黑发人的巨大悲恸,他在遗体捐献书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他的儿子——43岁的耿超也成为我市第479名遗体捐献者。耿超的眼角膜也将在今天移植给两名严重的眼疾患者,让他们重见光明。
含泪第一时间捐遗体
“原来孩子在李村干个体修家电,股骨头坏死已经十多年的时间。 ”耿学章说,在得病之前,20多岁的耿超身体一直很健康,当年为了省钱,耿超租住在李村附近的一家潮湿阴暗的地下室里。之后,年轻的耿超慢慢觉出了不适,等到去医院检查时,他的股骨头坏死已经相当严重,后来只能依靠轮椅行动。但是,在父亲和哥哥的支持下,耿超一直与病魔抗争着。
“儿子后期得了抑郁症。 ”耿学章说,昨天早晨,他看到耿超意识不清楚,就拨打了120急救车电话,并叫来了自己的大儿子。在第八人民医院,当确定儿子生命已经无法挽回时,这位70多岁的老人,含着眼泪对大儿子说:“你查一下红十字会的电话,把你弟弟的遗体捐献了吧,让他再给社会做点儿贡献。 ”
让儿子最后回报社会
“当我听到父亲说要将弟弟的遗体捐献时,我并没有吃惊,因为父亲一直都很开明。 ”耿超的哥哥说,父亲早年上过大学,毕业后一直在铁路系统担任工程师,国内的一些重点的铁路线建设,他都参与过。
“我早就想过捐献遗体的事情。 ”耿学章的语气有悲伤也有沉着。他说,儿子离世是没办法的事情,还不如让儿子通过另外一种形式,继续“留”在这个世界上。 “其实,这真的没有什么,就是想让他能够再给社会做点儿贡献,最后回报一下那些关爱他的人。 ”耿学章告诉记者,这么多年整个社会帮了儿子很多,居委会帮忙申请了廉租房、低保户和医保,邻居们也常去耿超那里帮助照看。
200名获捐患者重见光明
昨天上午,在第八人民医院来自青岛红十字眼库——青岛眼科医院的专家从耿超的身上取下了一对眼角膜,进行医学保存。记者了解到,今天,耿超的一对眼角膜将移植给两名严重眼疾患者,让他们重见光明成为可能。
记者从市红十字会了解到,耿超是我市第479名遗体捐献者,也是第176名眼角膜捐献者。截至目前,全市遗体捐献志愿者登记数量达到 2600多人,角膜捐献已使200名因病致盲患者重见光明,器官捐献挽救了20多名脏器衰竭患者的生命。
新闻链接
遗体捐献:让新生或光明成为可能
据统计,我国现有30万尿毒症患者可以通过肾脏移植提高生活质量,但由于供体缺乏,每年只有不足2000人有幸接受肾脏移植手术;现有因角膜伤病失明者近200万,大多数人可以通过移植角膜重见光明,而每年所做得角膜移植手术仅4000余例。生命,因短暂和仅有一次而显得宝贵。然而,遗体(角膜)捐献者却战胜了短暂,使生命的价值得以升华。他们以自愿捐献遗体的高尚行为,为人类攀登医学高峰提供了基石,使一些人获得新生或光明成为可能。
遗体捐献,是指自然人生前自愿表示在死亡后,将遗体的全部或部分捐献给医学科学事业的行为,以及生前未表示捐献意愿的自然人死亡后,由其近亲属将其遗体的全部或者部分捐献给医学科学事业的行为。市民如果有捐献遗体的想法要先和家人好好沟通再做决定,如果有具体细节想要咨询可以拨打青岛市红十字会电话80790667。(青岛晚报/掌上青岛/青网 记者 王晓雨 田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