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近日,微信圈疯传的一条消息引发关注,传言说某大型商场将关闭10家严重亏损百货,并压缩25家经营不善百货楼层,而在青岛将分别关闭、压缩一家百货店。事实上,在中国零售业版图中,传统百货业一直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在电商冲击下,百货业风光不再,销售额增长持续疲软,已站在被迫转型发展的十字路口。百货业未来转型应该去哪儿?
现场探访 传言也许不仅仅是传言
上述传言也在青岛市民中引起关注,因为该大型商场传言中将关闭的全国10家亏损百货店中,李沧的一家百货店就是其中之一;而该商场打算压缩的25家百货楼层中,位于市北区的百货店亦在其中。“我经常去位于李沧的那家百货店,感觉生意挺好的,不会真要关了吧?”市民彭先生问。
昨日上午10时许,记者来到该商场位于李沧的百货店,发现百货店各品牌柜台仍处于正常经营中,由于不是周末,店内客流并不多。聊起关店的消息,多家品牌的销售人员称已从网上关注到相关消息,但并未得到商场或厂家正式通知。据接近该商场的人士向早报记者透露,该商场正计划对商场内经营业态进行调整,考虑压缩百货业,增加餐饮或娱乐业等。
记者于昨日下午3时许来到该商场在市北区的一家百货店,该店占据2至5楼的楼层,经营着男女服饰、童装品牌,店内显眼位置悬挂着“升级改造 全场2折起”的宣传广告。问及升级改造,一家品牌男装销售人员表示,四、五楼早已停业,目前正在紧张装修中。记者在4楼看到,所有专柜均已撤柜,装修刚开始,暂时还看不出未来业态布局。
该大型商场李沧、市北百货店相关负责人受访时说,对于网上传言及公司业态调整等问题,他们均不能接受采访,建议记者向总部咨询。记者联系到总部有关负责人,不过截至发稿,并未得到明确答复。
记者调查 引入餐饮娱乐成百货业共识
投资圈内目前流行着一句话:已经没有投资人再想听百货业的故事。而这句话也折射出百货业当前的严峻态势,2014年百货业整体销售以近两位数的幅度下降,多数企业利润下滑。
接近该大型商场的方蔷(化名)表示,该大型商场除了百货,还有很多其它招商引入的餐饮、服饰等,现在实体商业最注重的就是人气,因此该集团打算增加一些吸引人气的业态,做整体业态调整。“该集团经过评估,就将一些二、三线城市商场内的百货店关闭,然后增加引入能提升商场人气的餐饮、体验式业态等。”
记者采访了解到,这并非该集团第一次调整经营业态,此前该集团曾做过一次“去服饰化”调整,当时是将服装业态减少,增加餐饮业态。从“去服饰化”到现在自削百货,目的其实就是一个,提升人气。
昨日,记者在该商场探访时也注意到,同一时段内,实体百货店人气远不及商场内餐饮、电影院等的人气,而从该商场现有布局看,餐饮业、电影院、儿童乐园等业态经营面积大大超过百货店的经营面积。
减百货增餐饮、娱乐似乎已成商场转型的共识。在“群雄逐鹿”的李沧商圈,多家商场已按照这个思路去调整业态。以岛城老牌商家——崂山百货为例,该百货店去年历经3个月改造,将业态转型升级。崂山百货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商场增加了一线品牌的数量,引入了餐饮项目。“以前我们店没有餐饮项目,现在的消费者不是为了购物而购物,更注重消费体验。”他说,消费者的层次在提高,需求在提升,不变只有死路一条。
“增加餐饮、娱乐业态,可能会让一个商场起死回生,一个最明显的例子就是百丽广场的发展故事。”岛城一家商场市场部刘经理受访时说,百丽广场刚开业时,客流一直不是很多,但后来随着特色餐饮店陆续入驻,滑冰场等娱乐设施逐渐增多,其人气也越来越旺,如今已成为市南商圈炙手可热的一极。
原因探访 电商快速发展挤压百货业
究竟是谁动了百货业的奶酪?
去年11月,一家外资百货商场发布业绩报告,去年前三季度净利为2.75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大幅下滑23.1%。而申银万国分类统计的20家A股百货业上市公司去年上半年业绩显示,20家上市公司的营业收入总计约为431.14亿,同比下滑平均约为7.09%。
而与此同时,电商销售却呈席卷之势,不断创下销售奇迹。在刚过去不久的“双11”,阿里巴巴销售额创下新高,达到惊人的571亿元,其中来自移动端的交易额更是达到243亿元。
一跌一涨,答案不言而喻,百货“衰退”史正是电商“成长”史。记者采访发现,越来越多的人用网购取代了百货,即使他们进入百货公司,也是为了“抄码”,这种线下试衣线上买衣的做法,将百货店沦为了“试衣间”。
“这几年百货业越来越难干,实体商业受电商冲击太大了。”市南区一家商场相关负责人受访时说,以前服饰这类业态是购物中心最喜欢招商引入的,因为服饰的销售价格通常是成本价的10倍以上,利润空间巨大。而相对而言,餐饮单价低,承受租金能力低,如果服饰店每平方米每天租金是10元以上,那么餐饮每平方米每天的租金仅为3至5元。然而目前服饰产品受到电商冲击力度太大,实体服饰业流失大量客源。
这名负责人还提到,餐饮、电影院等却是电商无法替代的体验式业态,这让实体商场看到新的发展机会,于是纷纷缩减实体百货经营面积,腾出空间增加餐饮、电影院、儿童乐园等业态,目的就是为增加人气,提高效益。
未来方向 加速布局三四线城市
遭遇电商挤压的百货业,未来转型应该去哪儿呢?
既然百货业市场没落与电商蓬勃发展有主要关系,有人认为传统百货业与电商合作或许是出路。记者采访发现,百货业与电商融合也是快马加鞭,如去年“双11”期间,包括银泰商业、大悦城在内的共28家百货集团均正式参与了天猫 “双十一”O2O专场。此外,也有不少百货商场打通了多方电商渠道,像老牌商场王府井百货集团,就选择门店、PC端官网、移动端WAP网站等自建渠道,以及微信服务平台、天猫等第三方销售渠道。青岛的商场也纷纷“触网”,利群、佳世客、维客等均推出网上商城,网上商城交易量也是逐年增长。
不过,仅靠与电商融合或自建电商平台,这似乎并不能让百货业重夺零售 “霸主”地位,未来百货业真正的出路在哪里呢?“相对于一二线城市已经趋饱和的商业资源和高企的运营成本,三四线城市消费需求持续增长,消费潜力巨大。”中国百货商业协会管理部夏琳说,大的百货集团都已经有渠道下沉的趋势,越来越多的百货商场在三四线城市布局。
去年三月,国家正式发布了关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系列文件,这为探索转型之路的传统百货业带来了新的希望。中共青岛市委党校教授、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副秘书长刘文俭受访时说,“与美国郊区化的城市化模式不一样的是,我国的城镇化必然是以人口高度聚集为特征,零售业格局也必然不同于美国的郊区化购物中心为主的模式。另外,加上中小城市生活节奏较慢,时间价值较低,顾客的消费行为会不同于时间价值较高的一二线城市,因而会呈现购物中心与其他业态共同发展的格局。”刘文俭分析说。据悉,利群、利客来等均加速布局郊区市场。
不过,在传统百货业抓住“新型城镇化建设”这根救命稻草的时候,电商也盯上这块大“蛋糕”,电子商务巨头阿里巴巴凭借其敏锐的嗅觉,也加入了布局“新型城镇”百货业的争夺战。提及农村电商的“未来蓝图”,阿里巴巴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阿里巴巴将通过建立运营体系,加强物流,做好基础建设,培养更多的买家卖家和服务商。
岛城一家本土电商负责人陈先生表示,如今电商紧随传统百货业的脚步,快速抢滩三四线城市及农村市场,这给本来就已经很“头大”的传统百货业又制造出更多新难题,百货业未来发展仍任重而道远。